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
晚清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其不朽之作《人間詞話》中曾用形象的比喻提出了治學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辰缫?。“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辰缫病?/p>
套用大師的這三句話,我認為教師也有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教書即“謀生”,是工匠型教師;
第二種境界:教書即“事業(yè)”,是事業(yè)型教師;
第三種境界:教書即“生命”,是研究型教師。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首先要立足美術課堂教學,在教學中不斷鉆研探索,不斷學習與反思,把教學和科研緊密地結合,把美術教學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努力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
一、立足美術課堂教學,做勤學習會反思的教師
現(xiàn)代社會,知識更新飛快,每個人都要加強學習,成為一個終身學習的人。勤學習既是成就一名研究型教師的主觀條件,也是研究型教師必備的一種心理品質。在實施新課程中,美術教師除了有扎實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觀和人才觀;注意學習有關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論書籍,從而能夠適應研究的需要。在如今的美術教材中,還增加了不少數(shù)字繪畫、新媒體技術等內(nèi)容,那么教師也要積極學習和鉆研,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教師要從根本上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做一個終身學習者,這是教師專業(yè)化、自主成長和提升自己人生質量的重要前提。
波斯納指出: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每個教師的成長與成功,都離不開自我與他人教學實踐活動的經(jīng)驗總結和成敗反思。經(jīng)常有老師跟我說,有些高年級同學不聽老師講課,自顧自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或游離于課堂之外;也有老師說,低年級同學上美術課好動,不聽老師指揮,上課非常吃力。這時就需要我們進行反思,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要嘗試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是否要在低年級適當增加師生互動、學生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美術活動中活躍身心?將這些反思記錄下來,在美術課堂上再進行實踐摸索,那么就有利于教師的成長和提升。在教學實踐之后,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爭取做到節(jié)節(jié)課后有反思,從學生的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雙向互動反思;與同事合作碰撞中反思;通過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促進教學反思。此外,還要加強美術備課組的合作互動,多進行聽課交流,共同探討和反思,從而共同提高和進步。利用QQ群等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做到區(qū)域內(nèi)教師交流互動,將自己的困惑與成功進行交流分享,大家集思廣益,共同探究,更能促進教師的成長。
二、立足美術課堂教學,做能開展課題研究的教師
課題研究要以教師平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教師自主探究為途徑,立足美術課堂,從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入手,從學生的感知入手,從對教材的理解入手,深入地開展課題研究。
1.課題研究問題“小一點”
確立的課題題目要“小一點”,便于我們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不要太長。通過自主探究可以改變行為的“小”課題,例如:美術課如何進行有效導入?如何讓美術課的評價起到積極的作用等。或將上級下達的重點課題或學校的課題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選擇一個“子課題”,以增強課題的可操作性,達到解決平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與科研能力的目的。例如很多學校都有課題,有的是研究立美教育的,有的是研究幸福教育的,有的是研究兒童本真教育的等等,那么美術教師可以從學校的課題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點進行子課題的研究,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2.課題研究注重“真一點”
課題研究內(nèi)容要“真一點”,以教師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自主研究為主要方式,以解決教師平時教育教學中的困惑為根本目的展開教育研究。圍繞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景和真實事件,發(fā)現(xiàn)帶有共性的問題,而問題必須具有針對性和現(xiàn)實性。如現(xiàn)在江蘇省和南京市都在進行學生的藝術素質測評,針對測評的方法、內(nèi)容和形式,美術教師立足課堂教學,找到學生應知應會的知識點,并且在教學中探索如何突破重難點,就是美術課題研究的“真問題”。在教學的同時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審視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研究使課堂教學改革能夠與時俱進,通過改革實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3.課題研究“新一點”
所謂“新一點”,選題既要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又要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還要有時代感,有生命力。例如,現(xiàn)在比較前沿的是關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尹少淳教授,提煉出了圖像識讀、美術表現(xiàn)、審美判斷、創(chuàng)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五個核心素養(yǎng),我們可以據(jù)此進行深入的研究。在開展教學研究時,應把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研究的主陣地,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對象,不斷探討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爭新的提升。
課堂是教師最好的“田地”,美術教師把握好自己的“田地”,在“田地”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在耕耘中研究,一定會迎來“豐收”的甜美果實。最后讓我們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來共勉:“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那你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p>
參考文獻:
郭冬莉.高師培養(yǎng)研究型美術教師課程之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