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雪梅
【摘要】 目的 分析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74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7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 觀察組實施人性化手術室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手術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手術操作時間、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1例, 少于對照組的6例,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手術操作時間為(63.95±
15.72)min, 觀察組手術操作時間為(49.73±3.50)min,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均優(yōu)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室護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 可以減少不良事件, 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干預;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110
手術室在一所醫(yī)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屬于具有較強特殊性的一個醫(yī)療場所。因此, 對于手術室的護理人員而言, 其工作量相對較為繁重, 工作期間所承受的壓力較大[1]。且大多數(shù)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都會產(chǎn)生較為嚴重的負性情緒, 對手術治療的效果產(chǎn)生一定的不利影響[2]。本文研究醫(yī)院手術室護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的臨床價值?,F(xiàn)將研究過程和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74例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7例。對照組發(fā)病至手術時間1~12 d, 平均時間(5.3±2.8)d;男23例, 女14例;年齡20~73歲, 平均年齡(43.1±10.4)歲。觀察組患者發(fā)病至手術時間1~10 d, 平均時間(5.1±2.5)d;男25例, 女12例;年齡20~76歲, 平均年齡(43.4±10.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 包括術前器械準備、術中手術配合、術后協(xié)助醫(yī)生將患者送回病房等。觀察組采用人性化手術室護理, 具體如下。①術前干預:將手術室環(huán)境、手術情況、手術成功案例向患者進行詳細的講解和介紹, 使其對手術的認知能夠進一步加深, 使不良情緒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消除, 充分樹立疾病治療的信心。將麻醉正確體位、配合方法等相關知識向患者進行宣教, 以保證手術操作能夠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的效果。②術中干預:協(xié)助患者在不影響手術操作的前提下選擇較為適宜的體位, 對手術床墊進行調整, 使患者舒適感增強?;颊哌M入到手術室后應該由專門的護理人員緊跟其后, 并給予其充分的鼓勵和安慰, 必要的時候可以緊握其雙手, 同時觸摸其面部, 使不良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3, 4]。麻醉時注意幫助患者分散注意力, 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 使疼痛程度減輕。③術后干預:在手術操作完成后將血跡擦拭干凈, 對局部實施徹底的消毒處理。對患者生命體征各項指標水平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 待其意識恢復清醒之后告知手術情況, 減少不必要擔心。由專人負責將患者送回到病房, 詳細說明相關注意事項, 并與病房護士進行全面交接。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手術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手術操作時間。觀察兩組護理滿意度, 采用滿分為100分的問卷, 在手術治療結束患者出院時, 對手術室護理滿意度進行不記名打分調查, >80分為滿意, 60~80分為基本滿意, <60分為不滿意[5]。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26例(70.3%)、基本滿意9例(24.3%)、不滿意2例(5.4%), 滿意度為94.6%;對照組滿意12例(32.4%)、基本滿意16例(43.2%)、不滿意9例(24.3%), 滿意度為75.7%;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手術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1例, 少于對照組的6例,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手術操作時間比較 對照組手術操作時間為(63.95±15.72)min, 觀察組手術操作時間為(49.73±3.50)min,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4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干預后, 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均優(yōu)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近些年來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在臨床相關科室的不斷推廣, 廣大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總體而言呈現(xiàn)逐年提升的發(fā)展態(tài)勢, 人性化護理服務主要指將患者作為臨床護理服務的基本出發(fā)點, 在具體實施護理服務的過程中, 以患者的健康和實際需要作為重點, 使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能夠得到顯著性的提升, 使醫(yī)患之間的矛盾能夠盡可能的減少。大多數(shù)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都會產(chǎn)生較為嚴重的負性情緒, 對手術治療的效果產(chǎn)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人性化護理目前在臨床上已經(jīng)被作為手術室整體護理的一部分, 能夠切實幫助患者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和手術, 使其在整個治療期間對醫(yī)院和相關醫(yī)護人員的陌生感減輕, 在心理層面上可以獲得最大的安全感, 為手術操作能夠順利的進行并達到預期的效果, 提供充分的保障[6-8]。
在本次研究中, 將選取的74例患者進行隨機分組, 分別實施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及人性化手術室護理模式,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1例, 少于對照組的6例,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手術操作時間為(63.95±15.72)min, 觀察組手術操作時間為(49.73±3.50)min,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均優(yōu)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醫(yī)院手術室護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 可以縮短手術操作時間, 減少不良事件, 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王欣. 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2):329-330.
[2] 袁學枝, 袁平, 龔敏, 等. 人性化護理對手術室護理的影響研究.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5, 4(14):1890-1892.
[3] 孟慶麗, 趙霞, 王澤娜, 等. 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 臨床研究, 2016, 24(2):171-172.
[4] 林紅. 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6, 19(1):126-129.
[5] 范玉霞. 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效果分析及體會. 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 2012(27):68.
[6] 許瑞. 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效果分析及體會.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2(s1):135-136.
[7] 張曉菁. 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及效果評估. 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5, 32(4):482-483.
[8] 湯秀梅. 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4, 32(10):242-243.
[收稿日期:201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