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宣平
摘 要: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讓教師不再怕教作文,學生不再怕寫作文,讓每節(jié)習作課成了老師和學生的期盼,使習作不再是簡單的對話,而是情感的交融,心靈的傾訴。
關鍵詞:興趣;對話;寫作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已經形成了一種老師怕教、學生怕寫的尷尬局面。實踐告訴我,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是解決這一難題的一劑良方。下面談談我在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的一些嘗試和做法:
一、誦讀經典,感悟語言的魅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腹有詩書語自華!”要寫好作文,語言材料的積累是基礎。有厚積,方薄發(fā)。小學生的記憶力強,教師需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去讀、去背、去說。
1.經典誦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說明多讀多背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都要閱讀,在閱讀中自悟、自得,擷取精華,把自己的感受以及妙詞佳句、古詩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類摘錄。每星期我都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等有趣益智的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現在,每次習作都有不少學生能夠自覺運用名言、古詩詞。如一學生寫到與朋友的友情,他選用了李白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形容友情之深。每看到這些佳句,我都會給一個鮮紅的五角星,讓學生有了誦讀的興趣,運用起來更會得心應手。
2.范文欣賞
蘇教版教材文質兼美,能給人留下思維的空間,細品味實屬余音繞梁。教師要讓這些趣之所在撥亮,在開啟學生習作思維時事半功倍。教材每一單元的范文都是小學生自己撰寫的作品,貼近實際,字里行間充滿童真、童趣。如《小草中的發(fā)現》一文:細細的沙堆中螞蟻正忙著造新家,頭上豎著兩根天線一樣的甲蟲不停地揮動長須,多生動有趣。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細品讀、引遐想,“小草中還有什么有趣的發(fā)現?”同學們的想象真是精彩紛呈,“蛐蛐唱著節(jié)奏歡快的歌曲,蟋蟀跳著熱情奔放的舞蹈,蟈蟈彈著悠揚動聽的吉他”等,可見學生習作之樂源于他們對文本的欣賞。
3.以說促寫
人類口語發(fā)展先于書面語,小學生的口語強于書面語,習作時,我讓學生先構思,說內容,再寫文章。注重日常看圖說話、口語交際、續(xù)編復述故事等口語能力訓練,通過說說寫寫、寫寫說說,開啟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書面語能力的提高。
二、“對話”生活,讓學生有感而發(fā)
作文就是對話,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與他人的對話,也是與現實生活的對話。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的流個不歇?!比绾瓮诰颉皩υ挕辟Y源呢?
1.火眼金睛,在生活中發(fā)現“對話”資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熱愛生活,勤于觀察,才能找到寫作的素材。春天花蝶飛舞,夏天雷雨突降,秋天丹桂飄香,冬天瑞雪紛飛;校園里、家庭中、社會上的人和事都是習作的好材料,生活豐富,習作也會添彩。學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缺乏對生活的觀察、發(fā)現。作為教師,要開啟學生的作文思路,須引導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生活,觀察生活, “對話”生活,鼓勵學生把生活、學習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寫進日記,“對話”資源則取之不盡、信手拈來。
2.身臨其境,從體驗中尋找“對話”資源
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五彩繽紛的世界都是很好的習作素材。只有走進大自然,讓學生用感官感知、體驗,親力親為,才能找到“對話”源泉。校內爭奇斗艷的花朵,郁郁蔥蔥的竹林;校外淙淙流淌的小河,廣闊無垠的田野,這些都成了我們習作課上的素材。為贊美可愛的家鄉(xiāng),我?guī)W生游森林公園,品家鄉(xiāng)特產,體鄉(xiāng)風民俗。為描寫豐富的校園生活,我組織開展各種校園活動,學生們及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親身體會校園生活的樂趣,一篇篇精彩之作呼之欲出,如:“呼呼呼,今天的風可真大呀,大風把樹上的葉子刮下來,葉子手牽著手在操場上起舞?!睂W生超常的想象力和獨特的觀察視角使我始料未及,這就是親身體驗給學生帶來的習作靈感。
三、分享喜悅,激勵再次創(chuàng)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绷曌饕矐捎觅p識教育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評賞性批語
怎樣使學生在習作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呢?最主要的就是對習作采取評賞性的評改。教師需要當學生習作的忠實讀者,把挑剔的取向改為欣賞的眼光,使評語、評分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習作動力,學生的點滴進步,我稍作褒獎,他們都會歡欣鼓舞,“這個詞用得妙極了”等等,每讀到此,學生都會身心愉悅,真切感受到習作的快樂。堅持鼓勵性原則委婉地指出習作的不足,使“忠言”不再“逆耳”,“良藥”不再“苦口”。故教師批語須加大情感投入,以情誘情,以情激情,讓一個個貼切的用詞成為學生輕松情緒的調節(jié)閥,讓一句句得體的話語成為學生愉悅情感的啟動器。
2.佳作欣賞課
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與維持常常伴隨著濃郁的個人情緒,覺得有趣,被別人夸獎,他們就學得積極、主動。每次習作后,我都要及時地上一節(jié)佳作欣賞課,將寫得好的文章、片段或話語讓作者朗誦給大家聽,組織大家評議,后給予表揚,本來覺得寫得不甚精彩的小作者聽著自己的文章竟有那么多的閃光點,很興奮,這就促使他會把文章寫得更好。我看到過一個學生在日記中說:“我的作文經常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表揚,在作文競賽中得了獎,寫作文是我最大的樂趣?!背晒Φ南矏傋寣W生更加樂于寫作,善于寫作。因此,作文教學的目標就是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寫出好文章。
參考文獻:
徐吉元.“對話式”小學作文教學的實踐探索[J].小學教育科研論壇,2004(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