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淼
我兒子的書真的是太多了,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我們家有3位教師(我、孩子的媽媽和外公),都喜歡給他買書;二是我們想通過書的存在感去影響他,讓孩子喜歡閱讀。盡管我兒子并沒有完全看完、看懂那些書,但是他會時不時地拿起一本書認真翻閱,也會捧著一本書纏著我們講故事。這正是我們家不斷買書的緣由——讓孩子把閱讀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在這里,我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家親子閱讀的一些經(jīng)驗。
書本的擺放,要讓孩子隨時可以獲取
我兒子的書籍都是以“很方便就可以拿到”為原則擺放的。首先,書的擺放要讓孩子參與進來,讓他知道什么書放在什么地方。其次,書的排列要有序,比如,按書的類別(繪本類、手工類等),或者按書的系列(《十萬個為什么》《看里面》《中華故事》等)。另外,當孩子讀完一本書,一定要他放回原處。
父母愛閱讀,能讓孩子在無形中受到熏陶
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很多孩子的父母不愛讀書,卻硬生生地要求自己的孩子熱愛讀書。這往往缺乏教育的說服力。在我們家,電視已經(jīng)停播兩年了。一方面我和妻子都很忙,沒有時間看電視,一有時間,我們基本上都用來看書了。所以,我們家經(jīng)常出現(xiàn)孩子媽媽在看書,我在看書,兒子在我們中間來回奔走,求講故事的畫面。另一方面是出于對兒子眼睛的保護。我的觀點是:想讓孩子愛上閱讀,父母要做榜樣。
注重內(nèi)容挖掘,讓孩子得到更多的成長
“書中自有黃金屋?!边@里的“黃金屋”,我認為不是物質(zhì)上或者功名上的,而是精神上或者人格上的。如果父母有大格局和高境界,孩子從書中能學到更多。父母在給孩子講故事時,除了要讓孩子從故事中學習一些有意義的字詞,培養(yǎng)他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表達力,從而豐富他的“學力”。更重要的是從故事中培養(yǎng)孩子的是非觀、判斷力以及優(yōu)秀的品德,讓孩子真正懂得人生的道理。比如,《咪啰與魔法石》的故事,能讓孩子感受到互相幫助和分享的意義。我的觀點是:要讓孩子真正理解書中故事的內(nèi)涵。
書,到處都有,但孩子不一定看得見。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閱讀的培養(yǎng)要基于讓書“看得見”。家里如果有孩子隨時可以拿到的好書,父母如果能讓孩子目染到自己在靜靜地看書,能讓孩子看得見書中的韻味、智慧,我認為,孩子是會愛上閱讀、享受閱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