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艷濤
摘 要:玉米原產于中南美洲。現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30~50°的緯度之間。栽培面積最多的是美國、中國、巴西、墨西哥等地。我國的玉米主要產區(qū)是東北、華北和西南山區(qū)。玉米是我國主要的農作物之一,我國在玉米的種植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在種植過程中仍然會遇到各種管理技術問題。所以,要提高玉米種植產量,應該對玉米種植管理技術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分析。
關鍵詞:玉米種植;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23
玉米是我國農業(yè)產業(yè)中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河南省的玉米種植技術也相對較為成熟,但是在玉米種植發(fā)展過程中,還是存在較多需要改進的玉米種植管理技術問題。在本研究,主要對玉米種植過程管理技術進行探討分析。
1 選擇玉米種植地
在進行玉米種植地選擇的過程中,應該選擇堿性不高的土質來進行種植,且應該采用換茬種植的玉米種植模式。例如可以在種植過大豆的土地上進行玉米種植,以此來增強土壤肥力,這對玉米生長有著較大的幫助,因為玉米根能吸收更多的營養(yǎng),進而使玉米的產量得到提高。在進行玉米種植地選擇的時候,還需要對土壤水分含量進行鑒別。例如如果二合土水分較低,其土壤的5~10cm處的地方,會呈現出從黃到灰的顏色變化情況,可以將其用手捏成團,但是落地即散,這就說明該土質嚴重缺水,需要及時進行玉米灌溉。良好的你土壤條件能有助于玉米的健康發(fā)育,玉米生長過程中需要的水、肥、氣候等等必要元素,與土壤有著緊密的聯系,土壤能為玉米提供五分之四的養(yǎng)分。所以,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要想使玉米產量得到提高,應該保證土壤熟化,使土壤肥力增強,并使土壤結構得到改善。還應該為玉米種植地打造良好的灌水條件,在夏天這樣的炎熱積極,田地間的水分蒸發(fā)較快,會使玉米的耗水量提高,要是連續(xù)15d不下雨,就必須進行玉米澆灌操作,避免造成玉米生長受到阻礙,或者造成玉米產量下降。
2 合理選種、選時科學種植
在進行玉米選種的時候,應該根據各個地域的實際土壤情況、氣候條件、種植習慣以及消費情況等來進行合理的選擇。當選擇好玉米品種之后,應該做好曬種工作,接著用房病蟲農藥拌種,以此來使玉米病蟲害發(fā)生率得到最大化減小。
在進行玉米種植的時候,應該根據各個地域的時令來完成種植。通常情況下,在土壤溫度為12℃的時候就能完成最早的播種,必須保證在土壤溫度上升到19℃之前,完成最后的播種。在高原地區(qū),一般是在4月下旬—5月上旬這段時間完成玉米播種,如果需要用地膜進行玉米的覆蓋,需要比往年露地播種期提前1周左右完后才能玉米播種。
3 玉米成長過程中的管理技術
3.1 玉米苗期管理技術
在完成玉米播種之后,最為重要的工作即是除雜草。可以使用95%的滴定—乙草胺來處理雜草,在完成雜草處理之后應該繼續(xù)進行查苗—補苗—澆水—施肥等工作。對于沒有成塊的土壤,需要在玉米的拔苗階段采用磷鉀肥以及氮肥的方式,同時使用開溝方式來使玉米的肥力吸收效果得到提高。開溝一般應該保證其距離在15~19cm,在完成施肥工作之后,還需要進行防蟲工作,特別是做好對地老虎、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3.2 玉米抽穗期管理技術
拔苗是玉米穗期重要的管理工作,需要將發(fā)育不良、矮小、病弱玉米植株去除,確保其他健康植株有更加充足的生存空間以及發(fā)育空間,能保證健康植株吸收更多的肥力。穗期施肥工作的開展,施用氮肥,可以采取穴施或者地表施肥的方式來進行。如果玉米種植地氣候干燥,還應該提前做好澆灌工作,因為在穗期的玉米生長能力較強,必須保證其有充足的水分。且在穗期較為容易出現玉米螟、小斑病等病蟲害,因此需要采用生物農藥來進行病蟲害防治。玉米螟蟲害,可以采用赤眼蜂來進行防治,這樣就能最大程度減小玉米病蟲害的發(fā)生。
3.3 玉米花粒期管理技術
玉米的花粒期需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在雌蕊吐絲前后可以施用氮肥,還需要保證給予其足夠的水分?;F谑腔R约坝衩鬃炎詈玫男纬蓵r期,可以在乳熟期完成第2次灌溉工作,并且控制好灌水量。避免因為水分過多造成玉米植株生長受限。在多雨天氣,還需要做好相應的排澇工作。玉米花粒期也需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可以使用90%的磷酸二氫鉀以及康普六號進行病蟲害防治,最大限度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
4 結語
在玉米的實際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應該做好各種細節(jié)上的管理工作,從種植土地的選擇,再到選種和選時播種,以及后期玉米生長過程的各項管理工作都應該采取合理科學的管理技術做好玉米生長管理。尤其是對玉米的灌溉、施肥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更應該采用科學的管理技術設施有效管理,切實提高玉米生產量。
參考文獻
[1]謝政鳳.試論玉米種植的管理技術[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