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曉琴 劉雙美
中國科學院第一幼兒園建于1954年,坐落在具有“中國硅谷”之稱的科技園區(qū)中關村,是北京市示范幼兒園。多年來,幼兒園努力將科學教育與幼兒一日生活相結(jié)合,并利用科學院資源連續(xù)舉辦了五屆科技月活動,如,科技游園、親子科技作品展示、科學童話劇展演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幼兒走進科學院所,近距離感受科技的神奇與魅力。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幼兒園的大部分家長都是身在一線的科研工作者,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利用這些寶貴的家長資源,我們和家長積極互動,請他們走進課堂,把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深入淺出地對孩子進行講解和演示。通過與孩子的積極互動,不斷激發(fā)孩子的探究欲望,從而對科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 奇妙的微觀世界
家長名片:張須龍
中一班張良愷爸爸,在首都醫(yī)科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張良愷爸爸的工作一方面是查找流感病毒造成小朋友高燒不退的原因,并根據(jù)這些原因?qū)ふ倚碌闹委熀皖A防方法,為小朋友們的健康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是尋找“警察部隊”,使它們有序有效地消滅“敵人”,讓小朋友們快速恢復健康。
活動開始,張良愷爸爸打開事先準備好的PPT,擺放好顯微鏡,活動現(xiàn)場氣氛瞬間活躍起來,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一下。
首先,張爸爸以自己身體的大小為探索點,讓孩子們觀察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初步了解了相對概念。
接著,引導孩子們想象“小”,小到肉眼不可見,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有的孩子說:“特別?。磕蔷拖裥∥浵佉粯??”“看不見應該比螞蟻還小,特別特別小?!保ê⒆觽冞呎f邊用手比量著。)“我看過一本書,說細菌就是特別特別小的,看不見的?!?/p>
隨后,張爸爸切入主題——血細胞與微生物。他簡單講解了微生物和細胞形狀后,讓孩子們自己到顯微鏡下觀察體驗這個神奇的“微世界”,雖然“血細胞、微生物”這個內(nèi)容聽起來很高深,但當孩子們通過顯微鏡看到微生物之后,其觀察、探索、想象、語言表達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想:
“我看到了水母形狀的小細菌?!?/p>
“我看到了一個圓圓的、紅紅的細胞,好像在慢慢地游動?!?/p>
“有的小細菌在游泳,有的小細菌漂著不動?!?/p>
“我看到了紅細胞?!庇械暮⒆泳谷荒軌驕蚀_地說出科學名詞。
最后,小朋友們觀看了“體內(nèi)警察部隊殺滅微生物”的視頻,孩子們知道了,我們體內(nèi)有消滅微生物的“警察部隊”,平時要認真洗手、刷牙,吃飯不挑食,多戶外運動,鍛煉身體,早睡早起,才能讓“警察部隊”抓更多“壞人”。
張良愷爸爸說:我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在多個主題中篩選出既具有科普性和教育意義,又能引起孩子興趣和互動的“奇妙的微觀世界”這塊內(nèi)容。在活動中,孩子們積極發(fā)言、認真聽講和異想天開的提問,都讓我感受到他們對科學的強烈興趣。特別感謝園所和老師為我提供與孩子們親密接觸的機會,感謝孩子們對我的信任,期待下次的互動時光。
老師的觀察和感想:《指南》中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張爸爸在活動中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讓孩子們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觀察了顯微鏡下的細胞,了解細菌是真實存在的很小很小的生物,從而讓孩子們認識到刷牙、洗手等對保護身體的重要性。這次活動彌補了我們?nèi)粘I钪袑τ變航】到逃龑嶋H感知方面的不足。
活動? 神奇的紗布
家長名片:趙 寧
中二班趙晨軒爸爸,在中科院化學所從事仿生材料研究。
趙晨軒爸爸的工作是探尋自然界中天然材料的秘密,比如不沾水的荷葉、絢麗多彩的蝴蝶翅膀、在天花板上攀爬的壁虎腳等,用它們的原理來制造具有相似功能的材料,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一大早,趙晨軒爸爸拎著實驗用具箱來到了中二班,他將為小朋友帶來一次生動有趣的化學實驗活動。
趙晨軒爸爸在紗布上滴了一滴紅墨水說:“小朋友們快看,紅墨水去哪兒了?”“紅墨水一定是被吸到紗布里面了?!痹诳隙撕⒆觽兊幕卮鸷螅w晨軒爸爸告訴大家,“普通紗布是可以吸水的。不過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種不吸水的神奇紗布!”說完,趙晨軒爸爸把紅墨水滴在了另一塊紗布上,咦,紅墨水不但沒有被紗布吸走,它還在紗布上面來回地滾動。看到這么神奇的現(xiàn)象,孩子們一下子安靜下來,他們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小水珠說:“哇!太神奇了,這是為什么呢?”
趙晨軒爸爸緊接著說:“小朋友們,普通的紗布是會吸水的,但是如果在紗布的表面涂上一層蠟,就會把水和紗布隔離開,比如我們最常見的雨傘、雨衣、桌布等防水布料用品?!焙⒆觽兤炔患按卣f:“知道了,就像我們之前畫的油水分離畫,只要在紙上涂了蠟筆的地方,就不會被浸濕?!?/p>
趙晨軒爸爸說:看著這些稚嫩、天真的笑臉,我真切感受到了幼兒園設計“家長進課堂”的良苦用心,利用這樣的機會可以將簡單的科學現(xiàn)象介紹給孩子們,讓他們從小就接觸科學思想,樹立科學意識。孩子們的表現(xiàn)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術語通過介紹后,孩子們不僅能準確說出這些術語,而且還知道對應的現(xiàn)象是什么,并且能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的相關現(xiàn)象。
通過這次活動,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非常熱愛科學,是一群講禮貌、愛思考、積極主動探索科學知識的小朋友,這與幼兒園老師平時的教育和引導密不可分。
老師的觀察和感想:孩子們能聯(lián)想到油水分離畫讓我十分驚喜,我們應該抓住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從而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家園共育形式不但豐富了幼兒的科學教育資源,同時也讓家長了解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從而形成更好的家園共育模式。
活動? 神奇的地球
家長名片:林 巍
中四班林昕瑩爸爸,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英文專著1本,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1項。
很久以前地球上沒有食物,太陽光很強烈,那時的小生命是如何活下來,又是如何像“變形金剛”一樣在克服很多困難后不斷長大的呢?去尋找、挖掘地球上最早出現(xiàn)的生命,并進行研究,這就是林爸爸的主要工作。
林爸爸帶著“玩具地球模型”一走進活動室,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問我:“老師,林昕瑩爸爸是來和我們做游戲嗎?”這時,林爸爸進行了自我介紹,聽了之后,孩子們對林爸爸的工作充滿了好奇,有的孩子向往地說:“我也想當科學家呢!”
“地球為什么是圓形的?它到底有多大?”“為什么地球是藍色的?”有一個小朋友回答:“因為海洋是藍色的。”“那海洋為什么是藍色的?”
林爸爸實在沒想到孩子們有那么多的問題,他根據(jù)幼兒的提問用幻燈片的形式來給他們講解神奇的地球,包括地球形狀、顏色、表面和內(nèi)部結(jié)構、板塊運動,等等。林爸爸還通過動畫和孩子們分享了地球板塊運動帶來的地震。由于幼兒園開展的防地震演練及相關教育活動的前期經(jīng)驗,孩子們聽到地震這個話題的時候,參與的積極性更加高漲,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展示自救方法??粗d致勃勃的孩子們,林爸爸又講解了火山是怎樣引起的,火山爆發(fā)如何造成恐龍滅絕等。
林昕瑩爸爸說:平時在研究組、國內(nèi)外會議等各種不同場合,我講過很多次自己的研究工作,但是給幼兒園小朋友上課,還是第一次,感覺有些難度。當我真正進入課堂給小朋友講解時,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懂的東西很多,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回答我提的問題,整個課程進展得非常順利,達到了原來預期的效果。通過這次活動,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孩子們的世界,希望以后能有機會再次參加類似的活動。
老師的觀察和感想:如何在活動中結(jié)合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將專業(yè)的科學知識傳遞給孩子們?經(jīng)過不斷地思考和研磨,最終我和林爸爸決定用講解、實物互動、視頻演示、分享等相結(jié)合來開展活動?;顒又?,看到孩子們積極參與,熱烈提問的場景,我備感欣慰。在保護了孩子們好奇心的同時,充分利用資源和實際生活機會,發(fā)展其初步的探究欲望,為培養(yǎng)孩子們具有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和能力奠定基礎,這是我們作為教師和家長應該積極給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