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斑子
2017年8月7日,國內(nèi)外許多知名媒體不約而同地發(fā)布了一則令人悲傷的訃告:一只名叫夏特克的雄性紅毛猩猩去世了,享年39歲。它的死之所以引發(fā)全球媒體的廣泛關(guān)注,不僅因為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只上過大學的猩猩,還因為它是一只命運曲折的傳奇“明猩”。2011年上映的好萊塢大片《猩球崛起》中,那位會打手語的紅毛猩猩智者Maurice,夏特克正是它的原型之一。
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1977年出生的夏特克正好趕上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大猿研究的“大躍進”時期。那時,心理學界和動物行為學界篤信行為主義,認為人腦是一個黑箱,思維是單一維度的白板,包括語言在內(nèi)的所有行為都是通過來自外界的不斷獎賞、懲罰而逐漸習得的。
夏特克就是為人類研究而生的,它降生的地方不是鳥語花香的野外,而是美國亞特蘭大的耶基斯靈長類研究中心。它是紅毛猩猩僅有的兩個分支——婆羅洲猩猩和蘇門答臘猩猩的混血兒,兩者都是珍稀的品種。
夏特克6個月大的時候,美國田納西大學人類學家琳恩·邁爾斯來到研究中心請求領(lǐng)養(yǎng)夏特克。她說:“我希望可以把夏特克帶走,把它當作人來撫養(yǎng)?!碑敃r琳恩正打算研究一個新課題,看看人類行為究竟是先天遺傳的,還是后天習得的。研究中心覺得琳恩的課題對靈長類動物的研究有很大的價值,就答應了她的請求。
就這樣,夏特克被帶到人類世界,開始了長達8年的人類生活。琳恩成了它名義上的母親。她給它包上尿布,穿上連體衫,讓它睡嬰兒床,用奶瓶喂它牛奶。夏特克甚至有自己的私人醫(yī)生,而不是獸醫(yī)。
和琳恩一起生活不久,夏特克便展示出自己超常的智力。它能敏銳地感受到身邊人的情緒變化,也懂得表達自己的感情。比如被表揚了,它就會興高采烈,開心地蹦蹦跳跳;如果被批評了,它則會做出垂頭喪氣、一臉委屈的表情。
由于紅毛猩猩的身體結(jié)構(gòu)和人類不大相同,所以夏特克無法學習人類的語言。為了方便溝通,琳恩在夏特克稍大的時候開始教它手語。夏特克學會的第一個手語是“要食物”。一開始,琳恩給它喂食時會把手放到自己的唇邊向它示意接下來將會給它食物。琳恩示范了幾次后,夏特克也會把手放到唇邊,表現(xiàn)出自己想吃東西的樣子。最初琳恩以為這只是意外,或許沒兩天夏特克就會忘記。但后來,夏特克每次想吃東西時都會做出這個動作,琳恩知道它是真懂了。這時的夏特克,不過是個8個月大的小猩猩。
出乎琳恩意料的是,夏特克僅用兩周時間便學會了“蘋果”“玩具”“食物”等數(shù)十種手語表達。更神奇的是,對于沒學過的詞,它還會觸類旁通地自己創(chuàng)造。比如它從未學過“番茄醬”這個詞,但表達的時候它會用手比畫“番茄”和“牙膏”來表示番茄醬。
在琳恩的悉心教導下,小小年紀的夏特克已經(jīng)能夠記住去快餐店的路,會打掃自己的房間,甚至可以在琳恩開車時充當“導航”。
夏特克一天天長大,它需要再次挑戰(zhàn)自我,那就是深度融入人類社會。夏特克4歲時,琳恩把它帶到她任教的田納西大學上課,讓它像人一樣參加社交活動。同學們都很喜歡這個可以進行簡單交流的小家伙,學校也就干脆承認了夏特克的大學生身份。
當然,是學生就要考試。每到期末,夏特克就要參加一次特殊的期末考試,包括用手語表述不同物件、辨認顏色和使用工具,它的考試成績從來都是優(yōu)秀。最后,夏特克和人類大學生一起,出現(xiàn)在田納西大學的畢業(yè)年鑒中。
為了讓夏特克更好地融入社會,琳恩還教會它錢的概念。如果給它硬幣,它會在口渴的時候,自己去售貨機買飲料。開車出去加油時,它會主動遞錢過去。平常在家里,琳恩使用小鐵環(huán)來代替錢,讓夏特克幫忙做家務,或者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如果夏特克有想要的玩具、想吃的食物,都可以用小鐵環(huán)跟琳恩換。于是,夏特克不僅學會了自己收拾房子,有時還會幫鄰居撿垃圾掙錢。到最后,夏特克居然有了存錢的概念,它會用杯子把琳恩獎勵的小鐵環(huán)裝起來,最后用攢下的小鐵環(huán)跟琳恩換一輛自己向往已久的三輪車,然后歡快地騎了起來。
8年的時間,夏特克從一只孱弱的小猩猩長成一只健碩威猛的青年猩猩。它很享受人類的陪伴,而琳恩也階段性地完成了自己的課題,證明人類的社會化行為是可以習得的。
后來,許多曾經(jīng)和夏特克一起上大學的人類學生在畢業(yè)后都紛紛離開校園自力更生了,夏特克依然被留在田納西大學“深造”。但是漸漸地,夏特克的校園生活變得有點復雜,它開始偶爾在校園里惹點小麻煩。它的手指非常有力,可以靈活使用工具拆散鐵絲網(wǎng),甚至砸壞門鎖,隨心所欲地在校園里走來走去。同時,因為它的個頭越來越大,許多學生都很害怕它——畢竟即便是人類最頂尖的格斗高手,在發(fā)飆的成年猩猩面前也撐不了一分鐘。在校園之外,夏特克有時也會招來非議。路上的司機會被車里的猩猩嚇到,有時候琳恩不得不駛離公路,以避免造成事故。律師也擔心,如果夏特克引發(fā)一場連環(huán)撞車事故,學??赡芤怨偎尽?/p>
1986年 2月 15日,校園“小霸王”夏特克最終犯下了讓它慘遭人類社會驅(qū)逐的“罪行”。根據(jù)當?shù)孛襟w的報道,夏特克當天下午在田納西大學圖書館門前的臺階上“襲擊”了一名女學生——“夏特克趁這個學生不注意,突然撲向她”。雖然女生并未受到嚴重傷害,但學校已經(jīng)下定決心要“開除”夏特克了。盡管琳恩為了夏特克四處奔走,說盡好話,最后夏特克還是被送回它出生的研究中心。在那里,它被當作具有攻擊性的大型動物關(guān)在一個逼仄的籠子里。
作為一只猩猩,夏特克懂得的“人生道理”已經(jīng)算多了,但它依然沒法過好這一生。琳恩的同事,同時也是陪伴夏特克多年的另一位人類學家安·索思科姆得知此事后也萬分感慨:“我無法想象他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生活,現(xiàn)在又全部失去會是怎樣的感受?!焙髞?,琳恩也是在多次爭取之下,才被允許到研究中心見夏特克一面。她對媒體說,她看見夏特克無精打采、一動不動地蹲在籠子里。
此后,便開始有媒體聲稱夏特克得了抑郁癥。而多年后,當琳恩再次有機會去探望夏特克時,她幾乎認不出它來了:“那是20世紀90年代初,我見到它時,它拖著笨重的身軀掙扎著走出圍欄,然后就癱在我面前?!?/p>
透過以夏特克為主角的紀錄片《上過大學的猩猩》的鏡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在研究所里,琳恩努力用手語跟夏特克解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而夏特克則用手語回復:“琳恩媽媽,去取車,要回家?!绷斩魅讨蹨I問它有沒有生病,夏特克回復:“痛。”她問它哪里痛,它回復:“感情?!?/p>
后來,琳恩擔心它的抑郁癥加重,會影響到它的生命健康,于是努力想辦法幫它改變生活環(huán)境。在研究中心的籠子里被關(guān)了11年后,1997年,夏特克終于被轉(zhuǎn)移到亞特蘭大動物園。
剛開始,夏特克在動物園生活得不習慣,它不覺得那些與它生活在一起的紅毛猩猩是它的同類,它將其他猩猩稱作“紅毛狗”。在被人類社會驅(qū)逐之前,琳恩曾問過它覺得自己是人類還是猩猩,它的回答是:“猩猩人?!贝蟾攀橇晳T使然,夏特克在動物園里最初認可的朋友也是人類。動物園的工作人員會用手語和它交流,它也會和工作人員玩以前常玩的花錢游戲,用一些小鐵環(huán)來換取自己心儀的玩具和零食。
同時,夏特克還會在動物園里畫畫,或者說它會玩紙和筆。如果工作人員把這兩樣東西給它,碰巧它心情不錯,它就會即興發(fā)揮。畫完后它會把手一伸,做出一個求食的動作,然后打“糖果”的手語。如果這時給它一些獎勵,它會把“畫”遞給工作人員。后來夏特克學聰明了,它明白人類想要它的畫,知道自己在這場談判中處于強勢地位,于是把自己的畫撕成一條條的,想用每一條來換一份獎勵。
后來,在動物園的悉心照料下,夏特克之前因長期囚禁留下的后遺癥逐漸痊愈,它慢慢地融入了紅毛猩猩的群體。它與動物園里的一只蘇門答臘紅毛猩猩Madu結(jié)成夫妻,并拉扯大4個養(yǎng)子、養(yǎng)女。
不過,在有些媒體的報道里,夏特克在動物園里的生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比如有媒體提到夏特克的手語能力退化,因重度抑郁被注射藥物,行為孤僻不合群……但亞特蘭大動物園的工作人員隨后向媒體表示,這些并非事實。而且因為琳恩女士一直想把這位“明猩”要回去,為了借輿論造勢,也免不了在媒體面前渲染夏特克的“慘狀”。
不管怎樣,夏特克最后活到了39歲,在紅毛猩猩中已屬高壽,它這一生足夠漫長,也足夠傳奇。站在人類的角度看,夏特克的一生是值得驕傲的,它走了一條同類沒有走過的路,為人類的科學研究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對夏特克來說,如果有選擇,這是不是它最想要的一生呢?
很遺憾,它沒有選擇。1977年的那個冬天,它在研究中心一降臨人世,便已被打上了一個陪伴它一生的隱形標簽——人類科學研究的“實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