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歡
摘要 以四川省雅安市為例,在闡述該區(qū)域氣候及大春作物種類概況的基礎上,從氣溫、降水與光照3個角度出發(fā),分析了不同氣候條件與大春作物的生長及產量的關系,并以研究結果為依據,預報了2017年該區(qū)域大春作物的產量,以期為農業(yè)領域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大春作物;氣候;生長;產量;四川雅安
中圖分類號 S3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3-0070-01
大春作物的生長情況與氣溫、降水以及光照等因素存在顯著聯(lián)系。根據種類及生長所處環(huán)境的不同,大春作物的產量也不同。因此,應深入探討有關雅安氣候與大春作物的生長與產量之間關系的問題,提升區(qū)域內農作物產量。
1 區(qū)域概況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邊緣,長江上游。地形呈北、西、南高、東低走勢。其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4.1~17.9 ℃,年降雨量1 000~1 800 mm,濕度高、日照相對較少,河谷地帶無霜期280~310 d。大春作物以水稻和玉米為主,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2017年大春作物播栽至今,區(qū)域內光照、氣溫以及降水等條件均較為理想,到目前為止,未出現(xiàn)暴風、大雨致使水稻、玉米倒伏現(xiàn)象。為預計2017年產量,本研究對過去年份雅安市大春作物的產量與氣候情況進行了總結。
2 區(qū)域氣候的變化情況
2.1 區(qū)域氣溫的變化情況
雅安市常年(2010—2015年平均值)、2016年及2017年大春作物生長月份平均氣溫的變化情況見表1。
整體來看,2017年4—7月,雅安市氣溫較常年相比氣溫偏高;與2016年相比,除4月及6月外,氣溫也相對偏高。2017年大春作物播種關鍵期春分至清明間,平均氣溫比常年偏高,無“倒春寒”強降溫天氣,有利于水稻和春玉米播種出苗。4—5月為水稻幼苗生長時期,該氣溫有利于秧苗生長,形成多蘗壯秧;也有利于玉米正常生長,形成壯苗。與常年相比,2017年6月氣溫較常年略偏低,該氣溫有利于水稻移栽后返青正常分蘗,形成有效穗,也有利于玉米拔節(jié)孕穗。由此判定,2017年雅安市的氣溫條件對大春作物的生長較為有利,預計產量可能有所增長。
2.2 區(qū)域降水的變化情況
與其他各地區(qū)相比,雅安市漢源及石棉降水量偏低。與2016年及常年相比,2017年雅安市各地區(qū)降水量整體偏低,但無旱情,不會對大春作物的生長情況造成影響。3—4月為玉米及水稻的播種時期,該時期水稻及玉米等農作物對降水量的需求較高[1]。漢源和石棉降水顯著偏少,土壤水分不足,不利于整地播種玉米,而北部縣區(qū)的雨量則有利于春玉米播種后發(fā)芽出苗。5—6月為春玉米拔節(jié)期至孕穗期及抽雄開花期。對比2017年與2016年及常年的降水量可以看出,2017年降水量基本正常,雖然雨城和名山降水量少,但仍能滿足玉米及水稻的生長需求??傮w來看,雅安市2017年的總降水量除石棉偏少且出現(xiàn)春旱對玉米生長不利外,多數縣區(qū)的降水情況對作物生長發(fā)育利多弊少。
2.3 區(qū)域光照的變化情況
整體來看,與常年及2016年相比,2017年3—5月,雅安市大部分區(qū)域的光照時數均較多,有利于玉米及水稻幼苗的生長[2]。5—6月,除漢源及蘆山偏少外,其余區(qū)域的光照時數均能夠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2017年7月,光照量與往年相比顯著提升,對玉米灌漿以及水稻稻瘟病發(fā)病率的降低較為有利。由此可知,2017年雅安市的光照情況對玉米及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較為有利。
3 預報結果
本預報結果應用的計算公式如下:Y=αYt。其中,Y代表農作物產量,α代表氣候影響因子,Yt代表技術產量。氣候影響因子的計算方程為a(x)=ax2+bx+c,需視各年份降水及光照等而確定。根據上述公式計算,結果可以看出,2010—2016年雅安市水稻產量一直呈上升趨勢,2013年玉米產量有所降低,此后顯著回升。2017年,雅安市水稻及玉米種植面積分別為2.62萬、3.03萬hm2,結合往年區(qū)域氣候情況及各農作物的種植情況,預計2017年區(qū)域內水稻、玉米產量分別為7 860、5 160 kg/hm2。
4 結論
3—7月為水稻及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氣溫過低、降水量過小或光照時數過少是阻礙農作物生長、拉低農作物產量、誘發(fā)各類病蟲害的高危因素[3-4]。本課題研究結果顯示,與往年相比,2017年雅安市的氣溫、降水及光照均符合玉米與水稻的發(fā)展需求,至7月末,未見低溫、干旱及光照量不足等現(xiàn)象發(fā)生,水稻產量有提高的可能。
5 參考文獻
[1] 王彥平,陰秀霞.大興安嶺東部近30年氣候變化及對玉米、大豆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4):325-330.
[2] 陳群,于歡.氣候變暖對黃淮海地區(qū)冬小麥生育進程與產量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14,34(10):1363-1372.
[3] 郭梁,ANDREAS WILKES,于海英,等.中國主要農作物產量波動影響因素分析[J].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2013,35(4):513-521.
[4] 黃晚華,劉曉波,鄧偉.湖南農業(yè)氣象要素變化及對主要農作物的影響[J].湖南農業(yè)科學,2009(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