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省濟(jì)寧醫(yī)學(xué)院附屬醫(yī)院 張寶華
慢性咽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是咽部黏膜和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癥,癥見咽部異物感、發(fā)癢、灼熱、干燥、微痛、干咳、痰多不易咯凈等。中醫(yī)稱之為“喉痹”,多由熱郁化火耗傷肺腎之陰、虛火上炎、咽喉失養(yǎng)所致。治宜滋養(yǎng)肺腎、清熱利咽。若在治療的同時,配合藥膳調(diào)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紹幾款。
1.沙參銀耳羹。北沙參10克,銀耳25克,雞蛋1個,冰糖適量。將銀耳泡發(fā)、撕成小片,北沙參加水適量熬2次,藥汁合并,放入鍋內(nèi),加入銀耳,煮沸,打入雞蛋,入適量冰糖融化后,即可服用。每日一劑。
藥材食材解析:北沙參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祛痰止咳;銀耳補脾開胃,益氣清熱,滋陰潤肺,增強人體免疫力;雞蛋潤燥止咳,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消炎作用。此羹適用于咽燥微痛、咽部有癢感、干咳不斷、喜飲涼水者。
2.百合綠豆湯。百合20克,海帶30克,綠豆60克,冰糖適量。將海帶泡發(fā)、切絲,百合、綠豆洗凈,同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爛熟,用冰糖調(diào)味,早晚分食。每日一劑。
藥材食材解析:百合滋陰潤肺,安心養(yǎng)神,止咳祛痰;海帶潤肺消痰,化痰散結(jié),利水消腫;綠豆清熱去火,解毒消炎,養(yǎng)陰潤燥;冰糖可清熱除火,解除咽部癢感,從而阻斷咳嗽反射,并能稀釋呼吸道炎癥和分泌物的黏稠度,有利于止咳和祛痰。此湯適用于陰虛火旺、肺燥干咳、咽干口渴者。
3.桔梗荊芥粥。桔梗12克,荊芥9克,甘草6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亦可不用)。將前三味藥用布包好,水煎2次,取汁棄渣,加粳米煮成稀粥服食。每日一劑,連服數(shù)劑。
藥材食材解析: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止咳;荊芥解表利咽,抗炎鎮(zhèn)痛,生津止渴;甘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祛痰止咳;粳米補中氣,健脾胃,除煩止渴,養(yǎng)陰生津。此粥適用于咽部熱痛、干癢、咯痰不爽、口干咽燥、慢性咽炎久治不愈者。
4.沙參玉竹鴨肉湯。玉竹15克,北沙參12克,鴨肉200克,蔥、姜、花椒、料酒、鹽各適量。將鴨肉洗凈,剁成小塊;玉竹及北沙參揀凈雜質(zhì),用紗布包裹。眾物同入煲內(nèi),加適量清水及調(diào)料,用小火燉1小時,即可食用。每日或隔日一劑。
藥材食材解析:玉竹滋陰養(yǎng)肺,潤喉去燥,生津止咳;北沙參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祛痰止咳;鴨肉養(yǎng)陰清熱,益胃生津,止咳化痰。此湯適用于肺熱燥咳、咽干咽痛、咽喉有異物感、喜頻清嗓等。
5.洋參川貝蒸雪梨。西洋參3克,川貝母5克,雪梨1個,冰糖15克。將雪梨去皮去核切塊,同其他材料一同放入燉盅,加熱水50毫升,蓋上蓋子,待蒸鍋水開后放入,小火燉約45分鐘,關(guān)火后燜約15分鐘,即可服食。西洋參、雪梨和湯汁應(yīng)同時飲用,川貝母可丟棄不要。
藥材食材解析:西洋參補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川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雪梨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此藥膳適用于咽喉腫痛、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等。
6.蘆根橄欖蓮藕湯。蘆根25克 (鮮品60克),橄欖3枚,蓮藕100克,胡蘿卜60克,食鹽、白糖適量。將蘆根用紗布包好,橄欖用刀劃開,蓮藕及胡蘿卜洗凈、切塊,同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慢火煲半小時,取出蘆根包,加入食鹽或白糖調(diào)味(不加亦可),便可食用。每日一次。
藥材食材解析:蘆根清熱生津,除煩止咳;橄欖清熱止渴,利咽化痰;蓮藕益胃健脾,清熱涼血;胡蘿卜補肝明目,降氣止咳。此湯適用于咽干口渴、咽喉部干癢、異物感、咳嗽等。
此外還有沙參桑葚飲、玄麥甘桔湯、川貝杏仁燉雪梨、魚腥草煲豬肺、貝母核桃燉雞、西洋參蒸梨等,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