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雪梅 吳 艦 吳 楠
(貴州師范大學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25)
目前我國正在全面實施教育精準扶貧資助政策,為了精準落實學生扶貧資助政策,貴州省根據(jù)《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zhàn)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出臺了相關辦法[1],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也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nóng)村貧困學生資助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的實施辦法》來推進政策的實施[2]。這些文件雖然說明了精準認定貧困生的具體辦法和條件以及實施精準資助的具體措施,但是學校在具體落實和執(zhí)行政策的時候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如何有效執(zhí)行教育扶貧精準資助政策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育精準扶貧政策如果在高校得到合理實施,會促進貧困生更加專注地學習,為貧困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同時推動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了使該政策在高校有效實施,筆者利用訪談法收集資料并整理分析出高校實施該政策的現(xiàn)狀,然后調(diào)查研究找出在教育扶貧中未能精準資助貧困生的原因,最后根據(jù)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為了獲得真實的原始資料,整體把握教育扶貧資助政策的精準度,研究采用了訪談法,即通過調(diào)查訪談具有代表性的被訪者獲得教育扶貧資助相關的最初研究資料,然后對原始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得出教育扶貧資助精準程度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對策。
研究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方式對受訪者進行調(diào)查,被訪談的對象中1號、4號、5號、7號、8號訪談者采取面對面的方式,2號、3號、6號受訪者通過電話訪談。為了全面了解教育扶貧資助精準度的問題,研究對象既有曾經(jīng)獲得精準扶貧資助的學生也有曾經(jīng)申請資助沒有通過的學生;既有貧困建檔立卡生也有非建檔立卡生。因為教育扶貧政策中的資助對象不包括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同時貴州省G大學沒有專科生,因此訪談對象限定為在校本科生。
訪談對象的基本情況:7號、8號兩名受訪者是大學一年級學生,都是貧困建檔立卡的學生,其中7號受訪者曾經(jīng)獲得扶貧精準資助;5號、6號受訪者是大學二年級學生,兩名都不是貧困建檔立卡的學生,其中5號受訪者曾經(jīng)獲得扶貧精準資助;3號、4號受訪者是大學三年級學生,其中4號受訪者既是貧困建檔立卡的學生又是曾經(jīng)獲得扶貧精準資助的學生;1號、2號受訪者是大學四年級學生,兩名都是貧困建檔立卡的學生,其中1號訪談者曾經(jīng)獲得扶貧精準資助。
為了準確掌握教育精準扶貧在高校的實施現(xiàn)狀、在實際操作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以及根據(jù)受訪者的回答內(nèi)容分析整理出當前問題的改進建議,研究的基本過程如下:
第一, 訪談前。確立教育精準扶貧政策在貴州省G大學實施情況的訪談提綱,用目的型抽樣抽取貴州省G大學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每個年級分別有兩名學生參與訪談,然后與研究者確定研究關系并選取一個安靜的自習室,在受訪者空閑的時候進行一對一訪談。由于受訪者時間安排的問題,筆者將訪談方式分兩種,前期面對面訪談了5位學生,后期電話訪談了3位學生。
第二, 訪談中。在正式訪談開始前,研究者與受訪者大約有10分鐘的“熱身階段”,訪談的內(nèi)容是關于學生的學院、年級、班級等問題,以便緩解雙方的緊張氣氛。在訪談過程中,追問環(huán)節(jié)也非常重要,比如針對受訪者目前了解的高校資助政策,可以繼續(xù)追問對教育精準扶貧的了解情況以及這一政策在班級中的實施過程,就會更清楚地了解這一政策在高校的實施現(xiàn)狀。
第三, 訪談后。根據(jù)受訪者錄音內(nèi)容,將錄音轉(zhuǎn)化為文字形式,并將文本內(nèi)容劃分為教育精準扶貧政策在高校的資助現(xiàn)狀、目前該政策的扶貧對象認定標準以及高?,F(xiàn)存資助形式的3個維度,以此發(fā)現(xiàn)高校的教育精準扶貧政策在實際操作中未精準資助貧困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
我國教育部、財政部結合實際制定了具體的貧困生認定細則和管理辦法等。貴州省高校大學生的資助情況符合國家相關政策,資助工作現(xiàn)狀主要為貧困生的認定程序相對規(guī)范、資助對象的確認缺乏客觀性以及認定標準基本明確。
貴州省的高校對貧困生進行認定基本采用統(tǒng)一的認定程序,以貴州省G大學為例,貴州省G大學《關于組織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的通知》中明確了貴州省G大學教育精準扶貧資助對象的學生的認定程序[3]。每學年由學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學院認定工作小組和班級認定評議小組負責相應的工作,未獲得過教育精準扶貧資助學生申請認定貧困資助的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貴州省教育精準扶貧資助對象的認定流程主要步驟是:
第一,申請。凡持有精準扶貧“貴州省貧困戶登記卡”的學生,可以向?qū)W院提出申請,填寫“貴州省精準扶貧資助申請表”,并提交“貴州省貧困戶登記卡”、本人身份證(或戶口簿)、學生資助卡(學生一卡通)。
圖1 貴州省教育精準扶貧資助對象的認定流程
第二, 審查。學院根據(jù)學生提交的申請材料,對學生受助資格進行審查,并將審查通過的學生信息填入“貴州省2016—2017學年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申報名單匯總表”。
第三, 公示。學院在確定本院新申請的精準扶貧受助學生對象后,在全院范圍內(nèi)對學生名單進行為期3天的公示,公示后報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通過對貴州省G大學的貧困生進行訪談,在認定程序規(guī)范的情況下批準有建卡貧困檔案的貧困生享有教育扶貧資助權利。
4號受訪者是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的一名大三學生,她說:“大二時,我們班級有一位學生,家里發(fā)生了突發(fā)情況導致整個家庭沒有了收入來源,但是由于他家不屬于貴州省的貧困建檔立卡戶,因此最終沒有獲得教育精準扶貧資助。同時,大一那年我在申請貧困認定時,學院公示受助名單大約3個工作日,而在兩周后,我才聽同學說名單里有我的名字。還有一些學生在議論某位學生家庭經(jīng)濟條件是不錯的,結果公示后,反對的學生竟然沒來得及向?qū)W院提出來?!?/p>
由此可以看出,扶貧對象認定過程中存在兩點問題:第一,真正的貧困生可能因為家庭原因或者政府相關部門的某些原因沒有建立建卡貧困戶的檔案而導致該貧困生無法參與教育扶貧對象的甄選,這對于真正貧困又沒有建立貧困檔案的學生是不公平的。第二,學院審核完畢后的公示期只有3個工作日,公示時限太短,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提出異議以及根據(jù)學生意見進行調(diào)整的時間。同時,公示范圍不廣導致學生不能及時了解自己是否被資助。
貴州省部分高校有一定的自主認定權,部分名額可以由院系相關部門和輔導員審核通過,并且每院系標準與方法也不一定相同。
7號受訪者提出“我們班級有45名同學,我們班精準扶貧資助名額的比例大約是3%,學院將具體名額發(fā)放給班委,班長會將這些名額的總資助金額按照不掛科、有建卡貧困檔案的標準平均分配給這些同學。但是我聽說有個別學院是輔導員將名額分配給班長,班長將名額告訴班上每位同學,再由同學商議之后自行分配”。
通過上述訪談發(fā)現(xiàn),貴州省高校貧困生的認定方法以主觀判斷為主,大多數(shù)情況都由班長和輔導員負責,班級其余學生多數(shù)都不知情。因此,部分學生認為教育精準扶貧資助不是很公開、透明。
高校識別資助對象的依據(jù)是貧困生認定標準,貴州省高校貧困生的資助標準基本依據(jù)《貴州省教育精準扶貧資助實施辦法》制定[4]。貴州省普通高校本、??茖W校和普通高中的貧困生資助項目和標準,見表1。
表1 資助項目和標準
資助對象已享受政府、學校提供的相同資助項目,不應再重復享受相應的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項目,如免費師范生、免費定向生不再享受免(補)學費[5]。
非貧困生沒有貧困建卡戶的檔案或者相關材料證明家庭經(jīng)濟困難,但還是和貧困生一樣能夠申請資助,從而導致有少部分家境優(yōu)渥的學生獲得了資助資格。
正如2號受訪者所說的“就我看來,符合貧困生標準的只有3人,但是有18人申報。在大學進校的時候參加申請的學生大約有3/4,有四五名同學的生活費在2000~3000元不等,他們每個月都會出校門逛街、吃飯、看電影等,還會經(jīng)常網(wǎng)購昂貴且不常使用的東西。我們的認定方法就是班級干部們認為誰是貧困生,便推選出來,然后進行演講。沒有申請資助的同學就會在聽完演講之后給貧困申請學生投票,部分學生不是根據(jù)申請者的實際家庭經(jīng)濟情況投票,而是因為和某位同學關系好就投票給他?!?/p>
根據(jù)受訪者訪談回答的內(nèi)容資料分析,扶貧對象認定不精準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學生不誠信;其二,學校在審核學生材料的時候不夠細致,導致無法甄別出假貧困證明材料;其三,確認程序不透明、不合理,學校制定的標準不夠完善。學校沒有根據(jù)學生的真實消費行為深入地了解學生的真實家庭情況就片面得出結果。
高校學生作為教育精準扶貧資助對象的主體,他們既是教育精準扶貧資助的申請者,又是促使家庭依據(jù)條件建檔立卡的傳遞者,因此他們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6]。一部分貧困生因為申請程序復雜,因需要準備較多材料而延誤申請時間,還有一部分學生害怕自己困難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和部分隱私被曝光,就主動放棄申請資助。他們不了解教育精準扶貧資助政策,并且對這一政策的認識程度不夠。高校學生這種思想認識的不精準,導致國家的資助政策不能順利落實到位,使高校沒有真正做到精準資助、精準扶貧。
資助效能是資助工作達到的預期效果,也就是資助的有效性[7]。
5號受訪者說:“據(jù)我所知,學校的勤工助學資助途徑也很少,補助也不高,每月200~300元不等。另外,還有一種學生活動,具體情況我也不清楚,就是每月會有一筆錢到某一個學生的銀行賬戶。對于學校獎學金方面,建材學院的獎勵制度與其他學院有些不同,會根據(jù)上下學期績點算平均成績,然后再加上學生的綜合測評分,以此確定獲獎對象。但是學校心理咨詢室或者輔導員沒有專門從身心方面關愛貧困生?!?/p>
目前,國家最常見的資助就是利用資金對貧困生進行救助。國家資助雖然在經(jīng)濟上救助了一部分學生,給部分家長減輕了一些經(jīng)濟壓力,但是在學生的精神層面所起到的作用不明顯,一些學生會利用自己獲得的金錢進行揮霍卻并沒有感恩心理,這樣的學生在精神上是貧瘠的。
為了精準確認扶貧對象,高??梢圆扇∫韵聨c建議:
(1) 高校應嚴格審核學生資料,這些資料信息應該與全國扶貧信息網(wǎng)絡系統(tǒng)的信息同步更新,學生的貧困信息每一年都需要更新。
(2) 輔導員可以跟蹤查詢學生的校園一卡通消費情況,通過室友、同學了解學生的消費情況,以期實現(xiàn)動態(tài)管理。
(3) 輔導員可對建檔立卡學生的家長進行抽樣調(diào)查,一對一訪談或者電話交談,與家庭居住地居委會聯(lián)系并核實其家庭經(jīng)濟真實情況,使學生成為誠信的扶貧對象[7]。
為了使貧困學生可以受到精準資助,高??梢圆扇∫韵麓胧?/p>
(1) 教師需要勸說某些符合申請條件的貧困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精準扶貧資助的評選。鼓勵他們在評選中良性競爭、誠信評選,合理處理獲得資助的費用,同時心懷感恩,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
(2) 學校心理咨詢老師可以對貧困生進行個體訪談,深入了解貧困生的身心健康狀況并對其進行正面疏導教育,使其明白資助是一時的,受到良好教育才會影響自己的一生。
(3) 高??梢哉覍ぁ半[形資助”方式。例如學生在食堂消費次數(shù)超過60次,每月的一卡通消費總金額低于180元,滿足條件的學生能夠不提交申請材料就給予額外補貼。
為了真正滿足貧困生的需要以及使貴州省的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高??梢允褂靡韵聨c建議:
(1) 從奧爾德弗的ERG理論出發(fā)精準資助高校貧困生,除了滿足貧困生生存需要外,盡可能滿足他們的關系需要與成長需要,即對貧困生的資助由資金化轉(zhuǎn)變?yōu)楸U匣?/p>
(2) 無償資助轉(zhuǎn)化為有償資助,消除貧困生因依賴資助而產(chǎn)生懶惰的心理行為。在寒暑假期間受助生可以到貴州省平塘縣、羅甸縣、長順縣、三都縣等貧困縣進行支教活動、志愿服務、科學幫扶貧困家庭等。
(3) 除了學校、政府參與精準資助外,也可以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吸引企業(yè)負責人或有名望的個人、校友等參與高校資助工作。
要提高高校精準資助的效能,就要嚴格對高校資助工作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是對高校資助工作有效性檢驗最直接的方法,即根據(jù)高校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改善情況、綜合素質(zhì)提高情況以及心理健康情況等來判斷高校資助工作的成績優(yōu)劣。這是一種以學生為本并且以學生的進步為指導方向的評估方式,這樣的考核更能充分體現(xiàn)高校資助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目前,國家教育資助政策在往師范類、農(nóng)學類專業(yè)的學生進行傾斜,這樣的傾斜范圍還比較小,傾斜程度也還不夠[8],應該對某些特殊家庭的學生進行大力資助。每一個家庭的困難情況、困難原因、困難程度不同,國家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資助政策。從受訪者的回答可知,家庭成員老齡化情況突出、下崗失業(yè)家庭、天災人禍等不可控制因素而導致貧困家庭更應該受到關注,政策更需要向他們適當傾斜。
自從國家開始執(zhí)行教育精準扶貧政策以來,高校的貧困生資助情況還不能完全達到精準資助。目前,貴州省高校貧困生資助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扶貧對象認定方式、認定標準以及資助途徑的不精準等方面,如何使資助機制更加公平、合理、透明,一直都是資助群體關注的重點。雖然通過調(diào)查和訪談發(fā)現(xiàn),貴州省高校貧困生精準資助所采取的措施,如嚴格審核貧困材料、挖掘隱形資助途徑、保護貧困生隱私、加強學校資助工作考核等,只有國家、學校和資助群體攜手共同努力,才能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才能使教育扶貧資助政策實現(xiàn)精準資助、才能實現(xiàn)一對一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