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媽
周末,一家人去爬山。兒子因為爬山,叫了一遍就一轱轆爬起來了。穿衣吃飯的速度,也比平日上學時快了一倍。
我忍了忍,終于沒有說出“你上學時若這么快就好了”這樣的話。
早飯后,他收拾好自己的挎包,說,爸爸媽媽,我去樓下等你們。無論多久,都沒關系,你們別急。說完推開門,噔噔噔跑下樓了。
孩子爸看了我一眼說,你看,平時我們一直催孩子。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他其實很希望我們能耐心地等他。
想想也是,我們總會說,快點起床,給你10分鐘??禳c吃飯,我在樓下等你5分鐘。社會規(guī)則告訴我們,落后意味著挨打。如果可以,我希望你慢一些。當你在滑梯上飛馳而下,愿光陰靜止,歲月停留。
3歲的柯麗拿了一件待洗的臟睡衣,睡衣的腰帶散開了,長長地拖在地上。她請媽媽幫她把睡衣穿上。媽媽說,快放下,還沒洗呢??蔓愓f,看不到哪里臟了。說著,把衣服塞到了媽媽的手里,伸出了胳膊,等媽媽給她穿上。媽媽生氣了,柯麗,這衣服臟了,隔夜的衣服,有很大的汗味??蔓惒幌嘈?,堅持著要穿那件衣服。媽媽的脾氣終于被激發(fā)了,我說不行就不行!突然,柯麗全身發(fā)抖,就像有一股巨大的電流通過她的全身一樣,她拼命地打自己的頭。
作為媽媽,這樣的畫面我們并不陌生。不一定是睡衣,可能是夏天的圍巾,冬天的裙子,晴天的雨傘,雨天的球鞋。我們希望孩子能按我們的要求,快快長大,做“正確”的事。
孩子與父母之間,不是一道選擇題。若能選擇,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愿意選擇性情溫和、有愛的能力、占有更多社會資源的父母;若能選擇,我相信,每對父母都愿意選擇乖巧伶俐、顏值與雙商都高、又懂得感恩的孩子。
但這不是選擇題,或許說是緣份更合適。因為緣份,讓我們成為母女、母子、父女或父子。相遇一場,沒有完美父母,也沒有完美小孩。只愿這一段陪你走過的路,多些歡樂,少些悲傷;多些體諒,少些挑剔;多些理解,少些苛責;多些鼓勵,少些打擊;多些欣賞,少些抱怨。
你是會出錯的娃,我是缺點多多的媽。愿我們互不嫌棄,心生歡喜?;ハ鄮椭?,共同進步。
(摘自尹建莉父母學堂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