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蘇蓉
作為幼兒游戲的主要形式之一,親子游戲既是家庭氛圍的良好潤滑劑,也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教育資源,能夠保障幼兒在身體發(fā)育、社會認知、情感體驗等方面的不斷發(fā)展。
親子游戲因涉及面廣、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較小,大致可分為音樂游戲、表演游戲、美工游戲、體育游戲、益智游戲等幾種常見類型,其中,體育游戲出現(xiàn)的頻率頗高。通過對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幼兒園展開分層抽樣問卷調查并進行深入訪談后,我們總結得知,隨著“90后”加入家長群體,更多的家長對游戲持有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認為親子游戲可以有效營造溫馨、和樂的家庭氛圍,促使幼兒在獲得愉快體驗的同時,能夠得到身心的和諧發(fā)展。大部分家庭能經常自主選擇場地、時間,主動購買磁性積木、聰明棒、多米諾骨牌、超輕黏土、滑板車等玩具,開展一些親子活動,少數(shù)家庭能夠使用自制的玩具開展親子游戲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也仍有不少家長受中國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對游戲在幼兒成長中作用的認識不具體、不到位,也欠缺相關引導意識。大多數(shù)家長雖然對“游戲對個體發(fā)展的意義”具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樂意讓孩子游戲,但更多的是提供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讓孩子自己去玩,在對如何指導孩子游戲方面也存在方法上的不足。
游戲對幼兒寓意深遠。他們以游戲為生活、學習的主要方式。幼兒在游戲中生活,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游戲是幼兒的正當權利。作為成年人,我們必須以正確方式有效保護他們的權益。筆者多年致力于家庭游戲的開展探索研究,并將一些研究成果在自己執(zhí)教的班級及幼兒園進行實踐,收獲頗豐,現(xiàn)將措施一一列出,希望對有困惑的家長朋友們有所幫助。
游戲是幼兒的學習方式。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中,感知、活動、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能力得到綜合發(fā)展。而親子游戲是家庭中的成人,主要是父母與幼兒之間發(fā)生的游戲。父母是幼兒出生后最早見到的人,正如卡文在《游戲》一書中所指出的,大多數(shù)游戲起源于幼兒與其父母或照料者之間最早的接觸。游戲過程中,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也是最有意義、最深刻的。而到了學前時期,父母參與游戲更為重要。親子游戲既是幼兒游戲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親子交往的一種重要方式,它不僅能增進成人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在游戲中開發(fā)幼兒的潛能,也讓幼兒體驗到合作、成功的快樂。家長們要充分認識游戲對幼兒成長的積極意義,破除“游戲不是學習”的傳統(tǒng)理念,積極樹立健康向上的家庭育兒觀、親子游戲觀,正確理解“親子教育”“親子游戲”的作用,真正重視且參與游戲,進而穩(wěn)步提升家庭教育質量。
作為游戲媒介,合適的游戲材料可激發(fā)幼兒的游戲興趣,提升游戲價值。家長為幼兒挑選游戲材料時,第一,必須考慮其教育意義和藝術性,注重物美價廉、經濟適用以及衛(wèi)生安全等因素,注意材料的新穎性、多樣性、多變性,以滿足幼兒進行體育游戲、社會游戲、建構游戲、戲劇游戲與規(guī)則游戲的多種需要;第二,應當根據其年齡特點,為年幼的孩子提供一些成品玩具,為稍大的孩子增添新的玩具種類以及半成品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利用充足的自然材料(如:樹葉、沙石、花草等)和生活物品(如:瓶蓋、麻將、紙牌、箱盒、桌凳等)進行游戲。不但能夠豐富游戲內容,而且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助其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
環(huán)境是幼兒游戲的另一個重要元素,包含了集安全性、參與性、教育性、可控性為一體的物質環(huán)境,以及彰顯自由、趣味性的心理環(huán)境。當然,大量過于繁雜、無序的刺激因素,會影響幼兒的專注力。因此,家長可在家庭中創(chuàng)設一個較為固定的游戲角,配以多樣化的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玩具,定期更換,激發(fā)其游戲興趣。同時,也要充分探索戶外游戲資源,比如游戲場、社區(qū)、公園等,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戶外游戲機會。
親子游戲的內容應當符合幼兒的年齡發(fā)展水平和興趣,可惜不少家長缺少游戲資源,且對游戲的自主創(chuàng)編、生成能力有待提高。家長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如幼兒園網站、家園聯(lián)系欄、班級微信群等,向老師學習與幼兒年齡相適宜的游戲活動內容和形式,將游戲要素滲入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并竭盡所能地提供游戲資源。家長也可以利用到幼兒園觀摩的機會,了解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將之復制到家庭中,由家長和幼兒一起玩耍,這樣做比較簡單,易于操作,也能促進家園教育的有效連接,使幼兒游戲開展得更深入、更有效。
成人不僅是親子游戲的組織者、參與者,也是觀察者。細致的觀察使家長更容易了解游戲的起點、理解幼兒的游戲行為,更利于他們掌握孩子的性情、能力、習慣等,為幼兒提供適合他們當前活動興趣的材料、時間、空間與經驗,也能提示家長參與的恰當時間,為確立最為有益的參與類型提供線索。這便要求我們家長必須掌握必要的游戲觀察技能,具備一雙“慧眼”,并依此采取積極回應。
當然,進行支持性、回應性親子游戲,能于無形中豐富幼兒的游戲經歷和體驗,而過于干涉游戲,則會破壞游戲規(guī)則,產生諸多副作用。研究顯示,最為有效的親子游戲互動策略,即家長適宜地參與游戲,擔當支持者角色,以“游戲提議者”“共同游戲者”身份引導幼兒為游戲做充足準備,以不影響游戲進程為前提,充分運用暗示,針對游戲角色提供一些隱蔽性的間接指導和支持,啟發(fā)幼兒進行自我思考和探討。
游戲是美好童年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有義務為孩子一生的幸福積累寶貴的精神財富,留住其歡樂的生活記憶。這需要大家對親子游戲進行及時詳盡、連續(xù)的記錄,并透過記錄細細品味游戲活動的愉悅。游戲記錄強調真實、具體、全面,可以采用筆記本電腦、照相機、錄音機、錄像機等不同工具,以描述、繪畫、拍照、攝像等形式,認真詳實地記錄游戲情況、比賽結果、體驗感悟,且從多角度對各類游戲進行原始材料的收集、記錄和整理,使幼兒的成長可視化。
生動、活潑的親子游戲的順利進行,不但有賴于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更加需要溫馨、和諧、民主、平等的心理環(huán)境。幼兒唯有在怡然自得的精神狀態(tài)下,方能積極、主動、熱情地參與各項游戲,全身心投入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海洋。因此,健全的親子關系以及輕松、溫馨、安全的心理氛圍,既是游戲活動開展的先決條件,也是幼兒健康發(fā)展的必要保證。我們必須營造和諧、快樂、溫馨的家庭氛圍,建立安全的親子依戀關系,公平、公正地對待幼兒的行為,與其結成平等的玩伴關系,尊重他們的需要和興趣,促其喜愛并積極投入游戲,但要避免在游戲中對幼兒提出過高要求,使游戲成為由家長陪同的枯燥“學習”,堅決杜絕恐嚇、責罰、強迫,甚至將幼兒當作玩具逗玩等不理智行為。
健康安全、積極向上的親子游戲,對幼兒的身心發(fā)育、人格培養(yǎng)以及家庭的情感培育、教育理念起著潛移默化的推進作用,促使幼兒在快樂的游戲過程中獲得多方面的均衡發(fā)展。家長們要全面認識到游戲對幼兒終身發(fā)展的重要影響,進而有意識地多與幼兒開展情趣盎然、寓意深刻的親子游戲,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游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1][美]約翰遜.游戲與兒童早期發(fā)展[M].華愛華,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曹中平.親子游戲指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3]尹芳.國外親子游戲研究的文獻綜述[J].教育導刊,2006,(9).
[4]邱學青.開放性游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研究[J].幼兒教育,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