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麗
摘 要:隨著對新課改的逐漸完善,初中地理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為了完成新課改下對初中地理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學習掌握初中的地理知識,許多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了大量的生活元素,從某種意義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不僅豐富了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內容,而且可以使得學生將地理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更好地將課堂與實踐結合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促進其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元素;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為了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將生活元素滲透初中地理的教學過程,已經(jīng)受到大眾的青睞和推崇。將生活元素融入地理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學習過程積累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還能夠增強自身的分析能力以及應用能力,使他們更好地學以致用,進而全面地提高自己。
在初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教材是教師授課的輔助材料,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滿足現(xiàn)代學生們學習的需要,教材的編制方式也應該發(fā)生變化。隨著新課改的完成,學生們學習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因此教材中也應該涉及多方面、多領域的內容,教師們應當將更多的生活元素融入教材中,這樣使得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貼近于生活,學生們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第一,教師們應該將教材中不符合實際生活的內容加以修改,使得教材更加貼切現(xiàn)實;第二,可以將偏離生活實踐的知識或者已經(jīng)過時的地理知識刪除掉,從而促進教學模式的革新,推動教學的進程;第三,教師應當對教材的整體內容進行編排,使得教材更貼近生活,更好地服務于教師授課。
“學而不思則罔”,可見思考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知識離不開生活,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時,應當將更多的生活元素滲透問題中,從貼近生活的簡單問題出發(fā),引導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思考問題,對問題提出質疑,這個過程在無形中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了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
課后習題對學生來說,不僅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也是對自己掌握知識熟練程度的檢測,同時也可以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因此,在課后習題的練習中融入生活元素,使得學生們從心里愿意學習地理,喜歡地理,熱愛地理,感受地理知識的魅力。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引導學生們更加細致地去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這樣不僅督促學生們復習了課堂知識,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jīng)驗,還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促進了他們的多方面發(fā)展。
將生活元素融入地理教學中,使學生們從本質上理解地理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從而指導學生更好地將地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這才是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在。本文以地球運動為例,在學習了這部分內容后,教師們可以指引學生,根據(jù)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特點,讓學生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思考這個問題。很多學生會想到為了充分地利用光照,蓋房子時大多會采用坐北朝南的方式。這就是將地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的充分體現(xiàn),通過這個例子,學生們感受到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可以切切實實地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更多知識去改變生活的信心,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新課改下要求教師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地理作為初中很重要的一門課程,與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們應當充分學習并掌握。所以在初中地理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們應當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生活元素充分應用到教學當中,激發(fā)學生們學習地理的興趣,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并熱愛地理知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將來更好地服務社會。
[1]孫 婷,李國紅.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3(8):172.
[2]林關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途徑[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3(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