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既有父母親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父母對孩子的深厚感情,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十分接近,給學生提供了思考感悟空間。
關鍵詞:體會感情;領悟;感知課文內容
學情分析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領悟文章表達方法。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如“大海里的小船”等,讓學生演練,體驗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教學目標:1. 認識生字,理解“靦腆”、“一如既往”等詞語。2. 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體會思想感情。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飽含的愛。
重點難點: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深入品讀,體會作者逐漸理解父母不同評價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1. 掌握生字、新詞。2.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 緊扣課題,帶疑讀書
課題質疑,從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讀文。
二、 初步交流,整體感知
1. 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1)讀準字音。(2)掌握生字的書寫。(3)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靦腆”、“歧途”等重點詞語。
2. 小組內交流。(1)課文主要講了什么?(2)你有什么感受?(3)就課題說說你知道的內容有哪些?
三、 細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 思考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記敘的?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出來的?(課文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記敘的。依據(jù)文中的“七八歲、幾年后、這些年來”判斷出來的。)2. 討論、劃分層次,概括段意。
四、 總結全文
母親和父親的評價,影響了巴迪的一生,巴迪七八歲時理解這兩種評價嗎?后來理解了嗎?巴迪是怎樣逐漸理解到的呢?下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近巴迪!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是怎樣逐漸理解父母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都是出于愛。2. 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積累自己感受很深的語句。3.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精讀“童年寫詩”,體會“我”的情感變化
1. 出示學習要求。(1)默讀1至14自然段,想一想“我”寫了第一首詩后,父母親是怎樣評價的,“我”有怎樣的反應?找出小巴迪心理活動的語句。(2)有感情地朗讀句子,聯(lián)系生活談感受。2. 集體交流,匯報母親的評價和“我”的表現(xiàn)。(1)讀母親的評價語句。(2)“我”的表現(xiàn)語句。
①“我既靦腆又得意揚揚……這首詩確實是我寫的?!?/p>
a. 讀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b. 有感情地朗讀句子,讀出得意揚揚的心情。
②“我有點迫不及待,想立刻讓父親看看我寫的詩?!?/p>
a. 讀句子,談體會。b. 有感情地朗讀句子,讀出迫不及待的心情。
③“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p>
a. 聯(lián)系上下文,讀句子談體會。b. 指導朗讀,讀出急切。
④“他一定會比母親更加贊賞我這首精彩的詩?!?/p>
a. 讀句子,談體會。b. 有感情地朗讀句子,讀出堅定。
4. 集體交流,匯報父親的評價和“我”的表現(xiàn)。
(1)父親:“‘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父親把詩扔回原處。(2)“我”:“我把頭埋得低低的……幾個小時?!薄拔业难劬駶櫫?,頭也沉重得抬不起來?!薄拔以僖彩懿涣恕曂纯奁饋怼!?/p>
a. 讀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談感受。b. 指導朗讀,讀出作者悲傷的心情。
過渡:母親的贊揚讓小巴迪堅持繼續(xù)寫作了嗎?父親的批評使他一蹶不振了嗎?
二、 研讀“幾年后的認識”,明白“我”為何越來越感到幸運
1. 朗讀課文第15、16自然段。體會幾年后巴迪的變化。
(1)此時,母親是怎樣評價巴迪的呢?“我”有什么變化?(2)父親的評價與以前有什么不同嗎?“我”又有什么變化?(3)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我”為什么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三、 品讀“這些年來的感悟”,領悟父母的愛
1. 自由朗讀第17自然段,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1)“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到。”
①情景創(chuàng)設:大海里的小船。體會“不被哪一股風刮到”。(一生扮演小船,一生扮演母親,一生扮演父親。飄忽不定的小船在大海里航行,最后借助兩股風順利地向前駛去。)②有感情地朗讀句子,感悟作者的認識。
(2)“‘精彩極了也好……那就是愛?!?/p>
①聯(lián)系上下文,讀句子,談感受。②指導朗讀,讀出愛的感情。
四、 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 說一說父親和母親對小巴迪的詩為何有不同的看法。2. 小組討論交流。3. 說說你生活中類似這樣的感受。4. 當你評價別人時,你會在什么情況下說“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之類的話呢?
課堂實錄(片段):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師:面對媽媽、爸爸的評價,小巴迪是怎樣的反應?請用文中的詞語來概括。生:第一自然段的“得意揚揚”是媽媽表揚后的心情,第十四自然段的“痛哭”是爸爸批評后的心情。師:幾年后,媽媽、爸爸是怎樣評價巴迪的呢?用課文的語句說一說。生: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鼓勵我。生:寫得不怎么樣,但還不是毫無希望。師:此時的巴迪面對父親的嚴厲還是痛哭嗎?生:不是,是“根據(jù)父親的批語,我學著進行修改?!睅煟翰诲e,能準確地找到文中的相關語句。由不理解到理解,讀文章就應該這樣細細地揣摩。媽媽爸爸不同的評價,給巴迪帶來了什么?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生齊讀十六自然段最后三句。
情境創(chuàng)設(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父親、母親和大海里的一條小船):小船在大海里飄蕩,眼看巨浪就要打翻小船,一股風吹來,小船躲過了巨浪。孰料船頭轉得太快,危險!說時遲,那時快,又一股風吹來,有驚無險!如此反復幾次,小船借助兩股風,順利地向前駛去……
師:掌聲!救了小船的兩股風是哪兩股風呢?生:是贊揚風和批評風。生:是媽媽的“精彩極了”和爸爸的“糟糕透了”。師:說得很好。我們的一生就好像這條小船在大海里飄蕩,當沒有自信時,需要聽到什么?生:聽到鼓勵、表揚。師:當沾沾自喜、得意揚揚的時候呢?生:需要聽到提醒、批評。師:這些年來,巴迪真正明白了,這兩個評價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愛。師:帶著這種感情,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想想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美中不足的是情境創(chuàng)設,建議找兩生扮演父母親外,其余的同學都是在一條小船上,讓更多的同學們參與進來,氣氛更活躍。再大膽一點的設想,如果讓情境創(chuàng)設貫穿整個課堂呢?路漫漫其修遠兮……且學且行且思……
參考文獻:
[1]張琦.《“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J].小學青年教師,2004,(7):24-25.
作者簡介:
何珍花,廣東省佛山市,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北滘鎮(zhèn)林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