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在歡聚時刻眾多菜品不知吃些什么?是否在閑暇時光各種零食不知如何選擇?在美食面前,你是否也選擇困難?這里,你將感受到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嘿,擦一擦口水!
我是夕顏。夕顏的花語是永恒的愛戀,正如我對美食的深深執(zhí)念。一個有情懷的吃(胖)貨(子),一個很懷(做)舊(作)的寫手,心中常有詩酒茶,步履生風(fēng)闖天涯。
故事發(fā)生在東北,寒冬臘月,朔雪隆冬。
老人早早起床,戴上圍裙準(zhǔn)備洗手做飯。灶臺邊的柴似乎不夠了,她推開房門,看見漫天飛舞的雪花洋洋灑灑,地上早已積了半尺厚,“瑞雪兆豐年啊,好兆頭,好兆頭。”
等兒子兒媳起來的時候,鍋里是熱氣騰騰的飯菜,灶臺邊堆著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牟?,院子里明顯被掃出的人行路再次被薄薄的雪覆蓋,老人在給剛睡醒的小孫女梳辮子,借著外面的微光,一絲不茍。
老人扯下一張日歷,說:“明兒是小年兒了,該買糖了。”
小孫女一聽到糖,整個人都精神了。纏著奶奶問:“奶奶,奶奶,什么是小年兒啊,是給我買糖嗎?”
老人將扯下來的日歷紙折成紙鶴,丟到了柜子下面的煙盒子里,小孫女每天都數(shù)一遍,一共有三百多個。
“小年兒啊,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過生日的日子,也是灶王爺上天匯報(bào)工作的日子。家家戶戶都要買‘大塊糖祭灶,讓灶王爺?shù)淖焯穑咸於嗾f好話,保佑明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p>
小孫女似懂非懂地聽著奶奶的講述,吃飯的時候頻頻看向灶臺,好像怕灶王爺坐到鍋里一樣。
飯后兒媳收拾碗筷,老人叮囑兒子上街買灶糖,順便砍二斤豬肉、稱一斤花生。小孫女吵著要隨父親一起,其實(shí)是心里對“大塊糖”好奇。
街市上賣年貨的攤販早已熱熱鬧鬧地?fù)纹饠倎?,賣“大塊糖”的就擺在最顯眼的地方,條狀的、小麥色的“大塊糖”整整齊齊地碼在案板上,用一塊透明塑料布罩著,上面浮著一層晶瑩剔透的霜。
父親問女兒:“你看那糖長得像什么?”
女兒想了一會兒,說:“像奶奶燒火的柴。是要燒給灶王爺嗎?燒著了還能吃嗎?”
一旁的小販笑彎了腰,拿出一塊遞給可愛的小姑娘:“你快在這兒吃完了,回家灶王爺要跟你搶的?!?/p>
急急忙忙送進(jìn)口中,咬一口,酥脆爽口,帶著零下二十幾度的涼意,甜味在舌尖彌漫,讓她忍不住閉緊了嘴巴。沒一會兒,隨著口中的溫度,“大塊糖”開始變軟,隨著舌尖變換任意形狀。小姑娘玩得不亦樂乎。沒等她吃完,父親已將要買的都買好了。
故事說到這里,你是不是很好奇,這“大塊糖”到底為何如此神奇?入口時酥脆,細(xì)品竟是軟綿。最早記載制糖方法的是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shù)》:“取黍米一石,炊作黍,著盆中,蘗末一斗,攪和,一宿則得一斛五斗,煎成飴。”這里的“飴”就是指我們東北的“大塊糖”了。
“大塊糖”學(xué)名“灶糖”,又稱“糖瓜”,是麥芽糖的一種。它是一種純糧食提取、純手工制作的食品,可以說是非常符合當(dāng)下“健康飲食”的觀念了。入口酥脆,主要取決于外部環(huán)境,因?yàn)闇囟葮O低,凍住了的“大塊糖”才能體現(xiàn)出一種“稀酥蹦脆”的口感;而它本身屬于麥芽糖的一種,是極具粘性的一種甜品,如果在溫度不夠低的室內(nèi),很快就會發(fā)生粘手和粘牙的情況哦。
“大塊糖”作為祭祀的貢品,承載著中國東北百姓的美好心愿,他們祭祀灶王,祈求未來一年的風(fēng)調(diào)雨順?!吧咸煅院檬?,下地保豐年?!边@小小的、簡單的甜品,卻有著如此美好的愿景。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