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妍偉
[摘要]閱讀的過程是讀者和作者情感交流的過程。不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們學到知識和技能,但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不可能使他們始終如一地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而知識的獲得與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閱讀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文本中的內容及思想內涵,而且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種課外有益書籍,以拓寬知識視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
[關鍵詞]閱讀;興趣;方法;習慣;課外閱讀
讀書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讀書的機會,在實踐中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使學生喜歡閱讀,并在讀中感悟。閱讀教學不僅僅承擔著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呢?
一、認清閱讀觀念,提高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閱讀教學應突出體現學生的讀,以代替教師大量的講解,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的內涵,并模仿范文來寫作。課堂上,教師要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與課文直接對話,而不是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讀書活動,也不要用練習來剝奪學生的讀書時間。
1.保證朗讀時間
教師在課堂上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要讓學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閱讀,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以便使學生讀出感覺,讀出韻味,切不可讓學生還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有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效果;對于內容淺顯易懂的課文,不必在分析上浪費過多的時間,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教師在正確引導的同時,不必限制學生讀書的領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留給學生的讀書時間要充分,作業(yè)布置要適當。
2.明確閱讀目的
以往的閱讀教學大多以教師講為主,重點放在精講課文上,舍不得時間讓學生通讀課文,即使讀也是面向少數同學。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當然不會提高。在初讀課文時,教師不要讓學生急于分段分層,而應讓他們將全篇課文作為一個整體去感知,先讀通全文、知道文章的大概,以此強化閱讀的整體眭。如果在閱讀中遇到生字、新詞,可以及時查閱工具書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朗讀的目的,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獨立思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如果根據學生的年級和認知水平,低年級學生的閱讀只是停留在學習瀏覽這一初級階段的話,那么中、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目的就不僅僅是學習瀏覽,還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擴大知識面。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級、認知水平和感興趣的領域提出不同層次的具體要求,讓學生明確在閱讀中學習什么。閱讀要求越合理、越具體,學生的閱讀目的就越明確。學生一旦有了明確的目標,就能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個人的行動,從而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
3.提高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內部心理動因。為了讓學生自覺地參與閱讀訓練,教師應針對不同的課文內容和特點,創(chuàng)設各種生動有趣的閱讀氛圍,指導學生細細品味語言文字蘊含的感情,幫助學生感受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在朗讀教學中配上合適的音樂,能幫助學生領會文章的意境。例如教學《飛奪瀘定橋》一文,為了讓學生充分感知紅軍戰(zhàn)士奮不顧身的英雄形象,教師可選擇古箏名曲《高山流水》中的高潮部分,為課文的“攻天險”部分配樂。那扣人心弦的旋律,可以形象地襯托出紅軍戰(zhàn)士的強大攻勢和英雄氣概,再配以教師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受到強烈的形象感染,達到對課文深入理解的目的。另外,角色體驗朗讀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樂于閱讀、勤于閱讀、善于閱讀。有的文章內容十分抽象,或者學生對文中描述的內容比較生疏,教師可通過巧妙的創(chuàng)設f青境,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使文章內容形象地展現在他們面前,從而領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又激發(fā)了學生讀的欲望,興趣盎然地投入到閱讀中。
二、學會閱讀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
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等于交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寶庫之門的鑰匙,學生有了這把鑰匙,就有了獲得知識的能力。閱讀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最有效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應結合課文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反復閱讀中深化閱讀體驗、提高閱讀水平。
1.選好閱讀方法
閱讀一般包括精讀、略讀和速讀。精讀就是認真讀、反復讀,逐字逐句地深入研究,對閱讀材料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做全面、精細、深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xù)讀,精讀的對象主要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和內涵較深經得起推敲的文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必須讀大量的書,因此還需要學會略讀。略讀要了解全文的性質、內容和規(guī)模,再閱讀全文章節(jié)標題等,最后瀏覽全文。略讀是精讀的基礎,通過略讀,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了解讀物的基本內容,從而確定是否需要精讀或哪些地方需要精讀。速讀時,可以把書中那些無關緊要的引文、圖表、推理過程等省略或跳躍過去,抓住書中的重點、要點和脈絡來閱讀。這樣,我們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贏得較大的閱讀量,用較少的精力獲得較多的知識和信息。
2.在課堂教學中也要注重一些閱讀方法
比如,可以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時,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使學生在閱讀中活躍思維,加深理解,深化體驗,養(yǎng)成邊讀邊想的讀書習慣??梢园l(fā)揮想象閱讀。閱讀一旦離開了豐富的想象,既難理解文章的內容,又難發(fā)展語文能力。在閱讀訓練中,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放在重要位置。同時,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小學生的閱讀水平相對比較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授之以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閱讀的要求來看,首先要準確地讀,其次是理解著讀。通過教師的切實引導和加強訓練,學生才能逐步熟練地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3.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覺、專心的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首先要提醒學生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產生共鳴。不僅如此,還要使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教師還可以結合課外活動,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故事會、朗讀比賽等活動。
三、注重課外閱讀,開拓閱讀視野
怎樣使學生喜歡閱讀并堅持閱讀呢?興趣是關鍵,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最好選擇就是課外書??梢韵蛉嗤瑢W推薦讀同一本書開始,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讀,家長的參與使整本書的閱讀變得沒有障礙,學生有可交流的環(huán)境,隨時提出問題,談自己的理解,使閱讀成為學生喜歡做的事情。
1.恰當選擇課外讀物
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多讀正能量的書籍,多讀古今中外的名著,教師可以每學期向學生推薦三本到五本有意義的書,這樣學生的閱讀量就已經很大了,并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課外知識的獲取。例如,可以向低年級的小學生推薦一些帶拼音標注的童話故事,這些趣味性較強的書籍使學生有興趣去讀,并在讀中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推薦他們讀一些邏輯性較強的書或勵志書籍,這樣可以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堅強的意志。
2.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不少家長甚至部分教師都存在一個認識誤區(qū),總覺得學生看課外書是多余的,耽誤學習。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只要教師和家長積極引導學生遠離那些不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刊物,選擇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書籍,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益處。一本好書,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跡鼓舞人,以曲折的情節(jié)吸引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很多課外讀物能幫助學生品味人生、升華人格,使他們健康成長。
總之,閱讀是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和提高能力的良好方式,教師要把優(yōu)化閱讀教學過程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真正落到實處。小學閱讀教學只有扎根實處,把閱讀當成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責任編輯 馮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