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探究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意識傾心。目前,我們數學教育為什么學生越學成績越差呢?關鍵的一環(huán)就是我們沒有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本身是動手、動口、動腦綜合邏輯思維的課堂,小學生喜歡動手、動口、動腦。如何挖掘數學中學生興趣,我結合自己教學課堂談幾點。
一、自學前誘發(fā)興趣
學生自學課本,就是把自學課本轉化為學生自身的需要。我們上課前,都有個布置自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誘發(fā)學生興趣。
課前啟發(fā),我們教師經常會進行啟發(fā)談話,“這道題老師不教,你們會做嗎?”“不會算吧,老師先請教一下不開口的老師,看看課本上是怎么算?!薄澳銈兛梢栽谡n本里找到答案”……
老講這幾句話,學生會反感的。我們可以利用多種啟發(fā)形式驚醒,新穎有趣,出其不意,才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學“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我一開始課前就啟發(fā)談話: “ + = = 這樣做對嗎?應該怎么樣做?請看課本52頁內容,你就會指導!”
二、設計思考題,激發(fā)興趣
數學課堂總離不開題目訓練,設計思考題老師引導。引導枯燥,學生就毫無興趣。相反,老師引導靈活,學生會興趣依然。
如想教學連乘法兩步應用題:例題:一個商店運來4箱保溫瓶,每箱是12個,每個保溫瓶賣6元,一共可以賣多少錢?
嘗試題:學校買了3盒花皮球,每盒10個,每個2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如果老師在出示嘗試題后,不作提示,不提示意見,急于要學生看課本,又匆匆讓學生做嘗試題。學生沒有真正理解例題的數量關系。只是形式上懂的連乘,還有相當部分學生坐著不指導從何做起,學生興趣又從何而來。
但是如果我們在學生學習例題前,引導學生圍繞下面思考題自學就不同了。
要求出移動賣出多少元,應該先求出什么數量,再求出什么?
算式6×12×4中6×12表示什么?
算式6×(12×4)中12×4表示什么?
學生帶著問題看書,目標明確,導向明確,興趣也起來了,從而會認真地從書中找階梯方法和問題答案。
學生就很容易明白:
6×12×4表示:一箱價錢×箱數=總價。
6×(12×4)表示:一個價錢×一共多少錢=總價。
由于學生了解例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再做嘗試題,雪色很難過就容易了,學習興趣也調動起來了。
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思考題,讓雪色很難過在思考題的引導下,去看書嘗試,學習興趣就高,做到看有興趣,保有所味。
三、靈活練習形式
練習是數學課堂常用的教學手段,貫穿于整個課堂過程,靈活進行課堂練習形式設計,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板演形式練習
學生進行板演聯(lián)系是我們經常用的方法,一般采用指名數人板演(優(yōu)、中、差三類學生),全班同時練。然而這種指名板演方法會有兩個缺點:(1)預先指名板演,可能會出現全作對,全做錯了,得不到預想的結果;(2)中差生可能看優(yōu)秀生的板演,不動腦抄別人的,這樣會養(yǎng)成沒有興趣學數學的習慣。
那么怎么辦?我們可以實行預先不指名板演,讓全班學生同時開始練習,教師桌間巡視,然后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幾名雪色很難過把所做的答案抄寫在小黑板上。這樣每個人都能做到練習思考,自然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活動式聯(lián)系
1、(1)依據教材特點,有關圖形變化等幾何圖形題,我們可以設計動力造作練習。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候,可以讓同學們動手畫一畫,折一折,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認識圓的有關知識。學生好玩是他們特性,這樣既能玩,又能學會知識活動,自然會有興趣。
(2)2、在討論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學生討論我們在課堂上經常周到,但是往往會出現“無話可講”討論不起來,或者是叫幾個優(yōu)秀生講講,走過場了事。學生興趣等于沒有。
如計算:
÷ = ×3=4
÷ = ×3=
÷ = × =
學生板演后,我不急于求成去評議,而是提示學生注意觀察:(1)一個分數除以另一個分數等于乘以另一個分數的倒數,看這個倒數是否正確?(2)乘的時候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3)每個同學錯的哪里?對的哪里?
然后思考,讓雪色很難過自由發(fā)言,再通過抽簽形式上學生上來講理由,并給以鼓勵表揚。從而調動學習討論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源動力,有興趣彩有渴求,有渴求才會有進取,在興趣引導下,學生才會擺脫“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作者:何漢基(男)
地址: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qū)望夫鎮(zhèn)豐垌小學
電話: 1369252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