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欽彩 朱明 胡正文
摘 要 為了探究不同土壤類型下水稻測土配方施肥對肥料的利用率,選取徐稻9號水稻品種,通過對比試驗的方法,分別對測土配方施肥下水稻對氮、磷、鉀肥的利用率。試驗結果表明,在水稻土試驗田中,采用測土配方施肥與傳統(tǒng)施肥相比,對于氮肥的利用率為42.4%,比常規(guī)施肥提高了15.3個百分點;對磷肥的利用率為26.9%,提高了8.3個百分點;對鉀肥的利用率為40.8%,提高了9.1個百分點。在潮土試驗田中,對于氮肥的利用率為39.8%,提高了10.4個百分點,對磷肥的利用率為37.2%,提高了14.9個百分點;對鉀肥的利用率為42.7%,提高了14.6個百分點。
關鍵詞 測土配方施肥;土壤類型;水稻;肥料利用率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6.024
測土配方施肥是指通過田間土壤取樣,進行試驗分析,判斷土壤中各類養(yǎng)分的含量,然后結合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對養(yǎng)分的需求變化進行科學施肥,不僅能夠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能夠節(jié)本增效,實現(xiàn)種植效益的提升[1]。我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從2004年開始推廣,并且多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及,甚至拿出專門的財政資金進行測土配方補貼,目前在許多地區(qū)得到了推廣應用。近年來,為了積極響應國家“綠色農業(yè)”發(fā)展號召,江蘇省徐州地區(qū)開展水稻測土配方技術試點研究工作,基于此,選取徐州市睢寧縣常見的水稻土和潮土兩種土壤類型,分別就測土配方施肥對肥料利用率的影響展開了簡要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分別選取位于睢寧縣古邳鎮(zhèn)湖東村和望山村兩處水稻試驗田,其中湖東村試驗田的土壤類型屬于水稻土,望山村試驗田的土壤類型屬于潮土。
試驗所選的水稻品種為徐稻9號,所施用的氮肥為尿素,磷肥為過磷酸鈣,鉀肥為氯化鉀。試驗田的土壤成分如表1所示。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6個處理,即常規(guī)施肥無氮(PK)、常規(guī)施肥無磷(NK)、常規(guī)施肥無鉀(NP)、配方施肥無氮(PK)、配方施肥無磷(NK)、配方施肥無鉀(NP)。試驗開始后,人工將湖東村試驗田和望山村試驗田,劃分成兩塊面積相同的試驗區(qū),分別標記為常規(guī)施肥區(qū)、配方施肥區(qū)。然后繼續(xù)在兩個大區(qū)中,采用網格劃分的方式,劃分出3×6個小方格,小區(qū)面積為20 m2。常規(guī)氮肥、磷肥、鉀肥施用量按試驗點所在鎮(zhèn)上一年肥情點農戶調查的施肥結果進行,配方氮肥、磷肥、鉀肥用量按江蘇省土壤肥料技術指導站對試驗田塊進行測土配方確定的施肥方案進行,具體施肥量和運籌方法見表2。其他各項田間管理統(tǒng)一按高產要求進行。
1.3 試驗實施
本次試驗選取的兩塊試驗田,由于土壤中各類養(yǎng)分均可對水稻生長產生影響,其中還包括許多微量元素,如鋅、鐵等。微量元素比較試驗操作難度大,本次研究僅選取影響較大、變化較為明顯的氮、磷、鉀三種養(yǎng)分作為測定對象。在研究開始之前進行一次測土配方,測得當下兩塊試驗田中氮、磷、鉀的含量。然后再使用機械設備進行均勻施肥,肥料使用46%尿素、12%過磷酸鈣、60%氯化鉀。施肥按基肥、返青肥、中期肥3次施下,氮肥施肥比例為基肥30%、追肥40%、追肥30%。其中,磷肥在稻田施加基肥時,可以同時施入;而鉀肥和氮肥,則需要分別在水稻基肥和追肥時分兩次施加,具體的試驗田肥料施用量按照江蘇省2018年制定的農戶常規(guī)施肥標準進行確定,湖東村試驗田和望山村試驗田由于面積相同,為了避免誤差影響,所用肥料的總量也相同,稻田管理(水分、病蟲防治等)也要盡可能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對比試驗結果的有效性。水稻收獲時,注意做好相關的數(shù)據(jù)記錄,包括稻谷、稻稈承重,以及干燥情況下稻谷、稻稈中各類元素含量的測定數(shù)據(jù)等。
1.4 樣品采集
分別從兩處試驗田中隨機選取位置點采集土壤樣品。采集方法為:在水稻收獲前1周左右,分別在稻田中選取3個長寬各80 cm的正方形區(qū)域,將區(qū)域中的水稻提前拔除,留出水稻地上部分,進行第一次稱重。然后將稻稈和稻谷分別放置于陽光下曬干,完全曬干后進行第二次稱重。根據(jù)兩次稱重結果,計算出水稻莖稈部位和稻谷部位的含水量。然后分別從稻稈和稻谷中選取100 g干燥樣品,進行粉碎后,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下測定樣品中氮、磷、鉀的含量。各重復采集3蔸風干后脫粒,分別計算秕粒、實粒、結實率、穗粒數(shù)、千粒質量等。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LSD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肥料利用率利用差減法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肥料利用率(%)=施肥區(qū)農作物吸收養(yǎng)分量(kg·hm-2)-缺素區(qū)農作物吸收養(yǎng)分量(kg·hm-2)/肥料施用量(kg·hm-2)×肥料中養(yǎng)分含量(%)×100[2]。
1.5 測定項目與方法
在水稻收獲前1周左右,對試驗田中各個小區(qū)中水稻情況進行測定,主要測定內容包括單位面積穗數(shù)、千粒質量以及烘干后稻谷、稻稈中氮、磷、鉀含量等。對于收獲的水稻和采集的樣品,要分別獨立保存,避免樣品相互混合影響測定結果的精確性。土壤分析方法:采用玻璃電極法測pH值,采用重鉻酸鉀-硫酸溶液-油浴法測有機質含量,采用半微量開氏法測全氮含量,采用擴散吸收法測堿解氮含量,采用高氯酸-硫酸-鉬銻抗比色法測全磷含量,采用碳酸氫鈉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速效磷含量,采用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測速效鉀含量,采用硝酸浸提-火焰光度法測緩效鉀含量。籽粒和莖稈分析方法:采用硫酸-過氧化氫一次消煮后用凱氏定氮儀法測全氮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測全磷含量,用火焰光度法測全鉀含量[3]。
1.6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對于試驗中所需數(shù)據(jù)用Excel表格進行記錄,完成試驗后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進行計算。
2 結果與分析
2.1 測土配方施肥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不同施肥方式下,兩個試驗田氮肥、磷肥、鉀肥對水稻增產的貢獻率見表3。
通過表1數(shù)據(jù)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在水稻土類型(湖東)中,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后,同一地塊中施加的氮肥、鉀肥相應減少;在潮土類型(望山村)中,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后氮肥、磷肥相應減少。
2.2 測土配方施肥對肥料利用率的影響
肥料利用率是指水稻對于土壤中各類養(yǎng)分吸收和利用的情況,通過測定水稻對土壤中各類養(yǎng)分的利用情況,能夠指導農戶在今后的水稻栽培中,在水稻生長不同階段,進行科學施肥,可以防治肥料濫用、避免土壤污染。測土配方施肥對肥料利用率的影響結果見表4。通過試驗結果可知,在湖東村試驗田,較常規(guī)施肥,在水稻土土壤中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水稻對于土壤中氮肥的利用率提高了15.3個百分點,磷肥的利用率提高了8.3個百分點;鉀肥的利用率提高了9.1個百分點。在水稻潮土壤中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水稻對于土壤中氮肥的利用率較常規(guī)施肥提高了10.4個百分點,磷肥的利用率提高了14.9個百分點,鉀肥的利用率提高了14.6個百分點。
3 結論
測土配方施肥能夠幫助農民更加精確地掌握稻田中各類養(yǎng)分的含量,同時還能夠結合不同的土壤類型以及水稻在不同生長期對養(yǎng)分需求的變化,采取針對性的肥料管理措施,既可以避免以往水稻種植中過量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的問題,又能夠有效解決土壤養(yǎng)分不足影響水稻產量、質量的問題。通過本次試驗可以發(fā)現(xiàn),在水稻土和潮土中,分別采取常規(guī)施肥和配方施肥,水稻對于土壤中氮、磷、鉀元素的吸收情況不同[4]。通過數(shù)據(jù)對比,無論是在哪種水稻土中,配方施肥降低了對肥料的需求,并且水稻增產效益明顯。今后的水稻高產栽培中,地方農技部門要做好測土配方相關技術的指導工作,并且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推廣使用測土配方,實現(xiàn)水稻的綠色、優(yōu)質和高產栽培。
參考文獻:
[1] 劉昭陽,張建林,王新,等.汕頭市潮陽區(qū)關埠鎮(zhèn)水稻測土配方施肥田間效果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7(11):17-18.
[2] 秦燕蓮,宗平,王遠玲,等.江蘇沿海地區(qū)不同施肥方式對小麥產量及土壤地力水平的影響[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8(11):16-17.
[3] 何其輝,譚長銀,曹雪瑩,等.肥料對土壤重金屬有效態(tài)及水稻幼苗重金屬積累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18,31(5):162-171.
[4] 楊成林,王麗妍.不同側深施肥方式對寒地水稻生長、產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響[J].中國稻米,2018(2):96-9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