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開 Text by Wang Kai
2017年初,本溪36中教師趙雪飛,隨遼寧第五批援疆人才來到新疆塔城托里二中,做了高三·三班的班主任。接管這個班級,趙雪飛心里多少有些忐忑:這些孩子和家鄉(xiāng)的孩子都有哪些不同???把在家那套教學經(jīng)驗照搬來管不管用???果然,開學第一天,趙雪飛就遇到了麻煩——班級一名同學被宿管老師通報,要求班主任立即把學生帶到政教處接受批評處分。趙雪飛急三火四趕到政教處,一了解情況,這名同學事兒還真不少,宿管老師歷數(shù)了“七宗罪”,政教主任扒出“黑歷史”,總之這名同學不是個“省油的燈”。
看著這位“罪狀”累累的同學在自己這位第一天上任的班主任面前羞愧難當,趙雪飛沒有發(fā)火,而是摟緊他的肩膀,向宿管老師和政教主任承諾,今后一定不會再發(fā)生類似事件,希望給孩子最后一次改過機會。趙雪飛的誠懇感動了宿管老師和政教主任,同意讓他帶回學生進行教育。
趙雪飛決定趁熱打鐵,馬上和這名同學好好聊聊,找出他的癥結(jié)所在。于是,走出政教處,趙雪飛和這名同學繞著學校操場,邊走邊交談。漸漸地,孩子敞開心扉,和陌生的班主任講述了憋在心里很久很久的話……
事后,趙雪飛想,班里還有多少遠離父母在托里讀書的孩子呢?為此,他特意做了調(diào)查,竟發(fā)現(xiàn),班里很多孩子家庭情況都比較特殊,其中很多少數(shù)民族的孩子家長在山上放牧,孩子自己一個人住在托里縣或者在校住宿。由于長期不能與父母交流,導致孩子情感上的缺失,造成心靈的孤寂與冷漠,而且缺乏集體認同感。
掌握了這些背景,趙雪飛特別注重與學生建立情感通道,凡事以情動人,達到教育的目的。有一次班級調(diào)換座位,加尼同學死活不換,理由很簡單,換座不習慣,影響學習。這當然沒有說服力,于是被趙雪飛拒絕,并厲聲說,必須換,不換放學誰都不許走。結(jié)果,雙方僵持到放學鈴響,教室的氣氛靜得可怕。
憤怒中的趙雪飛忽然想起太極的“四兩撥千斤”,自我解圍說,“加尼同學肯定有難言之隱,同學們先放學,我和加尼同學談一談?!钡韧瑢W們走后,趙雪飛首先致歉,“加尼同學,老師剛才急躁了,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呀?”加尼同學見老師改了態(tài)度,也不再抵抗,說和同桌一起三年了,希望最后幾個月仍在一起學習。
趙雪飛深感自己沖動了,再次請加尼同學諒解,并讓他寫一個申請書,爭取同學們的支持。
這件事情的巧妙化解,讓趙雪飛認識到,班級的孩子民族不同,思維及生活習慣也不同,在處理問題時,更應(yīng)該以民族團結(jié)為要,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趙雪飛負責的高三·三班,一共57名同學,哈薩克族的學生占多數(shù),其次為漢族,其余為蒙古族、回族,而他本人是滿族。這樣的一個班級,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家庭,也意味著,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花更多的心思,比如,各民族的風俗、禁忌等等。
有一次,趙雪飛講《飛向太空的航程》這篇課文時,問學生楊利偉是哪里人,學生一起笑著回答:遼寧!因為我們援疆教師都是遼寧來的。趙雪飛又說,對。大家記住了啊,楊利偉和趙老師是老鄉(xiāng)。豈料,趙雪飛正講得一臉驕傲時,一個叫葉爾扎提的男生舉手說,“老師,那你咋不上天呢?”一句話給趙雪飛掛在講臺上。
同學們嘻嘻笑,然后就沉默了,一時間氣氛有些小緊張。
趙雪飛也覺得非常突然,靈機一動,說,“葉爾扎提同學問得太好了,第一,非常符合此時的情境,表達了葉爾扎提同學對老師的關(guān)心與期待;第二,這句話吻合我們東北的網(wǎng)絡(luò)段子,用在這里造成了幽默效果。他敢這么說,也是說明他對老師有一種信任,他知道他說出之后老師不會生氣,因為我們班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边@時,同學們露出了會心的微笑,課堂氣氛也輕松了。趙雪飛見氣氛緩和,繼續(xù)說,“我為什么不上天呢,是因為我冥冥之中有一種召喚,在新疆托里,有一群求知好學、樂觀向上的學生和我有一個美麗的約定。如果不來,那就是違約。如果不來,怎么能見到可愛的你們呢?怎能碰撞出燦爛的火花呢?我們各民族還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jié)在一起呀!”
平常時候,為鼓勵學生的進步,趙雪飛會準備些小禮物作為獎勵。同時,他也時刻注意,送給學生的食品一定是清真的。
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積累,趙雪飛和他的學生相處得就像兄長和弟弟妹妹一樣。高三最后沖刺的半年里,在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上,趙雪飛從不忘通過班級微信群與學生互動,撫慰焦灼的心靈,予以正確的引導。每次月考完畢,他會寫一篇充滿詩意和哲理的小文章,幫助學生總結(jié)分數(shù)得失,以及對人生的思考。
高考前的最后一節(jié)課,趙雪飛送給全班同學兩樣禮物:一是青杏,寓意“請來幸運”;一是紅色糖紙的巧克力,寓意“鴻運當頭”。當天晚上,他的微信朋友圈被感謝刷屏:趙老師走心了!
到了高考那天,趙雪飛帶領(lǐng)托里二中的學生到額敏縣參加高考。為了讓同學們一出考場就能找到自己,他頭頂?shù)V泉水瓶站在大太陽底下。6月底的新疆,沒有一絲風,紫外線輻射強烈,但他一直像個雜技演員似的,一身大汗,頂著礦泉水瓶站在那里。這個奇異的景象恰巧被額敏縣教委網(wǎng)站的編輯拍到,誤以為他是學生家長,在網(wǎng)站上發(fā)了一張圖片,題為“高手在民間”。結(jié)果,眼尖的同學一下認出這是自己老師,紛紛留言,那條新聞的點擊量迅速躥升到5000多。
第二天,趙雪飛又頭頂?shù)V泉水瓶在考場外等候?qū)W生。這名編輯竟又從人群中發(fā)現(xiàn)了他,對他進行了一次專題報道,再次引發(fā)留言潮。趙雪飛讀著一條條燙人的留言,這個堅強的東北漢子,止不住熱淚盈眶——新疆的孩子,心地多么純潔呀,你獻出一縷陽光,他們給你整個春天。
按照規(guī)定,每一名援疆教師都要帶徒弟,通過這種辦法,逐漸培養(yǎng)當?shù)氐慕逃瞬?,真正建立起一支不走不散的隊伍。趙雪飛作為援疆的語文教師,自然也承擔著這樣一份職責。在托里二中,采訪團見到了趙雪飛和他的五個徒弟。
提起自己的師父趙雪飛,徒弟們無不懷以感激之情,紛紛說,有了這樣的“傳幫帶”,作為一名年輕老師,進步的速度明顯加快。女教師郭麗敏說,“趙老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上課時,他會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把同學們引進語文這一神奇的世界,使學生們都能集中精力認真聽講。趙老師的教學風格一直深深影響著我,從師徒結(jié)對至今,我基本每周都去聽師父的課,師父每周也都會聽我的課,然后給予最快的點評。每次聽課,我都認真記錄師父的一言一行,課后認真分析、推敲,思考師父如何引入,如何啟發(fā)。師父在課堂上引用的每個生動形象的小故事、小材料,現(xiàn)在也成了我最珍貴的課堂資源?!?/p>
郭麗敏說到的聽課制度,是學期初趙雪飛帶領(lǐng)徒弟們共同制定的學習計劃,目的是為了起到督促和監(jiān)督的作用。先互相聽課,之后再評課反思。既然帶徒弟,就得有師父的樣兒,趙雪飛首先帶頭做好示范課,讓徒弟有所得、有所悟。針對徒弟們年輕、有朝氣、有熱情,但缺乏教學經(jīng)驗,在工作中經(jīng)常走彎路的現(xiàn)實狀況,他還經(jīng)常利用課后時間幫徒弟備課,探討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改正了徒弟們用陳舊的開頭寫“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了教學的方向性,以及如何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效率。學期末,他重點指導徒弟怎樣上好復習課,擬訂復習計劃,同時指導他們撰寫學生寄語及各項總結(jié),及時積累教學經(jīng)驗。
在趙雪飛的努力下,徒弟們的教學水平飛速提高。郭麗敏的公開課《詩經(jīng)·氓》賞析,開篇頗為感人的導語,直接將學生帶入淇水邊的愛情故事情境中:如果用一種顏色代表甜蜜的初戀,那一定是粉色,溫馨、浪漫、柔軟,沉醉纏綿;如果有一種顏色代表失敗的婚姻,那可能是黑色,苦澀、陰沉、怨恨、痛徹心扉;如果有一種顏色代表重啟的心聲,那一定是藍色,清醒、冷靜、淡定、豁然開朗……用三色心的創(chuàng)意并結(jié)合文中“賦比興”手法,讓學生領(lǐng)悟了《詩經(jīng)》的藝術(shù)感染力。
除了當班主任、帶徒弟,趙雪飛還擔任托里二中語文教研組長。這個教研組集合了小學、初中、高中全體語文教師,既有普通的語文老師,也有雙語部的漢語老師,可謂多年組、多層次、多樣化。趙雪飛從實際出發(fā),下功夫改革語文教學,抽時間舉辦“讀書交流會”,向老師推薦與語文教學有關(guān)的書籍和網(wǎng)站,發(fā)放學習資料,要求每位語文老師每月至少讀一本教育雜志,每學期至少讀一部教育理論專著或名著,并做好讀書筆記,使教師的內(nèi)心充盈,提升了教師的知識底蘊與文化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