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禾
(中國建設報社,北京 100835)
進入新時期以來以網絡媒體為主要傳播形式的新聞媒體在給傳統紙質媒體造成重創(chuàng)的同時也把紙質媒體推向了媒體傳播形式的邊緣和角落。面對紙質媒體所處的窘境,紙媒記者們如何利用媒體融合的思想,穩(wěn)固好傳統紙質媒體的核心地位,發(fā)揮紙質媒體自身的價值和優(yōu)勢,在大的全媒體環(huán)境下借助全媒體來開辟出一條嶄新的發(fā)展路徑目前還仍處于一個較為模糊和深入思考的階段。
第一,同質化的新聞信息和內容在紙媒當中普遍存在,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紙媒記者在采集新聞信息的過程當中過于注重對網文等信息內容的摘抄和查閱,并沒有考慮到新聞采集在記者過程當中的重要性。
第二,紙媒記者雖然能夠有效地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重要新聞信息的傳遞,但是在傳遞新聞信息過程當中,在新聞版面素材的組合與搭配上過于復雜和夸大導致所要報道的新聞內容顯得秀而不實,極度弱化了新聞信息原有的價值性。與此同時,新聞版面的設計過于傾向雜志封面的設計,很容易造成混交,新聞內容太過強調對于圖片的運用,而忽略了對于文字內容的介紹,并且新聞版面出現的“專版、專欄”等標題的設置撞衫現象十分明顯使得新聞報道變得新意不足和太過于形式化。所以,紙媒記者要想推動紙媒發(fā)展,做好對紙媒的堅守融合也就成為了當下紙媒記者必須要突破的問題。
紙媒從業(yè)人員在選取新聞報道內容傳播形式以及報道配置和版面設計時一定要提高政治責任意識,確保紙媒報道內容符合政策國情要求。首先,雖然報紙的版面形式對于報紙內容的傳播非常重要。但是在報紙版面設計時,版面責任記者除了要做好吸引廣大受眾人群的目光外,還應意識到報紙形式只是為報紙內容服務的,不能只重于形式而忽略了內容的重要性。其次,報紙能否得到廣大讀者的追捧和肯定主要取決于報紙的內容,如果報紙內容食之無味不能滿足讀者對于信息和知識的需求那么報紙也就失去了自身的價值和意義,所以報紙版面責任記者在設計報紙內容時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政治責任意識,避免出現形式脫離內容或者是與內容相向的問題出現。
紙媒是傳統媒體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傳播媒介,紙媒的傳播方式不同于新媒體紙媒的慣用傳播方式主要是以敘事線性的傳播方式為主,而新媒體更注重從基礎上開拓出穿越自身的“超文本”模式,把需要報道的相關文本有機的鏈接起來,配上文字、圖片或者是音頻、視頻來進行敘事,進而為廣大受眾群體提供更多的、不僅僅局限于只看到文字和圖片等較為單一形式的新聞報道,而是從多角度、全方位的讓廣大受眾群體充分感受到海量信息和海量新聞所帶來的種種滿足感。
就目前紙媒所處的環(huán)境來看,利用現有技術結合紙媒自身的優(yōu)勢來推動紙媒向著“立體化”方向發(fā)展,紙媒從業(yè)人員除了要發(fā)展好與紙媒相關的信息終端平臺外,還應做好對新興媒體在發(fā)展當中的相關態(tài)勢以及相關信息的掌握與了解,打破傳統思維模式的禁錮,積極學習使用網絡記者、音視頻等影像處理技術,通過多渠道多角度來提高與創(chuàng)新紙媒在媒體市場當中的價值和作用。
紙媒從業(yè)人員在對報紙版面進行設計時應遵循“過目不忘”的原則,首先,從提高版面的美感入手,通過色彩運用來吸引廣大受眾群體的注意力,版面標題要設計醒目和具有獨特個性。其次,在設計報紙版面時,版面責任記者與相關技術編輯應多溝通和交流,通過兩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來把握版面設計的總體規(guī)劃,最終設計出最能體現出中心思想、最具有藝術價值和修養(yǎng)的版面。
就互聯網新聞的傳播渠道來看,互聯網新聞的傳播渠道主要是以圍繞用戶體驗這一原則來滿足廣大受眾群體對于新聞信息需求的,圍繞這一原則,紙媒記者報道出來的新聞信息才會變得更加的具有新意和價值。對此,紙媒記者在報道新聞信息時就應以圍繞用戶體驗為中心,一點點的把自身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理念培養(yǎng)起來,通過總結分析新媒體環(huán)境,把原有知識與新知識有機結合,打破原有思維意識的禁錮,用最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理念做好對新聞寫作模式和新聞報道的創(chuàng)新,用創(chuàng)新來促進紙媒與新媒體的快速融合和協同發(fā)展。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媒體的影響力與其他行業(yè)的競爭日益激烈,紙媒要想在這種強勢的壓力下實現轉型難度是非常大的。但不管怎樣,紙媒從業(yè)人員從始至終都應該保持一個不敗的信心,堅決擁護紙媒在市場當中的核心地位,通過與新媒體的不斷融合來不斷發(fā)揮自身在市場當中的價值所在和競爭優(yōu)勢,并嚴格按照職業(yè)準則,來不斷的填充自身在記者當中的知識面和對新形勢的認知能力,為紙媒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快速轉型和占據主流媒體市場份額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