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華
【關鍵詞】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2—0024—01
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
1. 學習教育方面存在障礙。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缺乏有效的家庭管理和教育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不管是祖輩還是親朋好友,在他們眼里,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只要孩子能有飯吃,身體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盡到了責任。有些隔代的祖輩或者外祖父(母)輩對孩子過于溺愛,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有些留守兒童由于沒有父母的正常管理和教育,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自覺性不強,作業(yè)不按時完成,敷衍應付,學習成績普遍較差。有的留守兒童完全靠自己支撐生活和學習,隨著農活、家務活的增多,一邊要學習,一邊又要照顧自己甚至姐弟(妹)的生活,根本沒有精神和熱情用心學習,導致學習成績逐漸下降,有些還由于厭學等原因先是逃學最后發(fā)展為輟學。
2. 心理健康問題突出。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兒童的心理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尤其是小學生表現(xiàn)明顯,其中女生比男生更突出。農村留守兒童比較突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情緒問題、交往問題和自卑心理等。留守兒童在情緒問題上比父母在家的兒童嚴重,他們更經常體驗到孤獨、郁悶、失望、不安、無奈等消極的情緒。調查中發(fā)現(xiàn),83.11%的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后有一種失落、孤獨無助、被遺棄感、無奈等消極痛苦的情緒,在一段時間里不愛說話、不愛和別人交往,性格上變得自卑、冷漠、膽怯、自我封閉等,所以在人際關系方面顯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兒童。這些心理問題,雖然大部分是暫時性的、發(fā)展性的,但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兒童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成人之后的人際障礙和人格缺陷。
3. 思想道德品質方面的缺失。(1)道德觀念發(fā)生偏差。父母由于長時間在外打工,無法陪伴他們的孩子,所以大都內心覺得虧欠孩子,因此往往通過直接的“金錢+物質”的方式來彌補孩子在親情方面的缺失,這樣易使兒童養(yǎng)成一種錯誤的道德觀念,容易產生讀書無用論或拜金主義等錯誤的想法。(2)道德行為表現(xiàn)異常。一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缺乏起碼的道德行為的約束,沒有意識到自己對于社會應該負的責任,也還沒建立起對他人起碼的尊重。雖然農村留守兒童總體上來看道德水平還算良好,但這些留守兒童中還是有部分兒童的道德水平偏低,還有少部分的兒童甚至有一些違法的行為。
二、解決策略
1. 家庭教育方面。首先,留守兒童的父母應該慎重選擇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充分考慮到祖輩及其他監(jiān)護人撫養(yǎng)和教育兒童的勝任力。如果他們確實沒有撫養(yǎng)兒童的能力,建議父母雙方留下一方,承擔兒童的撫養(yǎng)和教育任務,保證家庭教育的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跟學校經常保持聯(lián)系,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其次,良好的親子關系是一種無法替代的教育資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留守兒童的父母應當經常與孩子、孩子的監(jiān)護人及老師保持聯(lián)系。通過書信、電話、定期返鄉(xiāng)等形式及時了解孩子各方面情況,與孩子交流思想,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針對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積極妥善地尋找方法解決。最后,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學習教育兒童的新策略、新方法,嚴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從關注孩子、學習、考試轉移到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要更多地關心他們的生理、心理的發(fā)展問題。
2. 學校教育方面。(1)開展留守兒童主題活動。如,指導留守兒童每月給父母打電話、寫信,加強與家長的親情交流的主題活動;洗臉、刷牙、洗腳,作息習慣,就餐方面的指導的挑戰(zhàn)活動。要讓學生明白,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父母一直關注和愛他們,老師也像他們的父母一樣關愛他們。(2)采取個別輔導的方法。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留守兒童的心理動態(tài),對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對癥下藥,可以進行個別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也可以設立“心理咨詢室”或“傾訴信箱”,及時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qū)。
3. 社會教育方面。針對當前家庭、農村社區(qū)和學校之間缺乏有機的合作與溝通狀況,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區(qū)和學校聯(lián)動的運作機制: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培養(yǎng)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同時拿出部分專項資金切實解決留守兒童生活、學習、管理的困難和具體問題。學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會應建立農村鄰里管護網,做到每個留守兒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社區(qū)的關懷;家庭、居(村)委會和學校之間做到各負其責,及時溝通、及時了解,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從制度上形成對留守兒童的最堅強有力的保護網,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