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學校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對這一階段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十分重要,不僅關乎到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還有利于校園的穩(wěn)定。本文針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研究,闡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對課程內容與方法進行積極的思考與探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實踐教學
一、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
(一) 實踐教學教材相對匱乏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琳瑯滿目,很多高職院校的心理教師根據本校學生實際情況出版了教材。但是,這些教材大部分適合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教學方式,針對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教材少之又少,很多老教師只能憑實踐經驗進行實踐教學,而新進教師實踐教學難度大,效果不好。
(二) 大班化教學普遍
在高職院校中,一個班級的人數都是在六七十個左右,教學效果不好。有些教師會向課堂向外拓展,采取談心式的授課模式,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符合以人為本的原則,也能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但是實際的操作性較低。站在理論的角度,小班化的教學模式效率更高,能夠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增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這都是大班課難以實現的。
二、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位分析
(一)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特點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與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相比較,更注重心理健康理念的傳授,它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發(fā)展特點與規(guī)律,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找到自我調解的方法,進而提高自身素質、開發(fā)自身潛能,促進今后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心理健康這門學科更加偏向于應用性而不是研究性,大部分學生與教師并沒有給予這門學科足夠的重視,錯誤地認為只有心理有問題的人才需要學這門學科,導致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不高。
(二) 高職學校辦學特點分析
高職院校的學制為三年,偏向于職業(yè)技能教育,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只有大一與大二這兩年時間,大三至少有一學期就該進入實習階段。學生在校時間較短,再加上繁重的專業(yè)課,學校在安排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時,就顯得較為窘迫。盡管有些學校將這門課程定為必修課,但學校安排的課時不多,并且占據的學分較少。簡而言之,高職院校在開展心理健康這門課程時課時有限,這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造成了一定困擾。
(三) 學生實際情況分析
??茖W生與本科學生相比較,在學習能力與社會認可程度方面都有所欠缺,高職院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這門課程進行全新的定義。高職院校的學生有自己獨特的心理特點,學習能力與成就動機相對偏低,再加上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對高職院校人才的認可度不高,這些會對高職學生產生較大的沖擊,嚴重地影響到學生健康的成長。職業(yè)技能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也不容忽視。
三、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踐教學方式
(一) 角色扮演
這是一種較好的體驗教學方式。教師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并扮演相應的角色,學生在親身經歷中獲得認知和情感的體驗。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由依賴變?yōu)樽灾?,由接受性教育到?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并且在體驗中戰(zhàn)勝了一些消極情感和認識。
(二) 情景體驗
教師給同學們提供或者創(chuàng)造不同情境,讓大家去感受,進而獲得體驗。比如播放視頻,展示某一主題的圖片,參與心理游戲或者團體輔導等。這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
知識競賽。知識競賽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團隊協作精神,還可鞏固已有知識,延展知識范圍和學生視野。知識競賽還能促使學生主動閱讀,做到“學與思”、“思與讀”、“讀與用”有機結合,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理論學習的興趣,錘煉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
(三) 演講討論
這是學生研究性、探索性學習的主要方式。演講討論既可以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精神與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與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在表達中加深理解,在討論中自主學習豐富知識。這種教學方法通常采用兩種形式,一是在課堂中演講討論,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進行分析解答;二是在課堂外演講討論,教師布置作業(yè)課下演講討論,同學們根據學習心得寫體會或者總結,并在課堂上互相交流學習。
(四) 講座報告
學院定期組織系列專題報告會或講座,邀請心理專家學者來校作學術報告,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當今的社會形勢和行業(yè)企業(yè)動態(tài),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同時,要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方式,采取講座式教學法解決學生思想認識中的深層次問題。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需求進行設計研究,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心理體驗,引導他們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并使人格得到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還處于探究階段,這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探索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更多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法,促進他們成長。
參考文獻:
[1]黃巾.淺論寄宿制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改進策略——以S學校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0).
[2]孟琪.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探析[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7,(04).
[3]童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及教育思考——以美術類大學生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7,(36).
作者簡介:
韓慶云,講師,湖南省湘潭市,湖南城建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