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提到猶太人,人們馬上會想到三件事:一是“二戰(zhàn)”時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二是無所不精的經(jīng)商之道,三是獨一無二的“家教”。
在一八九二年設立諾貝爾獎以來,這個獎就被猶太人所獨占,因為有32%的得獎人是猶太人,其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為什么猶太人有這么多天才呢?答案很簡單,因為猶太人的幼兒教育進行得非常好。
當猶太人的孩子到了三歲時,他們就會被帶到類似私塾的地方,教導他們希伯來語。等到他們會讀之后,就開始拿著有希伯來文的書本教育他們?nèi)绾螌懽?。接下來父母還會讓他們背誦像《般若心經(jīng)》一般的祈禱文,不要求他們?nèi)チ私馕恼碌囊馑?,只是讓他們?nèi)プx書,而且以背誦為目標。猶太人認為,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建立起記憶力的基礎,那么往后就沒有辦法學到其他的知識。
到了五歲,他們就開始背誦《圣經(jīng)》《摩西律法》,在七歲前他們必須背會《摩西五書》,到了七歲則學習《舊約圣經(jīng)》剩下的部分,以及《猶太教法典》。猶太人在滿十三歲接受成人典之前,就已經(jīng)全部會背誦最基本的學問了。
猶太男孩一到十三歲,就要參加被稱為“巴·米茨瓦赫”的成人禮儀式,自己選擇《圣經(jīng)》中的一節(jié),在眾人面前宣讀。不僅讀,還必須闡述自己對這節(jié)經(jīng)文的解釋。
猶太人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在當今世人看來,既有些另類,又有些匪夷所思。但正是他們獨辟蹊徑的教育方法,才使得這個民族以“頭腦聰明”“游刃有余”而著稱于世。猶太人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讓人驚訝甚至是瞠目結(jié)舌的方法。
書本涂蜜
在猶太人的家中,最多的“家產(chǎn)”不是金錢,而是書籍。猶太人深知書籍是知識的載體,因此對讀書非常重視,從小就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讀書教育。為了能讓孩子從小認識到書本的重要性和喜歡上讀書,父母們在孩子咿呀學語時,便在家中的書籍上涂上蜂蜜,引導孩子去舔書本。這樣的教育方法,意在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因此,猶太人的孩子,個個養(yǎng)成了從小愛讀書的良好習慣。孩子成年后,為了讓他們繼續(xù)熱愛讀書,父母們會在孩子的房間和床頭上,分別擺放書柜、書櫥,使孩子時時刻刻看到的是書,隨手便可以接觸到書,隨時都可以坐下來讀書。因此,讀書便成了猶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tǒng),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籍的不敬。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的一次調(diào)查表明,猶太人平均年讀書15本以上,少年和中年人最多,達到了20本,是世界上人均擁有圖書、人均讀書數(shù)量最多的,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也就成了世界上國民人均藏書量、讀書最多的國家。
智慧第一
猶太父母有一個共識:智慧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財富無法同他們相提并論。因此,在猶太人家庭中,孩子六七歲時,便要接受“家庭考試”——試題只有千古不變的一道:“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的財產(chǎn)被搶光,你將帶著什么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錢或財物,父母們不惱不急,會進一步啟發(fā)孩子:“世間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隱藏在每一個家庭中。你知道它是什么嗎?”如果孩子回答不出來,父母就會告訴孩子:“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財物,而是智慧。智慧是這個世界上誰也搶不走的東西,只要你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這樣的“家庭考試”會讓孩子終生難忘,尤其是父母們對智慧重要性的描述,更使他們在幼小的心靈中,深深地烙下了“智慧第一,千古不易”的烙印,從而使孩子們一生一世都崇尚智慧、學習智慧、積累智慧。真可謂是“一道考題,終生受益”!
學以致“疑”
猶太人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中“死摳”書本、盲從書本,他們非常支持孩子對書本產(chǎn)生疑問。猶太父母認為:學習只是一種模仿,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新。而懷疑,才可以透過知識的表象,開啟智慧的大門。學而不問,不會使人進步。所以,在猶太人聚居的中小學里,課堂上向老師發(fā)問最多的孩子,便是這個班級的“三好學生”;從不發(fā)問的孩子,不管學習成績多好,也被視為“劣等生”。在猶太人家庭中,父母們每天必做一份“家庭作業(yè)”:向孩子提問題,或接受孩子的提問。
在猶太人身上,終生都保留著“提問”的良好習慣,很多人一生都是生活在“十萬個為什么”之中,可謂“活到老、問到老、學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