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伯
(河北省遵化市農業(yè)畜牧水產局 064200)
仔豬疝氣主要分為腹股溝陰囊疝和臍疝兩種,由于遺傳或活動過程中腹壓過大引起的腹腔內臟器經鞘膜管進入鞘膜腔引起,俗稱“通腸豬”、“氣包豬”,是生豬生產過程中較為常見的疾病。”
(1)腹股溝陰囊疝,是由于腹股溝環(huán)過大或捕捉、運動導致腹壓過大導致腸管、膀胱等內臟脫落至腹股溝或陰囊,分先天性和后天性2種,臨床可見腹股溝及陰囊腫大.多數可整復。(2)臍疝,由于臍孔先天閉合不全加之劇烈運動導致腹腔內壓增高導致腹腔內容物進入皮下形成。臨床可見臍部出現局限性的球形、半球形腫脹,大小不一,觸診柔軟,聽診有腸音,疝內容物易整復于腹腔。整復后由于腹壓增大極易復發(fā),病程稍長易發(fā)生粘連,形成嵌閉性臍疝。
2.1 繃帶壓迫療法 對可復性腹股溝陰囊疝和臍疝可人工將脫出的腹腔內容物還納腹腔后局部用繃帶壓迫治療,對于疝環(huán)較小的病例有明顯的效果,且可避免因外科手術對肢體造成的傷害。缺點是日后容易復發(fā)。
2.2 外科手術療法 將豬只倒立或仰臥保定,局部皮下浸潤麻醉,還納腹腔內容物,切開皮膚及疝囊,仔細剝離腹膜,將腹膜連同疝環(huán)進行口袋縫合或紐扣狀縫合,皮膚結節(jié)縫合。
3.1 及時淘汰種公豬 腹股溝陰囊疝為隱性遺傳性疾病,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因此,早期淘汰帶有隱性遺傳基因的種公豬,是防止和減少腹股溝陰囊疝發(fā)生的一項根本措施。
3.2 做好選種、選配工作 患有腹股溝陰囊疝的仔豬,不能留作種用。同時,如一窩中有一頭患病的,其他仔豬最好不留作種用。
3.3 減少應激因素 在生豬養(yǎng)殖過程中要防止仔豬由于驚嚇、奔跑、爭斗、捕捉、便秘、咳嗽等應激因素的刺激下,腹壓驟升發(fā)生疝氣。豬場工作人員在喂料、清糞、消毒、查看豬舍時,動作要輕柔,盡量減少噪音,防止豬群應激、驚嚇、騷動、炸群;在剪牙、斷尾、注射、轉群等需要抓捕仔豬時,要穩(wěn)、準、牢,并用手托住仔豬腹部,以防止腹壓驟升,誘發(fā)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