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1年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要求從整體上把握歷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講述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歷史學習,積極參與歷史教學活動。根據(jù)這兩點要求,在初三歷史復習課中,需要讓學生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關鍵詞:初三復習課;教材整合;以學定教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要求學生“力圖從整體上把握歷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講述歷史知識。特別要注意歷史發(fā)展的縱向聯(lián)系、同一歷史時期的橫向聯(lián)系、歷史發(fā)展的因果聯(lián)系、歷史現(xiàn)象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歷史學科知識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聯(lián)系和滲透等。”在初三歷史復習中特別是二輪復習中,我們必須要將每個獨立的歷史知識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們能夠把握每個知識點的縱向和橫向聯(lián)系。
在初三歷史復習中最大的弊端就是老師說得過多,學生動得太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就是教給學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維活動?!彼越處熼_展教學設計時,應著眼學生主體,兼顧文本特點,設定教學內容,堅持以學定教。
如何在初三歷史復習中既能將教材進行整合,又能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現(xiàn)筆者就《資本主義的萌芽與建立》為例,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依據(jù)教情,重組教學內容
歷史教學中,歷史知識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特別是到了初三復習課中,這一特點則更為突出。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則應該根據(jù)學情和教學內容將知識點進行
整合。
本課課題為《資本主義的萌芽與建立》,根據(jù)課題,筆者根據(jù)人教版教材,將以下知識點進行了整合: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美國獨立戰(zhàn)爭、法國大革命。如果只是將這些知識點進行羅列,而不理清它們之間的關系,那么對于學生來說并無用處,所以作為老師應該要找到貫穿知識鏈的“繩”,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思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所以筆者在講授知識點之前,將知識點用“專題解析”這根繩串聯(lián)起來。本課專題解析為“近代化就是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變遷的過程,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yè)化和政治的民主化。16世紀的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和經濟基礎。從17世紀中期開始,英、美、法相繼爆發(fā)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tǒng)治,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道路?!边@個專題解析如何使用,筆者在課堂中做了如下安排:在本課導入時,筆者設計的問題為:請大家根據(jù)本課的課題說說看我們歷史教材中有哪些大事件屬于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加強呢?此時學生一般不能將主要事件回答完整,所以筆者選擇了讓學生齊讀專題解析的方法,在專題解析中找出與本專題相關的大事件。通過此方法,學生基本能夠將一些大事件與本課課題相聯(lián)系起來,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知識點存在。
教師的備課過程是對教材的重組,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基礎,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平時的教學就要踏踏實實地從教材處理入手,挖掘出教材設置中的技巧,真正實現(xiàn)對教材的有效整合。
二、依據(jù)學情,堅持以學定教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就是教給學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維活動?!比绾卧诔跞龤v史復習中既能將教材進行整合,又能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我們教師必須提供一些有效的材料,精心設計能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交流的“導學案”?!皩W案”中學習目標的設定為學生指明了學習的方向,因此,目標的設定要準確、精煉,指令性、探索性強,學習目標可以用問題式的,問題式的學習目標更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學生自學的目標更
清晰。
在教學中有時候學生不一定按教師的預想去學習,并且每個學生掌握情況和老師預設的也不一樣,這個時候,老師就需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識。所以在本節(jié)課開始前,筆者設計了預學案,讓學生在課前填好,掌握關于這些知識點的基礎知識。在掌握這些以后,下面就通過學生在課堂中反應出來的薄弱點進行具體分析,學生們基本都掌握的知識點在初三二輪復習中則可簡單
帶過。
從本課具體分析而言,在學生從專題解析中找齊大事件后,是我直接講解這些大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還是由學生自己找聯(lián)系呢?我選擇了后者。如何讓學生自己找聯(lián)系并且老師還能看出學生掌握得哪些不足,筆者在導學案中設計了一份時間軸,想通過觀察學生們大事件的填寫情況,來進行教學的重點。
(導學案中的時間軸)
根據(jù)學生的填寫及講解,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會將書本上講過的知識點——啟蒙運動遺忘,所以針對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及美國獨立戰(zhàn)爭、法國大革命之間的關系進行重點講解。這樣根據(jù)學生遺忘較多的版塊進行重點講解,提高了課堂效率,讓復習更有針對性。
在講到資本主義制度確立時期三場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意義時,如何避免我過多講解,讓同學們自己探究?筆者為此設計了問題探究,通過完成材料題這樣的任務,讓同學們自己總結共同意義,而不是我單純地講解。對于從材料中進行總結較為困難的同學在以后的教學中則需重點關注他們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
能力。
材料一: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為發(fā)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人教版《世界歷史》教科書
材料二:戰(zhàn)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實現(xiàn)了國家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
——人教版《世界歷史》教科書
材料三:革命徹底摧毀了封建統(tǒng)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人教版《世界歷史》教科書
請回答:
(1)上述三則材料分別是哪三次歷史事件的影響和意義。
(2)分別寫出這三個歷史事件開始的標志。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歷史事件分別由誰領導?
(4)請你總結這三次革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導學案中的問題探究)
根據(jù)學情制訂了明確的目標導向后,教師在課堂上把探究的空間還給學生,教師只要適時介入,順學而導。通過精問巧導,促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維過程的同時,適時提煉出學習方法,使學生知識情感自然連接,由知識到技能順利過渡,不僅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還為今后的學習總結了高效的學習方法。
三、優(yōu)化方法,提高教學效能
作為老師,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就是提高課堂中的教學效能。如何提高教學效能,從本示范課中就能看出首先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素養(yǎng),然后需要深入解讀教材、整合知識點,并優(yōu)化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式。在以后的教學中,筆者認為教師需做到以下幾點:
1.把握教材特征,將歷史知識體系化
教師應深入理解教材編寫的目的和導向,踏踏實實地從教材處理入手,從小處入手,挖掘出教材如此設計的原因。吃透教材后,教師應根據(jù)學情,將一些學生記憶難度較大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使學生理解分散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讓學生記憶更加方便,自然提高了教學效能。整合教材不僅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更是教育優(yōu)化的進步表現(xiàn),故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對此充分
應用。
2.把握學生特征,將歷史考點紙質化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作為教師,特別是初三年級的教師,我們不能忽視考點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將考點紙質化。我們可以選擇導學案、默寫等方式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再根據(jù)掌握情況進行教學。
3.加強團隊力量,將智慧凝聚起來
在本次制作導學案的過程中,筆者得到了歷史備課組的大力支持。所以在平時的備課和上課過程中,單靠“單打獨斗”很難獲得成功。備課組活動的有效開展,有利于增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它能培植一種教師間互相學習、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的教研氛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推廣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縮短新教師成長的周期。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強團隊協(xié)作。
總而言之,無論是初三復習課還是新授課,我們教師都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確立一節(jié)課的教學立意和課堂邏輯。將書本內容進行整合,幫助學生理清課與課、單元與單元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不貼標簽,不灌結論,鼓勵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又有客觀、理性的分析和梳理。相信通過教師課前對教材的整合,教學中的以學定教,歷史教學一定會有長足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蔣立蘭.優(yōu)化教學設計 使歷史課堂鮮活而生動[J].學周刊,2017(5):115-116.
[3]蘇大新.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0,66.
作者簡介:楊倩(1989.10—),女,江蘇南京人,漢,本科,歷史(師范),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歷史教學。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