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怡
摘要:《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通過化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公民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把師生合作作為走向成功的起點,把生生合作作為尚待開發(fā)的總要教育資源。生生合作是學生群體智慧的互補,智慧常常在相互交流、撞擊中產(chǎn)生,在相互啟發(fā)、補充中完善。在相互交流中促進學生不斷發(fā)揮主體作用,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初中化學;小組合作有效性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善于合作、樂于探究,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于是,原本“安靜”的課堂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以小組合作為代表的合作學習被教師們廣泛采用。教師從講臺上走了下來,不再“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也動了起來??缮宰髯⒁?,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課堂中相當一部分合作學習存在問題,合作學習的效率較低。本人在多年的教學中得到下面幾點思考。
一、組織分工,明確職責
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4人,組長一名,負責組織工作;副組長一名,負責協(xié)調、記錄工作。組長為1號,副組長為2號,兩名組員依次為3號、4號。這樣做既可以保證小組學習有序有效進行,又能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比如,教師檢查學生讀課文時,不用再逐一叫學生名字,可以直接說:“請每個小組的4號來讀。”教師也可以就同一個問題請不同小組的同一號學生發(fā)言。這樣做利于不同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
二、確定合作學習的目標
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先要明確學習任務與目標。學生對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滅火,能制汽水,還知道它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檢驗CO2,但它為什么會有這些用途,是什么性質決定的,是學生們不知道的,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重點不在知識的本身,而是形成結論的過程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回憶已經(jīng)學習的氧氣的性質,小結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方法。物理性質:通常狀態(tài)下的色、味、態(tài),密度,溶解性等;化學性質: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與其他物質反應的性質。然后展示一瓶已收集滿的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對他的某些性質進行猜想并進行實驗探究。教師可以將目標分為A目標、B目標、C目標。A目標要求每個人都要達到,B目標中等生達到,C目標只須組長和有興趣的同學達到即可。
三、提高學生的成就動機和化學學習興趣
從整個化學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到,原來要老師講的、做的內(nèi)容,現(xiàn)在可以通過學生小組合作來完成,學生從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每個同學都參與到教學中來了,并表現(xiàn)出很大的熱情。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了課堂上動機平等的教學原則。合作學習使學生有機會互相探討,共同進步。同伴間互相輔導幫助,成績較差學生可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焦慮程度降低了。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輔導者和監(jiān)督者,對小組和他人承擔一定的責任,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提高。
四、增強了學生的團體精神和合作意識
“合作”模式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由原來的個體競爭變?yōu)榱私M內(nèi)競爭,同學們認識到他們是集體中的一員,只有大家都進步了,小組的成績才能提高,只有積極參與才能為集體爭來榮譽;認識到只有互助合作才能共同促進,共同提高。
五、避免課堂教學容量小,影響教學進度
在合作學習課堂上,時常會出現(xiàn)學生為一兩個問題糾纏不清的局面。致使一堂課下來,教學任務完成一半,學生檢測一塌糊涂,老師則擔憂影響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課前一定要認真研讀教材,做好充分備課,設計好施教方案,特別對教學目標,討論話題,學生狀況一定要成竹在胸,并在討論過程中注意提高和轉換,不能讓討論失控。
六、避免兩極分化嚴重,優(yōu)生越優(yōu),差生越差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學習狀態(tài)好點的學生不等其他同學發(fā)言,就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而對狀態(tài)差的學生來說相當于走了一個形式,導致兩極分化加劇。出現(xiàn)這種情況,要從嚴格督促學生按照小組合作的規(guī)則討論來加以解決,讓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并記下自己的想法,然后組內(nèi)交流討論,形成集體意見。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經(jīng)過集體性質的交流,學生更容易發(fā)現(xiàn)差異,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也將更加深刻。小組合作學習改革了傳統(tǒng)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它著眼于全體學生,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真正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主體思想。在教育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將合作學習更深入地應用到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
七、構建科學多樣化的評價機制
對小組集體的合作學習過程與結果進行科學多樣化的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動力源泉。科學多樣化的評價需把握“四個結合”。一是激勵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相結合。對學生的精彩發(fā)言要進行表揚與鼓勵,同時對學生一些知識性、常規(guī)性的錯誤也要及時指出。二是個人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學、互幫、互補、互促,激發(fā)個人的集體榮譽感,提高進一步合作的積極性。三是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綜合評價以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合作態(tài)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xié)作情況。四是教師評價與生生評價相結合。生生評價中,除了本小組成員間的互評外,還可以讓其他小組同學對本組成員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也可以讓學生對整堂課中表現(xiàn)最突出或進步最大的同學進行評價;甚至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表現(xiàn)作出一定的評價。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作為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發(fā)現(xiàn)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能結合新課程理念去研究、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使其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