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麗華
血液細菌感染是指入侵到血液循環(huán)中的致病菌通過生長繁殖產生毒素以及相關的代謝產物,進而引起急性全身性感染[1]。血液細菌感染患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臨床實驗室的診斷中,傳統(tǒng)細菌培養(yǎng)是主要的診斷依據,但是傳統(tǒng)細菌培養(yǎng)的報告時間相對較長,且陽性率低,影響臨床患者病情的診斷[2]。臨床發(fā)現超敏C反應蛋白(全程CRP)、白細胞(WBC)、中性粒細胞絕對值(ANC)聯合檢測血液細菌感染,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臨床科室住院患者的血培養(yǎng)結果。根據培養(yǎng)結果分為2組,分別為研究組1、研究組2,研究組1(血液細菌培養(yǎng)陽性患者):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41.53±6.12)歲,所有患者無外科手術患者,無腫瘤、血液病等疾病患者;研究組2(血液細菌培養(yǎng)陰性且發(fā)熱患者):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41.48±6.07)歲,患者臨床體溫檢測均高于38.5℃,選取同期體檢健康的4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41.51±6.09)歲,上述患者的WBC計數均在(3.50~9.50)×109/L內,且無肝功能異?;颊?。
研究中應用的儀器包括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由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產)、分析儀原裝配套試劑,每天常規(guī)低、中、高值質控;全自動細菌鑒定儀(德靈Auto SCAN-4),血培養(yǎng)儀(美國BD公司,BACTECTM9120),配套血培養(yǎng)瓶;全程CRP檢測儀(深圳國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全自動特定蛋白檢測系統(tǒng)),原裝配套試劑、質控液以及校準液。研究方法如下:(1)研究組1、研究組2的檢測方法:在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療前,采取無菌的方式抽取患者靜脈血成人5~10 ml或兒童2~3 ml于BD配套血培養(yǎng)瓶中,并將其均勻混合后,即刻送檢,置入溫度為37℃的培養(yǎng)箱中予以培養(yǎng)觀察。送檢血培養(yǎng)同時予以血液常規(guī)檢測以及全程的CRP檢測。對照組檢測方法:無菌抽取體驗者靜脈血液2~3 ml予以血液常規(guī)檢測以及全程的CRP檢測。上述所有的檢測方法均按照儀器的操作說明書進行,血細胞分析儀根據程序要求予以校正、質量控制、維護等,要求全程CRP檢測、血常規(guī)檢測必須在1 h內完成。
表1 細菌檢測結果(n,%)
表2 三組研究對象的CRP、WBC、ANC檢測結果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分析本次研究中的數據結果,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三組比較采取方差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組研究對象細菌檢測結果顯示,細菌菌株數共為61株,分別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球菌、大腸埃希氏菌、毛霉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棒狀桿菌等,其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約占29.51%,其次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約占24.59%,詳細數據見表1。
對三組研究對象的各指標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1的CRP、WBC、ANC指標結果均比研究組2、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2。
血液細菌感染患者臨床主要特征表現為寒戰(zhàn)、關節(jié)痛、高熱等,部分患者出現感染性休克[3]。中性粒細胞絕對值(ANC)、白細胞(WBC)等均為臨床細菌診斷中的重要指標,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細菌診斷中[4]。近幾年,血清C反應蛋白(CRP)也被作為細菌感染的敏感指標之一,其原因是CRP屬于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可以直接參與到微生物的清除[5]。與CRP檢測比較,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的敏感性更強,可以有效的反應急性炎癥的具體程度,因此在臨床中也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6]。
相關報道顯示,當患者發(fā)生血液細菌感染時,其體內的WBC以及ANC可以快速的上升,此時,中性粒細胞則會發(fā)揮吞噬的作用,殺滅病原微生物,引起機體的免疫應答反應[7]。研究中,研究組1的ANC升高高于其他指標比較,說明對于血液細菌感染的敏感度方面,ANC的效果更好,其次為CRP,其原因是發(fā)生細菌感染時,靜脈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會出現桿狀核增多、空泡變形、核左移等情況,C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相反應蛋白,可以與肺炎球菌莢膜C多糖物質反應,如果體內出現炎癥或者組織細胞發(fā)生破壞,則其濃度會表現為迅速上升狀態(tài),當炎癥消除或者組織細胞修復后,則C反應蛋白會逐漸下降。
CRP雖然是一種非特異性物質,當發(fā)生血液細菌感染后,對細菌感染、恢復期的監(jiān)測仍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8]。在研究中,檢測的細菌有很多種,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約占29.51%,其次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約占24.59%,研究組1的CRP、WBC、ANC檢測結果均比研究組2、對照組高(P<0.05),由此可以說明,對于細菌感染患者,聯合應用全程CRP、WBC、ANC檢測對早期血液細菌感染的診斷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且該檢測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方便等特點,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血液細菌感染的早期診斷中,聯合應用全程CRP、WBC、ANC檢測,可以予以疾病定性,為臨床醫(yī)師的診斷提高了方向,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可用于臨床血液細菌感染診斷中。
[1] 潘亞萍,沈繼錄,徐元宏,等. 不同感染性指標在血流感染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6,16(5):571-577.
[2] 劉艷麗. PCT、hs-CRP、WBC及NEUT在肺部感染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 解剖學研究,2017,39(1): 54-57.
[3] 馮賀強,張彩紅,李玉芬,等. PCT與hs-CRP和WBC及NEU聯合檢測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細菌感染中的應用價值[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0): 4681-4684.
[4] 鄭祝齡. 白細胞聯合C反應蛋白檢測在小兒支氣管哮喘合并感染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 臨床肺科雜志,2016,21(6): 1003-1005.
[5] 何萬濤,吳雪梅,趙云紅,等. 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患兒腦脊液及血中白細胞計數、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變化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8): 4219-4221.
[6] 吳奎海,伍啟康,李煒煊. 布魯菌感染患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和血沉等炎性指標研究[J].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7,27(3): 363-365.
[7] 郭健蓮,劉惠娜,肖斌龍,等. 降鈣素原與高敏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細菌感染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10): 748-751.
[8] 任磊,劉霞,周啟立,等. 聯合全血超敏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在兒童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價值[J]. 河北醫(yī)學,2016,22(1):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