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體育大學、首都兒科研究所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共同編寫制定的國內(nèi)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fā)布,《指南》首次提出我國學齡前兒童每天運動的指導原則和具體推薦量。
積極運動的孩子成績更優(yōu)異
《指南》提出學齡前兒童的運動應以愉快的游戲為主要形式,同時在保證活動時間和活動強度的前提下,兼顧該階段快速發(fā)展的多種身體素質(zhì)。證據(jù)表明,學齡前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比總是靜坐少動的孩子在今后更容易取得優(yōu)異的學業(yè)成績,因此最好的智力開發(fā)方式就是讓孩子愉快玩耍,積極運動。
每天至少120分鐘戶外活動
《指南》對學齡前兒童運動提出具體時間推薦:“全天內(nèi)各種類型的身體活動時間應累計達到180分鐘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累計不少于60分鐘?!贬槍ξ覈鴮W齡前兒童戶外活動不足的現(xiàn)狀,建議“每天應進行至少120分鐘的戶外活動”,并特別強調(diào)“若遇高溫、高寒等天氣,可酌情減少,但不應減少每日運動總量”。
久坐行為限制在60分鐘內(nèi)
而對于日益突出的“久坐行為”和“電子保姆”現(xiàn)象及其對健康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該《指南》特別建議,在保證每天活動時間和活動強度的前提下,學齡前兒童每天應盡量減少久坐行為。其中屏幕時間每天累計不超過60分鐘,且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為每次持續(xù)時間均應限制在60分鐘以內(nèi)。
《指南》還強調(diào)了運動強度的多樣性,即學齡期兒童的運動不僅要有低強度活動,更要有中等及以上強度的活動;在推薦將呼吸頻率作為反映心肺運動強度的參照的同時,還建議評價不同種類運動強度時應兼顧運動時動作的難度、所用的力量或者付出的努力程度。
摘編自《中國家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