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冬梅 高晶 王彥榮 劉亮
摘要 本文分析了2017年衡水市夏玉米生產特點及氣象條件。針對降雨偏少的的氣象特點,提出了采取的主要措施,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夏玉米;生產特點;氣象條件;應對措施;河北衡水;2017年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4-0057-02
隨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季節(jié)性休耕項目的實施,玉米的種植面積較以前略有增加。分析每年的生產特點及氣象條件,總結采取的措施,對以后的玉米生產有重要意義。
1 生產特點
1.1 播種質量較高,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數
一是夏玉米播期適宜且集中。2017年衡水市小麥收獲及時,全市夏玉米播種期集中在6月10—16日,6月20日前完成播種,較常年提早1~3 d。加上全市機械播種已基本普及,在小麥收獲當天實現了玉米播種,降低了農耗時間,實現了搶時早播,為玉米豐產奠定了基礎。二是澆蒙頭水面積大。6月上中旬全市降雨偏少,大部分地塊播種后澆了蒙頭水或者出苗后澆了補墑水。三是施用種肥面積大。全市機械播種已基本普及,再加上澆水面積大,有利于種肥的施用。根據調查,80%~90%的面積施用種肥,用量為復合肥375~600 kg/hm2。
1.2 前期蹲苗較好,倒伏面積少
玉米苗期降雨較常年偏少,可促進根系下扎,縮短基部節(jié)間長度,降低植株高度,有利于防倒,蹲苗效果較好。
1.3 病蟲害發(fā)生較輕
根據調查,玉米前期薊馬、玉米螟等蟲害發(fā)生,但總體發(fā)生較輕。7月中下旬降雨偏多,有利于褐斑病和粘蟲的發(fā)生,由于技術人員指導有力,農民防治及時,發(fā)生較輕。后期降雨偏少,不利于病害的發(fā)生。病蟲害造成的產量損失明顯降低。玉米收獲時為活稈成熟,綠葉面積大,有利于粒重增加。
1.4 部分地塊花期不遇、授粉不良
8月上旬衡水市大部地區(qū)氣溫較常年偏高2 ℃左右,降雨較常年偏少81%,高溫干旱使部分地塊花期不遇、授粉不良,出現禿尖、陰陽穗等現象。
1.5 生育進程推遲
由于穗期降雨偏少,致使生育進程推遲。據調查,2017年抽雄吐絲較常年晚5~7 d。
1.6 灌漿中后期部分地塊墑情差,影響玉米籽粒灌漿
9月主要在21日夜間出現1次雷雨天氣,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據9月24日土壤水分自動站監(jiān)測,部分區(qū)域淺層土壤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影響籽粒灌漿和粒重增加。
1.7 收獲期推遲,有利于產量增加
由于10月7—10日衡水市出現連陰雨天氣,致使收獲期推遲,有利于粒重增加。但有些地塊因降雨過多,造成土壤濕度過大,收獲機械難以進入田間收獲,冬小麥播種也有所推遲。據調查,10月24日仍有未收獲地塊,影響小麥種植。
2 氣象條件分析
2.1 播種出苗期溫度適宜、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
6月上中旬是播種出苗期,上旬平均氣溫23~24 ℃,較常年偏低1 ℃;中旬平均氣溫27~28 ℃,較常年偏高1~2 ℃,適宜播種出苗。6月上旬全市平均降雨7.8 mm,較常年偏少47%;中旬全市平均降雨4.1 mm,較常年偏少81%,降雨偏少,大部分地塊需要播種后澆蒙頭水或者出苗后澆補墑水。
2.2 苗期溫度偏高,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少,光照充足
6月上旬全市平均氣溫26.8 ℃,接近常年;7月上旬全市平均氣溫29.9 ℃,較常年偏高2.9 ℃,有利于玉米生長。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全市平均降雨68.2 mm,較常年偏少近10%,降雨偏少,有利于蹲苗。苗期全市平均日照時數多為149~177 h,接近常年。
2.3 穗期溫度偏高,降雨偏少且分布不均
7月中旬全市平均氣溫30.0 ℃,較常年偏高3.2 ℃;下旬全市平均氣溫24.7 ℃,較常年偏低2.6 ℃,有利于玉米生長。中旬降水分布不均,有的地點降水較多,但全市平均降水20 mm,較常年偏少,有利于促進根系下扎,進而防倒。7月中下旬全市平均日照時數102 h,較常年減少35 h,基本滿足玉米生長需要。7月22日衡水市夏玉米陸續(xù)進入大喇叭口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市平均降雨70 mm,較常年減少近1/2。降雨偏少造成生育進程推遲,使部分地塊花期不遇、授粉不良。
2.4 灌漿前期降雨充足,溫度適宜,光照偏少
8月中下旬全市平均降雨116.2 mm,較常年偏多,適宜玉米籽粒灌漿。8月中旬全市日平均氣溫26.4 ℃,較常年偏高1.0 ℃。全市平均日照時數50 h,較常年偏少26 h。8月中旬全市平均50 h,較常年偏少26 h,溫度與光照基本滿足玉米籽粒灌漿需要。
2.5 灌漿中后期溫度偏高,光照充足,降雨偏少
9月上旬平均氣溫22.8~24.4 ℃,大部較常年偏高1 ℃左右。中旬平均氣溫多為22.4~23.9 ℃,較常年偏高1~3 ℃。下旬平均氣溫多為21~22 ℃,較常年偏高2~3 ℃。9月上旬日照時數全市平均69 h,接近常年。9月中旬內日照充足,旬日照時數71~100 h,接近常年或偏多13~32 h。9月下旬全市平均日照時數77 h,接近常年。光溫條件適宜玉米生長和產量形成。
9月主要在21日夜間出現1次雷雨天氣,安平、桃城區(qū)雨量12 mm,其他多在5 mm以下,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但前期降水充足,底墑較好,中期大部區(qū)域墑情適宜玉米灌漿。根據9月10日農田土壤墑情監(jiān)測:0~20 cm土壤相對含水量平均81.53%;20~40 cm相對含水量平均84.28%,墑情適宜。據9月20日土壤水分自動站監(jiān)測,衡水市部分地區(qū)10~20 cm土壤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據9月24日土壤水分自動站監(jiān)測,部分區(qū)域淺層土壤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影響籽粒灌漿,粒重增加。
2.6 收獲期遇連陰雨
10月7—10日衡水市出現以穩(wěn)定性較強降水為主要特征的連陰雨天氣過程,全市平均降水103.9 mm,為10月上旬歷史同期降水量最多值。強降水有效補充了土壤水分,滿足玉米生育后期的水分需要。但是,由于雨勢較緩,雨水基本下滲,造成土壤濕度過大,機械難以進入田間收獲,造成部分地塊收獲期推遲較多,影響小麥種植。
3 針對降雨偏少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提高播種質量
提高播種質量對提高出苗整齊度,進而對提高玉米產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播種時,通過撒勻麥秸、種子精選和藥劑處理、控制播種機作業(yè)速度、澆好蒙頭水等措施,提高播種質量[1-2]。
3.2 抽穗揚花期管理
抽穗揚花期干旱對玉米產量影響最大,針對墑情較差,為減少對玉米的影響,采取及時澆水降溫緩解旱情、人工輔助授粉等措施[3]。
3.3 一噴多效
為增強玉米抗旱能力,在施藥時可加入噴施寶、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達到“一噴綜防”,促進玉米健壯生長。為進一步挖掘玉米生產潛力,提高產量,有條件的地方玉米中后期采用“一噴多效”減災技術[4]。
4 參考文獻
[1] 張慧,張淑琴,金燕,等.平羅縣玉米生育期氣象災害危害特征及防御對策[J].寧夏農林科技,2016,57(3):37-39.
[2] 王順葉.夏玉米生育期間農業(yè)氣象災害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農業(yè)災害研究,2014,4(1):25-27.
[3] 馬耀,羅金平,黃麗超,等.舞陽縣夏玉米生產的氣象災害及防御對策[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0(8):315.
[4] 河南省氣象科研所玉米課題組,陳懷亮.氣象災害對河南省夏玉米產量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農業(yè)氣象,1993(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