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軼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74)
伴隨著國內橋梁的發(fā)展,橋梁上部結構計算方法越來越成熟,計算結果越來越趨于實際。但是橋梁下部結構計算發(fā)展較為緩慢,對于簡支梁橋和簡支變連續(xù)梁橋,縱向水平力通過橡膠支座分配于橋墩臺的計算方法在有關雜志上發(fā)表的不少,但是對于連續(xù)梁橋或矮塔斜拉橋,縱向水平力通過支座分配于橋梁墩臺的計算方法很少,有些工程師的簡化算法為:把全聯(lián)長度上的制動力由固定墩承受,活動墩則按摩阻力計算,這樣的算法在其剛度較小,或支座摩阻力較大的橋梁上會過于保守,而且對固定墩的影響上只考慮了制動力,未考慮固定墩和鄰近活動墩(未滑動)的收縮徐變,溫度變化引起的水平力。所以本文提出一種計算方法并結合工程實例進行分析。
墩臺水平力的計算包括土壓力、混凝土收縮、徐變及溫度影響力、汽車制動力。水平力的計算以聯(lián)為單元進行,按彈性剛度理論,即先計算出支座和墩臺的水平抗推剛度,然后進行剛度組合,對每聯(lián)的水平力按集成剛度進行分配。
涇河入渭口特大橋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涇渭分明處,全長964.311m,分四聯(lián)布置,其中第一、三、四聯(lián)為引橋部分,第二聯(lián)為主橋部分,主橋上部采用70+120+136+120+70m矮塔斜拉橋,下部采用花瓶墩。全橋樁基均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主橋支座采用雙曲面球型減隔震支座,其中7號墩頂為固定支座,其余墩頂為滑動支座。本文以第二聯(lián)主橋為例,進行橋墩縱向水平力分析計算,橋型如圖1。
圖1
(1)橋墩剛度
多排樁墩臺剛度計算
其中h1、h2和h3分別是蓋梁高、墩柱高和承臺高,m為墩柱個數(shù)。γαα、γαβ、γββ為樁頂?shù)膯挝恍?,計算公式參見《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TGD63-2007)。
(2)支座剛度
本工程采用雙曲面球型減隔震支座。當滑動支座靜止時,按同類固定支座計算。當滑動支座滑移時,支座剛度為0,即認為該墩退出共同作用,滑動支座阻礙滑動將對本聯(lián)產生一個支座摩阻力。
球型減隔震支座剛度=(支座豎向承載力×摩擦系數(shù)+震后滑移剛度×震后位移)/震后位移
(3)集成剛度
同一個墩上的支座剛度線形相加后,再與墩頂剛度串聯(lián),串聯(lián)后的剛度便是支座頂部由支座與橋墩聯(lián)合的集成剛度。
Ki(集成剛度)=(支座總剛度×橋墩墩頂剛度)/(支座總剛度+橋墩墩頂剛度)
表1
混凝土收縮、徐變及溫度下降,均屬于同一性質,一般混凝土收縮及徐變各按降溫15℃考慮,三者加起來,相當于降溫15℃+15℃+25℃=55℃我們先假定一個不動點的位置,即上部結構從這個不動點向兩側伸長,這個不動點左側受到的推力為正,右側受到的推力為負。然后通過下式求這個不動點的位置。
如果一個墩上的滑動支座沒有滑動,則推力貢獻為:
P=橋墩據(jù)S·P·距離×墩頂集成剛度×C
在求解過程中,滑動支座有可能滑動,也由可能固定不動,這取決于作用的大小,如果滑動支座在計算中判斷為滑動,那么應該按該墩退出共同作用而重新計算x。這時每個滑動支座處的推力貢獻為:P=U×R。
制動力按全聯(lián)剛度分配,滑動支座在未滑動之前,應分配制動力,如果滑動后,活動支座的剛度為0,已滑動支座的墩臺是不參與制動力分配的。所有制動力由未滑動的滑動支座和固定支座承擔。
全聯(lián)制動力=折減系數(shù)×車道數(shù)×0.1×(qkL+1.2×Pk)=1170
表2 假設支座均不滑動的水平力分配
由此可見,主橋5、6、9、10號墩在計算中判定為滑動,那么這些墩按退出共同作用而重新計算全橋水平力,見表3。
表3 5、6、9、10號墩支座滑動后的水平力分配
計算結果為5、6、9、10號已經(jīng)滑動的支座所分配的水平力為各墩的最大摩阻力,8號墩重新計算后支座未滑動,所以7、8號墩所分配的最大水平力即為1878kN和1876kN。
矮塔斜拉橋墩臺的水平力計算,首先按照集成剛度分配收縮徐變,溫度變化,制動力的作用,其次判斷滑動支座是否滑動,如果支座滑移,那么應該按該墩退出共同作用而重新計算,已經(jīng)滑移的支座將阻礙滑動對本聯(lián)產生一個支座摩阻力,滑動支座處連續(xù)梁墩臺最大水平力為摩阻力。其余未滑動的墩臺和固定墩重新計算分配水平力。
[1]范立礎橋梁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謝寶來,橋 易(.BridgeEasy)使用手冊.
[3]袁倫一.連續(xù)橋面簡支梁橋墩臺計算實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