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菲菲
【摘要】目的:探討快速康復外科對胃癌手術治療的臨床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2例行腹腔鏡手術的胃癌患者,并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均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圍術期手術處理措施,觀察組采用取快速康復外科干預措施。結果:對照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均大于觀察組。經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經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其中,中度以上疼痛患者對照組77.4%(24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5.6%(18例),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了35.48%,高于觀察組的16.13%。經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快速康復外科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了手術治療效果,也提高了患者術后康復等過程的生命健康質量。
【關鍵詞】快速康復外科;胃癌手術;療效;影響
胃癌是一種高發(fā)性常見惡性腫瘤,在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中居首位。當前,胃癌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化療等為主,但胃癌根治唯一的選擇就是手術治療。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手術治療是胃癌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手術質量關系到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本文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2例行腹腔鏡手術的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快速康復外科對科對胃癌手術治療的影響,現將研究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2例行腹腔鏡手術的胃癌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31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齡(57.6±13.7)歲,腫瘤大小1.4-4.3cm;觀察組31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齡(56.8±12.5)歲,腫瘤大小1.3-4.5cm。從腫瘤臨床分期而言,對照組一至四期分別有9例、13例、7例和2例;觀察組分別有8例、13例、8例和2例。經組間比較,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腫瘤大小等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 (1)患者入院診斷中,符合胃癌診斷標準; (2)患者為首次術胃癌手術治療,性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 (3)患者術前自愿參與,且術后采用相同化療方案。排除標準: (1)患者入院診斷中,伴有嚴重的心、腦、肺等疾病; (2)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3)患者非首次手術治療,有其他臟器轉移,且術前不愿參與和采用相同化療方案。
1.3 方法
兩組在入院之后,均性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圍術期手術處理措施,具體為:患者術前禁食1Oh、禁水8h,且常規(guī)放置胃管2d,預防性使用抗生素4d,行常規(guī)腹腔引流。觀察組采取快速康復外科干預措施。具體為:術前禁食8小時,術前晚22時口服10%葡萄糖1000毫升,術晨5時口服10%葡萄糖500毫升;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不放置胃管;術中、術后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術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每天補液2000mL;視情況,要求患者術后適當活動,且積極開展抗血栓治療。
1.4 評價指標
(l)手術指標:手術切口大小、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等手術指標; (2)術后疼痛評定:依照VAS方法(滿分10分),評估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其中,0分一一無疼痛;<3分一一輕微疼痛;4-6分一一中度疼痛;7-10分一一嚴重疼痛; (3)術后并發(fā)癥:腹腔感染、術后胃癱、術后出血、術后腸梗阻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性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照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均大于觀察組。經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l。
2.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經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其中,中度以上疼痛患者對照組77.4% (24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5.6% (18例),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經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治療,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了35.48%,高于觀察組的16.13%。經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3。
3 討論
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多發(fā)于50歲以上人群,其中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男女發(fā)病率為2:1。當前,胃癌的病因尚不明確,但主要與患者的飲食習慣、遺傳基因及地域環(huán)境等有關??焖倏祻屯饪谱鳛樾滦屯饪评砟?,能夠在圍術期處理中,通過有效干預措施,有效降低手術風險,減輕患者圍術期的疼痛感。在臨床實踐中,快速康復外科貫穿于整個圍術期,要求干預措施的有效開展,科學降低根治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了35.48%,高于觀察組的16.13%。經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這說明,快速康復外科干預措施的有效開展,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出血、術后感染、腸梗阻、吻合口瘺等發(fā)生率,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者術后的康復質量。此外,兩組患者均性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照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均大于觀察組。經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焖倏祻屯饪聘深A提高了手術質量,特別是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間的降低,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
術后疼痛的控制,是評價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在本文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經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其中,中度以上疼痛患者對照組77.4%(24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5.6% (18例),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這說明,通過快速康復外科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特別是在中度疼痛以上患者中,觀察組的占比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于患者術后的恢復、生活質量的保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在胃癌患者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圍術期,通過快速康復外科干預措施的開展,有效改善率患者腸胃等的功能恢復,并且緩解了患者術后的疼痛感。此外,快速康復外科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了手術治療效果,也提高了患者術后康復等過程的生命健康質量。
參考文獻
[1]余陽艷,孫明偉,蔡斌等,加速康復外科對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病人臨床結局的影響[J].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2016,20(04):199-204.
[2]王公平,楊言通,周博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胃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7,32 (05):48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