夏浩業(yè) 劉坦 朱一民 代旭 朱文麗
產后焦慮是產婦在產后產生的一種以焦慮為主要表現(xiàn)的精神疾患,是一種常見的產后情緒障礙[1]。國外一些相關綜述中數(shù)據(jù)雖有出入,但普遍顯示產婦產后焦慮的患病率較高,如Fairbrother等的研究顯示,產婦產后焦慮的患病率約為11%~21%[2],F(xiàn)alah-Hassani等的研究顯示,產后8周,產婦共患焦慮和抑郁的檢出率為13.1%[3]。國內的調查研究數(shù)據(jù)較少且差異較大,陳焱等的調查顯示,產婦產后3個月焦慮發(fā)生率為4.0%[4]。產后焦慮不僅不利于產婦的身心健康,而且會對嬰幼兒的身體和精神發(fā)育造成消極影響[5]。喂養(yǎng)焦慮是一種特殊的產后焦慮,是一種過度焦慮孩子喂養(yǎng)問題而引起的一系列異常的行為表現(xiàn)和心理體驗。而這種焦慮是否與產婦的喂養(yǎng)相關行為存在關聯(lián),國內外的研究相對較少,鑒于此,本研究通過分析產婦喂養(yǎng)焦慮和喂養(yǎng)相關行為,探討兩者關系,為我國婦幼保健工作的開展提供相關依據(jù)。
2015年6月—12月間,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在北京、長沙、濟南、成都、十堰、重慶、太原依托婦幼保健院抽取分娩后3個月內的婦女644人進行調查,排除數(shù)據(jù)錄入不全和錄入錯誤的資料,共獲得446名產婦的調查資料,調查時間為分娩后1.1~2.9月,平均(1.7±0.5)月。具體社會人口學特征分布情況見表1。
表1446例產婦的社會人口學特征分布[例(%)]
Table 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study subjects [n(%)]
Characteristicsn(%) Age(years) 18~2423(52) 25~34358(803) 35~4265(146)Education Highschoolorbelow82(184) AssociateDegree97(217) Bachelordegreeorabove267(599)Familymonthlyincomepercapita(Yuan) ≤300088(197) 3001~6000209(469) >6000149(334)Firstdelivery No130(291) Yes316(709)Infantgender Male233(522) Female213(478)Deliverymethod Naturallabor240(538) Cesarean206(462)Total446(1000)
1. 調查內容與方法
自擬調查問卷,由產后3個月內的產婦填寫。問卷內容主要包括產婦人口學特征(年齡、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是否初次生產、嬰兒性別、分娩方式等)、妊娠結局、產婦喂養(yǎng)焦慮評價、喂養(yǎng)方式和喂養(yǎng)相關行為。調查開始后,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統(tǒng)一發(fā)放調查問卷,并向產婦詳細講解問卷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問卷回收后,由調查員進行核查,對其中缺項漏項,以及明顯邏輯錯誤者,進行回訪糾正,以保證調查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產婦喂養(yǎng)焦慮評價采用李永進編制的母親喂養(yǎng)焦慮評價量表[6],包含23個項目,并按相應條目在喂養(yǎng)過程中所占時間分為“沒有”、“偶爾”、“相當多時間”、“全部時間”4個等級,分別計1~4分,積極體驗指標則計4~1分,相加得總分。總分在23~38分為正常,39~52分為輕度焦慮,53~70分為中度焦慮,71~92分為重度焦慮,其中>38分即為喂養(yǎng)焦慮陽性。
喂養(yǎng)方式包括純母乳喂養(yǎng)、人工喂養(yǎng)和混合喂養(yǎng),喂養(yǎng)相關行為包括“讓孩子盡量多吃”、“注意孩子饑餓/吃飽的信號”、“有固定的喂養(yǎng)時間”、“孩子把喂進嘴的食物吐出來”、“孩子堅決不張嘴”、“孩子扭頭躲避不吃”、“孩子哭鬧不吃”等指標,并按相應程度分成5個頻率,即“從不”、“很少”、“偶爾”、“經?!薄ⅰ翱偸恰?。
2. 數(shù)據(jù)整理與分析
對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總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擔憂感、積極體驗、消極體驗、壓力感四個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0.8、0.6、0.6,信度較好。驗證性因子分析顯示χ2值為384.6,自由度為129,χ2值與自由度的比值為2.9,其值小于3,結構效度良好。
對446名調查對象進行喂養(yǎng)焦慮評分,平均值為(38.6±8.0)分,其中正常人數(shù)為249人,占比55.8%,輕度焦慮人數(shù)173人,占比38.8%,中度焦慮人數(shù)22人,占比4.9%,重度焦慮人數(shù)2人,占比0.5%??偽桂B(yǎng)焦慮陽性人數(shù)為197人,陽性檢出率為44.2%。
對不同人口學特征的產婦喂養(yǎng)焦慮情況進行匯總,詳見表2,經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調查對象不同年齡段的喂養(yǎng)焦慮陽性檢出率,以及初產婦與經產婦的喂養(yǎng)焦慮陽性檢出率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產婦年齡越大,喂養(yǎng)焦慮發(fā)生可能性越小(OR=0.6,95%CI:0.4~0.9),初產婦較經產婦更容易罹患喂養(yǎng)焦慮(OR=1.7,95%CI:1.1~2.7)。
表2調查對象喂養(yǎng)焦慮陽性檢出情況
Table 2 Description of feeding anxiety of study subjects
CharacteristicsPositivesituation[n(%)]Age(years)? 18~2415(65.2) 25~34162(45.3) 35~4220(30.8)Education Highschoolorbelow37(45.1) AssociateDegree45(46.4) Bachelordegreeorabove115(43.1)Familymonthlyincomepercapita(Yuan) ≤300042(47.7) 3001~6000100(47.8) >600055(36.9)Firstdelivery? No42(32.3) Yes155(49.1)Infantgender Male96(41.2) Female101(47.4)Deliverymethod Naturallabor105(43.8) Cesarean92(44.7)
*P<0.05
采用純母乳喂養(yǎng)的產婦有157人,占比35.2%,人工喂養(yǎng)6人,占比1.3%,混合喂養(yǎng)283人,占比63.5%。
對調查對象喂養(yǎng)焦慮和喂養(yǎng)方式進行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喂養(yǎng)方式的喂養(yǎng)焦慮陽性檢出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3。經Logistic回歸校正年齡、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是否初產、嬰兒性別、分娩方式的影響后,發(fā)現(xiàn)進行人工喂養(yǎng)的產婦發(fā)生喂養(yǎng)焦慮的可能性較純母乳喂養(yǎng)者高(OR=1.6,95%CI:1.0~2.3)。
表3調查對象不同喂養(yǎng)方式的喂養(yǎng)焦慮情況分析
Table 3 Analysis of feeding anxiety of different feeding patterns
FeedingpatternsnPositivesituation[n(%)]Exclusivebreastfeeding15759(376)Artificialfeeding 6 4(667)Mixedfeeding283134(473)
結果表明,24.4%和29.4%的產婦偶爾或經?!白尯⒆颖M量多吃”,48.2%和43.1%的產婦經常或總是能“注意到孩子饑餓、吃飽的信號”,20.6%和28.3%的產婦偶爾或經?!坝泄潭ǖ奈桂B(yǎng)時間”,絕大多數(shù)的母親認為自己的孩子從不或很少存在“把喂進嘴的食物吐出來”、“堅決不張嘴”、“扭頭躲避不吃”、“哭鬧不吃”等行為。詳見表4。
調查對象喂養(yǎng)焦慮和喂養(yǎng)相關行為單因素分析表明,喂養(yǎng)焦慮陽性者在“讓孩子盡量多吃”,“有固定的喂養(yǎng)時間”,“孩子把喂進嘴的食物吐出來”,“孩子堅決不張嘴”,“孩子哭鬧不吃”五項喂養(yǎng)相關行為的各個水平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注意孩子饑餓/吃飽的信號”與“孩子扭頭躲避不吃”兩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5。
表4 調查對象喂養(yǎng)相關行為[例(%)]
表5 調查對象喂養(yǎng)焦慮和喂養(yǎng)相關行為間的單因素分析
*P<0.05, compared to women without feeding anxiety
經Logistic回歸校正人口學特征的影響后,發(fā)現(xiàn)喂養(yǎng)焦慮和“有固定的喂養(yǎng)時間”,“孩子把喂進嘴的食物吐出來”,“孩子堅決不張嘴”三項喂養(yǎng)相關行為存在關聯(lián),關聯(lián)強度分別為:OR=0.8(95%CI:0.7~0.9)、OR=1.5(95%CI:1.2~1.8)、OR=1.3(95%CI:1.0~1.7)?!坝泄潭ㄎ桂B(yǎng)時間”的產婦喂養(yǎng)焦慮發(fā)生的可能性較小,而“孩子把喂進嘴的食物吐出來”或“孩子堅決不張嘴”的產婦存在喂養(yǎng)焦慮的可能性較高。詳見表6。
表6 喂養(yǎng)焦慮和喂養(yǎng)相關行為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P<0.05 ,#the results were adjusted by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研究顯示446例產婦的喂養(yǎng)焦慮陽性檢出率為44.2%,中度和重度焦慮的檢出率分別為4.9%和0.5%。國內外暫時沒有直接相關的數(shù)據(jù)作為參考,但與產婦產后焦慮抑郁的患病率相比[2-4, 7, 8],相對較高,這可能與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以及所調查樣本人群的差異有關。喂養(yǎng)焦慮與社會人口學特征的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小和是初產婦可能是喂養(yǎng)焦慮的危險因素,這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結果一致[9-12],這可能是年輕產婦以及初產婦缺乏生育經驗,易受周遭環(huán)境和言語的影響,且期望過高但又對自身缺乏信心導致的。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實行人工喂養(yǎng)的產婦較純母乳喂養(yǎng)產婦發(fā)生喂養(yǎng)焦慮的可能性更高,這與賀建成等[13]研究結果一致,可能是人工喂養(yǎng)的產婦相對來說更易缺乏母嬰交流,且所喂食物的量與質難以把控,久之易缺乏自信,產生焦慮。但本研究人工喂養(yǎng)組的樣本量較少,結果可能存在局限性。
研究也發(fā)現(xiàn),有固定喂養(yǎng)時間的產婦發(fā)生喂養(yǎng)焦慮的可能性也小,其可能的原因是,喂養(yǎng)焦慮與喂養(yǎng)行為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14],雖然提倡喂養(yǎng)時間不固定,盡量做到孩子有饑餓信號就進行喂食,但合理喂養(yǎng)的嬰兒,很快便會建立起適合自己的、規(guī)律的、基本穩(wěn)定的喂養(yǎng)時間,因此喂養(yǎng)行為良好的產婦通常也有相對固定的喂養(yǎng)時間,這種情況下的嬰兒對母親的情緒反饋較好,母親的喂養(yǎng)壓力相對較小,因此發(fā)生喂養(yǎng)焦慮的可能性也會較小。而母親的正向情緒反饋也會對嬰兒形成積極效應,從而產生良性的循環(huán)[15]。
另外,孩子有把喂進嘴的食物吐出來或堅決不張嘴的行為的產婦存在喂養(yǎng)焦慮的可能性也較高。余文等[16]的研究顯示,有抑郁、焦慮情緒的母親的嬰兒中表現(xiàn)為難養(yǎng)型及啟動緩慢型氣質的比例更高,這些嬰兒更易出現(xiàn)諸如吐出喂食的食物及不張嘴等行為,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另一方面,存在焦慮的產婦更易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易激惱、多要求、難喂養(yǎng)的[14],導致喂養(yǎng)耐心差,不良的情緒體驗會增加焦慮的程度,并且加深對孩子的“偏見”,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產婦和嬰兒的身心健康。
產婦的喂養(yǎng)情緒狀況直接關系到產婦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嬰兒的生長發(fā)育,因此及時開展相關的婦幼保健工作,早期篩查并合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而有無相對固定的喂養(yǎng)時間以及產婦對嬰兒喂食行為的自評有助于了解產婦的情緒健康狀況,另外,大力宣傳正確的喂養(yǎng)知識,提倡母乳喂養(yǎng),規(guī)范產婦喂養(yǎng)行為,將有助于嬰兒形成適合自己的相對穩(wěn)定的喂養(yǎng)時間,同時,對于孩子的負性攝食反饋,應提倡母親增加耐心,適當安撫,保持信心,以盡可能避免或減輕產婦的焦慮情緒,促進嬰兒健康成長。
志 謝
感謝北京市航空航天醫(yī)院,濟南市中心醫(yī)院,湖南省兒童醫(yī)院,成都市青羊區(qū)草堂衛(wèi)生服務中心,重慶市第五醫(yī)院,十堰市婦幼保健院,太原市婦幼保健院和太原市巨輪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在本次調查研究中的大力支持。同時感謝海普諾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本項目的大力支持
1 Agrati D,Lonstein JS.Affective changes during the postpartum period:Influences of genetic and experiential factors.Hormon Behav,2016,77:141-152.
2 Fairbrother N,Janssen P,Antony MM,et al.Perinatal anxiety disorder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J Affect Disorder,2016,200:148-155.
3 Falah-Hassani K,Shiri R,Dennis C.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comorbid postpartum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and anxiety.J Affect Disorder,2016,198:142-147.
4 陳焱,湯月芬,漆琨,等.孕期和產后焦慮、抑郁的隨訪及社會心理因素分析.上海醫(yī)學,2006,29:85-88.
5 Glasheen C,Richardson GA,Fabio A.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postnatal maternal anxiety on children.Arch Women Ment Hlth,2010,13:61-74.
6 李永進.母親喂養(yǎng)焦慮評價量表編制:營養(yǎng)與糖尿病并發(fā)癥——達能營養(yǎng)中心第十六屆學術會議,中國湖北武漢,2013,267-270.
7 Biaggi A,Conroy S,Pawlby S,et al.Identifying the women at risk of antena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J Affect Disorder,2016,191:62-77.
8 李風蓮,張淑梅.西寧地區(qū)產婦抑郁相關危險因素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0,25:4572-4574.
9 Bener A,Gerber LM,Sheikh J.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women during their postpartum period: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and global comparison.Int J Womens Health,2012,4:191-200.
10 Signal TL,Paine SJ,Sweeney B,et al.The prevalence of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and the level of life stress and worry in New Zealand Maori and non-Maori women in late pregnancy.Aust NZ J Psychiat,2016,51:168-176.
11 余艷蕓,郝加虎.初產婦產后抑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4-7.
12 姜義彬,徐橋,胡敏優(yōu),等.初產婦產后抑郁癥相關因素及治療效果的臨床研究.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775-777.
13 賀建成,楊詩平,曾宇東.產婦焦慮抑郁與嬰兒喂養(yǎng)方式關系的研究.當代護士(下旬刊),2012,8:24-25.
14 朱凌燕,朱晗,李永進,等.母親焦慮情緒對嬰幼兒喂養(yǎng)影響的研究現(xiàn)況.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4,25:581-583,586.
15 Rodgers RF,Paxton SJ,McLean SA,et al.Maternal negative affect is associated with emotional feeding practices and emotional eating in young children.Appetite,2014,80:242-247.
16 余文,楊杰,湯月芬,等.產后母親情緒與嬰兒氣質的關系.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15:46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