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嫻 廣西廣播電視臺
民生新聞報道的有序進行,需要出鏡記者參與到其中,而出鏡記者自身的專業(yè)水平以及綜合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新聞報道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夠做好民生新聞現(xiàn)場報道成為每一名出鏡記者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民生新聞事件當中,由于現(xiàn)場報道注重真實性以及及時性,因此也就最具有說服力。真實性原則,使得就是出鏡記者在現(xiàn)場報道的過程當中,需要客觀的將新聞事件報道出來,在評價的過程當中也要遵循客觀的原則。及時性原則指的就是一旦出現(xiàn)民生新聞事件,應在第一時間內趕赴現(xiàn)場進行報道,進而在第一時間內將新聞事件報道給電視觀眾。與此同時,出鏡記者在報道的過程當中,需要進行完整的報道,包括新聞事件的發(fā)生時間、地點、人物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詳細、真實的闡述,使得觀眾能夠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除此之外,出境記者在現(xiàn)場報道的過程當中,還要充分的調動起現(xiàn)場人員以及觀眾的參與性,使得觀眾能夠表達自己的心聲,這才是真正的民生新聞,而不是記者的一言堂。
在新聞報道的過程當中,可以說現(xiàn)場稍縱即逝,在這種情況下,也就需要出鏡記者能夠具備較好的口語達標。這并不是要求記者利用非常華麗、優(yōu)美的詞語來報道新聞,而是要通過口語化的方式來表達,以此來拉近和電視機前觀眾之間的距離,使得觀眾能夠充分的感受到就像是在跟前講故事一樣,使得觀眾更加愿意看民生新聞。
在現(xiàn)場報道的過程當中,出境記者要掌握重點、突出重點,不要過于啰嗦,而是要充分的借助現(xiàn)場的細節(jié)來傳遞所發(fā)生的新聞事件當中有價值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夠觀眾更深層次的了解新聞事件[1]。
出鏡記者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收視率。尤其是民生新聞,只有通過現(xiàn)場報道的形式,才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在這種情況下,出境記者必須要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過于邋遢,尤其是著裝、動作以及禮儀等方面,要讓觀眾看得舒服,才能夠帶領觀眾參與到民生新聞事件當中。
作為民生新聞記者,自身的親和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受眾的滿意度。尤其是在現(xiàn)場報道過程當中的談吐以及表情,必須要給觀眾一種非常親切的感覺,更加愿意接受你所報道的新聞,而不是讓人看了就想換頻道。央視著名出鏡記者柴靜就是具有親和力的一個典型。
出境記者在現(xiàn)場報道之前,應積極的做好準備工作。首先需要了解掌握事件內容和方向,進而做好新聞立意以及采訪報道計劃,進而在接下來的采訪過程當中,進行更加深入的報道。但是,在這里需要我們指出的是,過于注重專業(yè)性也是不可取的,需要充分的考慮到觀眾的接受能力,進而詳細的闡述新聞事件,確保新聞質量,吸引更多的觀眾。
作為一名出鏡記者,要具備較強的新聞敏感度。在現(xiàn)場報道的過程當中,要避免照本宣讀,而是要充分的結合新聞現(xiàn)場來進行報道,進而客觀的報道新聞事件。一般來說,民生新聞事件大多發(fā)生在基層,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這種情況下,出鏡記者在現(xiàn)場報道的時候,就要保持敏銳的觀察力,挖掘出新聞事件當中的細節(jié),但絕不是夸大其詞,以此來完善新聞內容。除此之外,出鏡記者在現(xiàn)場報道的過程當中,往往會面臨著一系列的突發(fā)事件,這也就需要記者自身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采用更加靈活的采訪方式,更好的應對在采訪過程當中所出現(xiàn)的突發(fā)狀況[2]。
民生新聞報道的立意以及素材的選擇工作,必須要充分的抓住熱點問題。由于民生新聞報道大多是服務人民群眾的,因此可以著重對一些和百姓密切相關的文體來進行報道,例如:醫(yī)療衛(wèi)生、民生、農業(yè)等進行著重的報道。在這一過程當中,需要提煉新聞主題,進而客觀的為電視觀眾展現(xiàn)當前的社會生活百態(tài),在聽取百姓需求的同時,為百姓解決更多的難題。與此同時,出境記者在民生新聞現(xiàn)場報道的過程當中,要學會站在百姓的角度上分析問題,避免融入個人主觀思想,選擇百姓基層當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人們關注的焦點,將其作為新聞內容,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與到新聞事件的了解當中。最后,出境記者在新聞報道的時候,要學會貼近群眾,同時要有親和力,充分挖掘出廣大人民群眾的想法,進而反映出人們的意愿,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做好民生新聞。
綜上所述,出鏡記者作為民生新聞現(xiàn)場報道的重要支撐力量,其專業(yè)水平以及綜合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新聞報道質量。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出鏡記者,就要積極的做好準備工作,深入到新聞現(xiàn)場,只有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才能夠提升民生新聞現(xiàn)場報道水平,為人們報道出更加精彩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