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 欣 楊 慧
(本溪鋼鐵(集團)總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本溪 117000)
當下臨床上檢驗梅毒螺旋體的方法較多,本文將對梅毒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和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聚試驗(TPPA)3種梅毒檢驗方法的陽性檢出敏感性及特異性進行對比,旨在為臨床診療提供重要依據(jù),因此特收集我院131例梅毒患者和130例健康成人進行了研究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診治的131例梅毒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69例,年齡20~59歲,平均年齡(39.5±6.8)歲;病情分級:早期患者46例,一期患者54例,二期患者20例,三期患者11例。所有梅毒患者將其設立為觀察組,同時期選取130例健康普通成人,并將其設置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59例,女性71例,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40.0±2.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兩組患者都先抽取3 mL肘部靜脈血,接著將其進行離心處理,分離出血清后對每一份標本分別進行梅毒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和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聚試驗(TPPA),檢驗過程中嚴格遵照檢驗流程及操作程序進行。ELISA所用到的試劑源于珠海麗珠試劑公司;TRUST所用試劑源于上海榮盛生物科技公司;TPPA試劑源于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所有用到的試劑均由專業(yè)認識檢驗屬于合格產(chǎn)品,且都在有限時間范圍內(nèi)[1-2]。
1.3 統(tǒng)計學方法: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19.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觀察組不同分期梅毒患者陽性檢出率和本組合計檢出率的情況[n(%)]
2.1 3種不同梅毒檢驗方法檢驗結果對比:檢驗結果統(tǒng)計得知,TPPA檢出陽性率為97.7%,TRUST檢出陽性率為83.9%,ELISA檢出陽性率為96.1%,數(shù)據(jù)分析TPPA與ELISA檢驗法檢出例數(shù),二者間無顯著差異(P>0.05);而TPPA與ELISA分別和TRUST檢驗結果相比較,均差異顯著,前二者檢驗陽性率更高(P<0.05)。其中TPPA檢驗早期梅毒患者陽性率為100.0%,ELISA檢出Ⅲ期梅毒患者陽性率為100.0%,呈現(xiàn)出了極高的檢查準確性。詳見表1。
2.2 3種檢驗方法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分析:對照組130例健康成人通過不同方法檢驗,TPPA檢出陽性例數(shù)為1例(0.7%);TRUST檢出陽性例數(shù)為7例(5.3%);ELISA檢出陽性例數(shù)為1例(0.7%)。結合表1綜合得知TPPA、TRUST和ELISA檢驗法檢測梅毒螺旋體的敏感性分別為97.7%、83.9%和96.1%;其特異性分別為99.3%、94.7%和99.3%。3種檢驗法特異性和敏感性對比,TPPA與ELISA無顯著差異(P>0.05);TRUST和TPPA、TRUST和ELISA比較均差異顯著(P<0.05)。
梅毒是因為患體受梅毒螺旋體感染而引發(fā)的,是一種病程長、危害大、病情復雜的慢性傳播疾病,它給患者身體各組織都會帶來極大的損傷,其主要傳播途徑為母嬰傳播和性傳播。目前隨著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梅毒患者還正在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因此對于此病需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才能很好的控制病情,使患者生活質(zhì)量不受影響[3]。
人體受梅毒螺旋體感染后會出現(xiàn)特異性抗螺旋體和非特異性抗類脂質(zhì)兩種抗體,這兩種抗體是臨床上進行血清學檢驗的理論性依據(jù)。醫(yī)學上檢驗梅毒螺旋體的方法較多,其中TPPA是血清學檢驗法之一,它將梅毒致病性菌株作為抗原,再將菌株包于人工載體明膠顆粒之上[4],通過反應最后檢測血清里的抗體類型,研究表明TPPA檢出準確率達到了97.7%。ELISA作為抗原的成分是重組后的多肽梅毒螺旋體,在檢驗血清抗體含量,其檢出率為96.1%。TRUST多利用類脂質(zhì)作為抗原,以檢測標本血清中的抗類脂質(zhì)體抗體,由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檢出率為83.9%,假陰性率高,不利于梅毒的確診。本次研究結果表明,TPPA和ELISA檢驗準確率高,可優(yōu)先選用這兩種方法來協(xié)助臨床診斷。
[1] 謝昭寧.多種不同梅毒檢驗方法檢測梅毒螺旋體的結果準確率比較[J].安徽醫(yī)藥,2013,17(5):797-799.
[2] 陳愛梅.三種不同梅毒檢驗方法檢測梅毒螺旋體的結果比較[J].現(xiàn)代養(yǎng)生B,2014,28(12):47.
[3] 張玲.不同檢驗方法對梅毒血清學檢驗的檢出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3,34(18):3657.
[4] 劉利剛.不同檢驗方法對梅毒不同時期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