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柳 黃獻英
一、情感鋪墊,導入課題
(一)引入課題《七律·長征》
師:有一段歷史,在作家魏巍的筆下,它是地球的紅飄帶;在美國作家的筆下,它是前所未聞的故事;在毛澤東的筆下,它是宣言書。這段歷史就是——長征。(課件出示紅軍長征圖)1934年10月17日,紅軍途經11個省,行程達二萬五千里,歷時兩年零五天。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壯舉。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今天我們跟隨長征的親歷者毛澤東一起重走長征路。
(二)觀察詩歌,理解七律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首詩,你發(fā)現(xiàn)它有什么特點?
生:這首詩有8行,每行有7個字。
師:這首詩總共有8行,每行有7個字,我們把它稱為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長征是這首詩的題目,所以用小圓點隔開,我們再讀一遍課題。
【評析】執(zhí)教老師給學生介紹長征的概況,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接著讓學生了解“七律”的概念,建立知識結構,為學習詩歌奠定基礎。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能讀出節(jié)奏,那就更好了。
生按要求自由讀詩。
師:下面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逶迤”“磅礴”“岷山”的字音)
師:古人云“句讀之不知,學之不解”。我們讀詩歌時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學會斷句,讀出節(jié)奏。這首詩的首聯(lián)是223節(jié)奏,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也是223節(jié)奏,頸聯(lián)是2221節(jié)奏。(課件出示詩歌全文及節(jié)奏劃分)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生自由讀詩,品味詩歌的韻律,然后合作朗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不僅讀出了詩歌的節(jié)奏,還讀出了詩歌的音韻美。
【評析】從有目的地自由朗讀到合作朗讀,執(zhí)教老師引導學生把詩讀通順,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達到了以讀促學、以讀激情的目的。
三、聚焦總領句,整體感知“難”
師:這首詩的主題很明確,哪句詩概括了整首詩的大意呢?(課件出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師:這究竟是一次怎樣的長征?可以用詩中的一個什么字來形容?
生:難。
師:(板書“遠征難”)在這句詩中,哪里體現(xiàn)了難?
生:遠征、萬水千山。
師:(板書“萬水千山”)看大屏幕,請你快速瀏覽“資料袋”,思考哪些信息反映長征經歷了萬水千山?長征路上,除了路程遠,紅軍還碰到了哪些困難?
生:饑餓。
師:是的。由于缺乏食物,有的人吃皮帶、吃草根。
生: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沼澤地。
師:是的。有的人永遠留在了沼澤地里,這說明行軍困難。
師:同學們想一想,平均3天作戰(zhàn)一次,但饑餓、寒冷、傷病、死亡在紅軍眼里卻是什么?
生:只等閑。
師:(板書“只等閑”)只等閑是什么意思?
生:“只”是僅僅的意思,“等閑”是指平常的事,“只等閑”是指僅僅是平平常常的事。
師:好一個平平常常!在我們看來,這些困難都是難以逾越的,但在紅軍眼里卻是平平常常的。面對萬水千山,紅軍怕嗎?
生:不怕!
師:用你的聲音告訴大家,面對千難萬險,紅軍怕嗎?
生:(加大聲音)不怕!
師:面對千山萬水、千難萬阻,紅軍卻等閑視之?!安慌隆薄爸坏乳e”把一個個頂天立地的紅軍形象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
【評析】執(zhí)教老師緊扣詩眼“難”,借助信息技術中的“資料袋”,運用想象、對比等方法,引導學生體會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時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
四、合作學習,品讀課文,領悟情感
(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師:對于紅軍長征歷經萬水千山的故事,毛澤東大筆一揮,把它變成了3句詩,5幅畫。哪位同學讀懂了詩歌,能給這5幅畫配上對應的詩句嗎?(課件出示5幅圖畫以及相應的詩句)
(二)小組合作學習,匯報交流
師:課前,老師要求大家分小組收集整理與課文相關的信息?,F(xiàn)在,老師給大家1分鐘時間,各小組成員討論商量后再匯報你們的學習成果。
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生(代表):烏蒙山區(qū)群山起伏,人煙稀少。紅軍走過烏蒙山時,不僅要面對敵人的追趕,還要面對惡劣的環(huán)境,但他們還是克服了重重困難,走過了烏蒙山。
師:謝謝這個小組成員的匯報。我們來看看偉人毛澤東是怎樣描述的?(課件出示詩句和2幅圖畫)
師:要理解這句詩的含義,領會詩歌的內涵,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抓住關鍵詞。
生2:用想象的方法。
生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
師:老師把你們說的學習方法歸納了一下。一是抓住重點詞語;二是反復朗讀,感受作者的情感;三是設身處地,把自己想象成紅軍,體會作者的情感?,F(xiàn)在就用你們說的方法自主學習或4人小組交流學習。
生自學或小組交流學習。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學習成果?(引導學生讀出逶迤的連綿、磅礴的氣勢,讀出騰細浪和走泥丸的輕松)
生1:抓住關鍵詞“騰細浪”“走泥丸”,可以知道五嶺是連綿起伏的,但紅軍只把它當成細浪;烏蒙山高聳磅礴,但在紅軍腳下卻顯得輕輕松松。
師:你能讀出那種輕松的感覺嗎?
生讀詩句,嘗試讀出輕松的感覺。
師:很好,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出了輕松的感覺。
生2:“磅礴”的意思是氣勢雄偉。
師:來,你試著讀出雄偉的氣勢。
生讀詩句。
師:讀得很好!我感覺到了烏蒙山有2 000多米高了。你們知道烏蒙山的主峰有多高嗎?
生:4 000多米。
師:紅軍要翻越這4 000多米高的烏蒙山,怎樣讀才能讀出這種感覺呢?
生再讀詩句。
師:老師也想讀一讀。(范讀)連綿千里的山脈,險峻的山峰,在紅軍眼里——
生:很細小。
師:爬那么多巍峨險峻的山,真的就那么輕松嗎?如果不輕松的話,難在哪里?
生:難在缺少食物、水源,紅軍有可能渴死。
師:還難在哪里?
生:難在空氣稀薄,紅軍呼吸困難。
師:還有嗎?
生:難在叢林充滿荊棘。
師:可是這些困難在紅軍眼里卻是什么?
生:細浪和泥丸。
師:這里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生:夸張。
師:夸張可以放大事物的形象特征,也可以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在文中是把困難縮小了。你從中悟出了什么?
生1:紅軍不怕困難。
生2:紅軍很堅強。
生3:紅軍堅持不懈。
師:是的,這些都是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也是我們所說的長征精神。(板書“長征精神”)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師:轉出烏蒙山深處,紅軍要面對的是哪兩條河?(課件出示圖片和相應的詩句)
生:金沙江、大渡河。
師:這里的大渡河指的是瀘定橋。紅軍戰(zhàn)士是怎樣渡過瀘定橋的呢?哪個小組收集的是這方面的信息?
生(代表):我們小組收集了金沙江的故事,我代表我們小組給大家講一講。紅軍突然襲擊,從敵人那里獲得了渡船;還采用聲東擊西策略,牽制了敵人的兵力。
師:紅軍假裝攻打昆明,實際上是在掩護部隊渡過金沙江。當全部紅軍巧妙地渡過了金沙江以后,假如你是紅軍中的一員,心情如何?
生1:緊張。
生2:開心。
師:把高興的心情放進詩中體驗一下。
生讀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
師:我發(fā)現(xiàn)這位同學面帶笑容,重音輕讀處理詩句中的“暖”字,高興的心情表露無遺。
全班女生讀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
師:戰(zhàn)斗結束了,但是長征并非一帆風順,搶渡另一條河時卻是另一番場面。哪個小組為我們提供這方面的信息呢?
生(代表):紅軍在跨越大渡河的時候碰到了很多困難,我們小組給大家?guī)砹艘欢我曨l,相信大家看了之后會跟我們有同樣的感受。(播放視頻)
師:看了這個視頻,你有什么感受?
生1:心痛。
生2:害怕。
生3:心驚膽跳。
生4:驚險、悲壯。
師:詩句中的哪個字或詞最能反映你的感受?
生:寒。
師:很好!“寒”的是,橋只有13根滾燙滾燙的鐵鏈;“寒”的是,橋下是洶涌澎湃的波濤;“寒”的是,對面敵人密集的槍彈;“寒”的是,一批批戰(zhàn)士掉下了萬丈深淵。大渡河的勝利,萬里長征的勝利,正是紅軍戰(zhàn)士用生命鋪成的道路!
師:我想從你的吟誦中一定能夠感受到這樣的“寒”。
生讀詩句,體會“寒”的內涵。
師:我發(fā)現(xiàn)這位同學讀詩的時候神情凝重,和讀前一句詩時面帶微笑的感覺截然不同,我能感受到你沉重的心情。
全班男生讀詩句。
師:“暖”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勝利后的歡快心情,“寒”傳遞的是九死一生的悲壯。讓我們記下這一喜一悲的場面吧!
全班學生讀詩句。
3.感受爬岷山之難
師:如果說登五嶺烏蒙山令人望而卻步,跨江河令人膽戰(zhàn)心驚,那么爬雪山更是難上加難!哪個小組收集了關于踏岷山的信息。
生代表匯報學習成果,播放視頻,出示相關資料。
師:要越過這樣的雪山,難嗎?紅軍怕嗎?體現(xiàn)在哪里?(圈出詞語:開顏、更喜)既然越過雪山那么難,為什么紅軍卻更喜、更開顏了呢?
生:因為會師了,長征結束了,勝利了!
師:會師了,長征要結束了,多么讓人興奮呀!
師:(引讀)更喜岷山——
生:千里雪。
師:(引讀)三軍過后——
生:盡開顏。
師:(提高聲音引讀)更喜岷山——
生: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評析】該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融合。課前執(zhí)教老師要求學生分小組,圍繞課文內容收集整理相關信息,課中引導學生匯報學習成果。學生通過介紹圖片、講故事、播放視頻等方式匯報學習成果,執(zhí)教老師適時點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涵,領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五、自主配樂朗讀,彰顯個體感悟
師:通過收集各種信息輔助學習課文,這也是一種學習語文的方法。
師:下面老師播放3段音樂,有舒緩的、憂傷的、豪放的,請同學們邊聽邊記下這3段音樂的序號。你希望用哪一段音樂進行配樂朗誦,為什么?
生1:我用第3段音樂進行配樂朗誦,因為這段音樂體現(xiàn)了雄偉的氣勢。
生2:我選擇第2段音樂進行配樂朗誦。這段音樂很憂傷,而很多紅軍戰(zhàn)士在長征中犧牲了,旋律比較切合。
師:真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者毛澤東用56個字描述了漫漫長征路。在長征路上,發(fā)生了許多故事,有很多感人的場面。(深情地)同學們,讓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誦這首詩,把它獻給那些勇敢無畏、樂觀的紅軍戰(zhàn)士?。ㄌ崾緦W生通過朗誦的節(jié)奏和聲音的變化傳達情感)
生配樂朗誦。
【評析】把詩句和音樂進行整合,有助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學生自主選擇一段音樂進行配樂朗讀,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六、總結拓展,升華情感
師:(課件出示紅軍長征的背景以及長征中的英雄人物)同學們,長征已經過去80多年,那段紅色的歷史可能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有責任牢記那段歷史,讓我們把長征這個人類歷史上堅定無畏的豐碑牢牢地立在心中。正因為有了長征精神,建設新中國的夢想才得以實現(xiàn),把我們每個人的夢想?yún)R聚在一起,鑄就我們偉大的中國夢!
【評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學生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比如課前小組收集整理信息、課中小組匯報學習成果、自主選擇音樂進行配樂朗讀等,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該課例在全區(qū)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優(yōu)秀課例展示觀摩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