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葉
【摘要】作文是通過表情達意來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間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想象,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活動。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在生活中作文”、“在情趣中作文”、“在做人中作文”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通過作文教學體驗生活,讓作文教學的內容從學校、家庭向社會、自然延伸,要寫生活內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讓生活走進作文教學的課堂,讓作文教學充滿時代的氣息和活力。
【關鍵詞】作文教學 生活化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049-02
作文教學的改革促使語文教育教學煥發(fā)出勃勃生機。但是在寫作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一切問題的產生都源于應試教育長久的影響,造成寫作教學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tài),只注重知識傳授輕情意培養(yǎng),重技能訓練輕自由表達,這直接導致作文教學嚴重脫離現(xiàn)實生活,學生寫作能力低下。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課題組大膽嘗試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新模式,下面是我的一些初探點滴。
一、更新作文教學理念,實現(xiàn)觀念的新突破
在教學中不囿于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敢于打破清規(guī)戒律,大膽的改革作文課堂教學結構,嘗試開放性作文教學模式,即作文教學要回歸自然。正如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葉圣陶也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币獎?chuàng)造性地開展作文教學活動,把作文教學和生活接軌,植根于生活,讓作文內容“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沒得寫的問題。也才能真真正正地帶來作文教學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局面。
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走向大自然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但多姿多彩的生活并不能定格在學生的頭腦里,盡管很多東西他們日復一日的見和做,可是由于對生活的淡漠,他們并不能從生活中積累到寫作素材。因此,教師必須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把學生有計劃地引向大自然、引向社會,引到更廣闊的空間去感受、去體驗。讓他們在平凡中發(fā)現(xiàn)不凡,在平淡中尋找新奇,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的溝通體系。如指導學生寫春天,可以組織學生去踏青,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去找春天。把學生引入自然、引入社會這個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讓他們敏銳地發(fā)現(xiàn)那些別具一格的新穎題材。這樣課內外結合的寫作素材又得益于在作文課上老師的正確引導,如果再在作文課上寫以春天為主題的作文,必定會收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學會體驗生活
在寫作課上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寫作,學會表達。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只要合理的讓學生積極參與并留心觀察,寫作素材就在身邊。社會的人土風情,不同民族的的風俗習慣,世間的人情冷暖,生活的五彩斑斕,個人的興趣愛好,一盤棋局,一場游戲,一次活動,一場比賽,都是寫作素材。要想積累這些生活素材,學生就得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細心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學會思考。學校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多種校園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其中的快樂,如:校運會,演講比賽,文藝匯演,拔河比賽,各種體育比賽等等,都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讓他們在體驗生活樂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集體精神,提高他們和別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從而積累寫作素材。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作文教學,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有趣的可以在教室里進行的游戲,如:“木頭人游戲”、“吹泡泡的游戲”、“貼鼻子的游戲”、“農村包圍城市的游戲”;也可以組織一些比賽,如:“刨土豆比賽”、“吹雞毛比賽”、“扳手腕比賽”、“穿針引線比賽”、“打氣球比賽”;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如:“自作燈籠”、“當一天小交警”、“做一天保潔員”、“爭做社區(qū)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學雷鋒的活動”。學生定會興趣大增,積極的參與其中,這樣何愁作文沒有活水,相反這樣的寫作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四、進行學科資源整合,拓寬學生視野
新課程標準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睂W科之間都是相輔相成的,作文教學可以通過學科整合拓寬學生寫作視野,多體驗多感受。如:在校運會上,讓學生做做班里的撰稿員、宣傳員;美術課后,讓學生寫寫想象作文;數(shù)學課后,讓學生談談游戲過程、新奇的發(fā)現(xiàn);科學課后,讓學生介紹介紹實驗的步驟。這些作文素材都是可以隨手從生活中拈來的,學科的整合也為學生開辟了一片廣闊的天空。也是一個以前未被大家利用的一個新的領域。
五、讓學生大膽想象,盡情的馳騁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想象作文作為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大重點,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使他們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想象,豐富寫作體裁,使學生學會創(chuàng)造生活。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寫詩、童話,小說等體裁的文章。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想、幻想、假想、夢想來寫作,讓這些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隨想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寫自己想說的話。比如寫童話,“童話是一類具有特殊審美價值的虛幻故事,它以擬人、夸張、象征為其主要表現(xiàn)手法,以幻想為其藝術形態(tài)的基本特征,以兒童為其主要讀者的一種體裁”,所以我們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想象往往具有創(chuàng)造性,不受客觀規(guī)律的制約的特點來寫童話,進行編故事、講故事,演故事,總的來說,教師應該讓學生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翅翱翔。
總之,作文生活化教學是通過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的,它是一種與自然、社會、校園、家庭緊密相連的作文教學,它徹頭徹尾都籠罩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讓學生觀察、體驗、描寫真實生活,抒發(fā)真情實感,它的整個實施過程實際就是呼吁把學生從應試教育中脫離出來做生活的主人,它是解放學生思想,解放學生個性的最佳途徑,更是寫作能力提高的必要手段。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探索與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7]GHB274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