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悌 吉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
實踐教學是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學手段,對于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積極作用。探索“雙融合”的思政實踐教學模式對于高職高專思政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為進一步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中的親和力和吸引力,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高職高專院校要積極推動思政課課堂與專業(yè)課堂融合教學的實現,深入解讀《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教學實踐活動,結合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內容,探究課程與專業(yè)課的有效結合點。針對思政課與專業(yè)課的“雙融合”,學校黨委要高度重視,全面謀劃,整合思政課教師的深厚專業(yè)知識和輔導員老師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實現優(yōu)勢互補,積極推進“兩個課堂”深度融合工作,著力構建“一主線、兩拓、三聯、四化”思政教育大格局,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科學化水平。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高職高專院校要積極探索思政課教學的線上線下融合發(fā)展道路,積極構建和應用思想政治課的線上教學平臺,探索以新媒體、新手段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的變革。
例如,愛課程網攜手網易云課堂打造的中國大學MOOC(慕課)在線學習平臺就是思政課信息化發(fā)展的成功嘗試。每一個有提升愿望的人,都可以在這里學習中國優(yōu)質的大學課程,學完還能獲得認證證書。該平臺開放的《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在線開放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授課內容實現黨的十九大精神與章節(jié)知識體系的有效對接,以寬廣的國際視野系統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及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擔當。該課程既有歷史脈絡的勾勒,又有十九大精神的引領;既有教學視頻、過關試題等多項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互動,又有教師課堂輔導、指點迷津。這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成果,該課程的推出,對高職高專院校思政課程探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打造出有溫度、有深度、有熱度、有高度的思政課堂具有重要意義。
對此,高職高專思政教師也要將黨和國家的意志,傳播到學生中去,把握教學模式的轉變和信息化教學方式,多開設一些實踐性強的課程,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授課水平,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在課堂上多一些師生互動,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知識的碰撞才能產生智慧的火花。要深刻反思近幾年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進程,結合當前的新媒體新技術,加大院思政慕課的創(chuàng)新力度,發(fā)掘現有的慕課資源,推動高職高專的思政課教育上新臺階。
思政課程教學不僅要強化校內的理論教學內容,更要將校外的實踐教學組委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對此,高職高專院校要積極探索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基地建立,這是幫助師生增強感性認識,深入了解社情、國情,開闊視野的重要途徑;是豐富教學資料和素材,提升教學效果,增強教學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是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與時俱進品質的重要源泉,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際需要,體現了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方向,對于加強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是全面貫徹和執(zhí)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的具體體現,這一舉措,將為學校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對于豐富高職高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和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開展校內理論教學工作,要把握思政教學主要思想和目標,提升思政理論教學質量,創(chuàng)新理論教學形式,不斷提升思政課程對于學生的積極影響。開展有效的思政校外實踐教學,學校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校外公益活動,例如組織學生赴延安開展“繼承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的實踐教學活動。通過參觀老一輩革命家在棗園、楊家?guī)X的故居及延安革命紀念館等舊址,現場觀摩延安干部培訓學院的實踐教學,祭拜“四八”烈士,回顧延安革命史,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zhàn)斗歷程,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再次受到共產主義理想、黨的優(yōu)良傳統與作風的深刻教育,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
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目前學校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學校要引起高度的重視,通過積極探索思政課程與專業(yè)課程教學的“雙融合”、思政課程線上與線下的“雙融合”以及思政課程校內和校外的“雙融合”不斷構建有效的思政教育體系,促進思政實踐教學成效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