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芹
摘 要:在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教學中,不光要教給學生寫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給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攝取寫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營養(yǎng),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素材積累;策略
小學生作文是運用書面語物綜合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學生的習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語文能力。作文本應該順其自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悉心體味,“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那么,如何開掘學生的寫作源泉,使學生做到作文“主之有物”呢?
一、走近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小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xiàn)實生活。小學生的生活內容極為豐富多彩。在學校里,有多種多樣的活動,如學習、文體、課余興趣等活動;在家里,有生活、家務等各種形式活動;在社會上,正逢盛世,氣象萬千,繁榮的市場經濟,奇異的家鄉(xiāng)變等,這些都充滿著時代特色的新鮮材料,要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必須借于對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隨時記錄下來,因為作文教學不光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培養(yǎng)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老師盯有目的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聽取大眾語言,聽取生活中種種聲響,用心去感受生活脈搏,訓練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客觀世界中攝取多種營養(yǎng),不斷充實,豐富知識,陶冶情操。這就從根本上說,就是讓學生捕捉素材,開啟學生的寫作源泉。
小學生“墻角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智能發(fā)展還處于低級階段,意志的內控力弱,我們要根據兒童的特點,先指導定向觀察,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并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欲望。要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演講比賽中,鼓勵學生寫日記、讀后感等,讓他們在實踐中嘗到寫作的樂趣。在班級中定期舉行信息交流會,讓學生將個人收集的材料、寫的感受進行交流,以擴充活動效果,使每個個體都江堰市能獲得全體的信息量,從而使他們感謝受到“處處留心皆文章”,寫出了生活氣息濃厚、描寫細致、富有真實感的習作來。這時老師需要寫下醒目贊語,當眾宣讀,表示贊賞,激發(fā)學生對留心觀察的深層的興趣促進樂寫不疲的內驅力。在此基礎上,老師還要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天地,隨時留心觀察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有趣的事物。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隨時留心觀察的習慣,他們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會不斷增強,從而頭腦里的材料也就越來越豐富,寫作文時便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
二、深入課本
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文質兼美,典范性強,是我們用于指導學生寫作的最好范文。老師充分利用這些課文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廣泛閱讀,該背的課文要背誦如流,該記的內容要滾瓜子爛熟,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美文”熏陶,體會謀篇布局,達到善于借鑒運用自如的目睥。同時要把作文訓練貫穿于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求學生隨課堂積累優(yōu)美詞句。因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圾優(yōu)美的語言和詞語。這些內容從哪里來呢?主要靠平時的積累。要求每個學生備有一個優(yōu)美詞句本,每學完一課,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詞有達意語還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練習寫話。這樣日積月累使學生獲益匪。
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平時積累的訓練,況且“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xiàn)“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三、課外拓展
廣泛閱讀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小學生語言積累明顯不足,寫出起文章來,就難免“入不敷出”。因此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條件,引導學生廣泛閱讀。但是單從課文中學生知識,積累素材,是遠遠不夠的。老師除了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課文外,還要要求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報刊、雜志,擴大知識面,充實寫作材料。老師要從實際出發(fā),向學生推薦一些童話、寓言、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編寫普及本等。在閱讀過程中,應該強調學生要自備筆記本,隨時摘抄詞佳句,精彩片段,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書是前人的經驗、智慧的結晶。在不同作者的筆下,同一事物是千差萬別、絢麗多彩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風格和語言。那些動人的畫面,精彩的描繪,形象的比喻等到優(yōu)美詞句、語段、表達方法都要取之精華的作文基本功。老師要引導學生將外物轉為內物,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為自己的文章增色生輝。“書讀百遍其意自見”,也是說多讀是提高學生作文的基礎。小學生活潑好動,真正讓他坐上數(shù)分鐘,讀一篇長文章,他是沒有耐心的。即使讓他讀作文范例,他往往也是蜻蜓點水式的讀法,不深入理解文章的寫作技巧。這就要求老師要與他們一起欣賞好作文??筛鶕煌瑑热莸奈恼?,采取不同的讀法。寫景的文章可讀得山清水秀、心曠神怡,有一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之感;記事的文章,可讀出歡蹦亂跳、活靈活現(xiàn)。讓學生了解文章的精句妙設,并和自己一起去讀,久而久之,學生對閱讀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廣泛的閱讀,學生就能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同時在不同的閱讀方式中,使學生產生了語感,激發(fā)了靈感,有了語感和靈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瀉輕松的事,下筆才能洋洋灑灑。
參考文獻:
[1] 劉桂娟.淺談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積累新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S1):467-467.
[2] 秦光華.淺談小學生作文材料的積累與引導[J].東西南北:教育,2017(3):29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