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萍
(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列主義教研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556000)
在當代,我們經常會頻繁地提到“實踐”,甚至有些人正在“實踐”,而不知道自己是在“實踐”;可能還有一些人沒有做“實踐”,他自己認為是在“實踐?!钡降自鯓拥幕顒硬攀恰皩嵺`”, 可能很多人很懵懂,這樣不利于他們真正去實踐。在現代語境中,我們也高度頻繁地使用“實踐”,到底“實踐”是怎么一回事,在這里,我們從哲學的視域來解讀“實踐”及其系列重要的問題。首先,要理解實踐的含義;其次,要掌握實踐有哪些基本要素,還有實踐的基本形式;再次要了解實踐的有哪些基本特征,實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實踐的重大作用;最后,我們一定要理解并掌握實踐與理論的辯證關系。了解領悟了實踐含義、要素、形式、環(huán)節(jié)等之后, 就會明白人類的怎樣的活動才是真正的實踐。人的存在方式,為什么是實踐。
在現代語境中,我們經常頻繁地提到實踐,在生活中很多人對實踐有他自己的見解,但是,沒有真正領悟實踐。從哲學的視域去解讀,可能對他們有所啟示,畢竟實踐也是哲學術語,這樣就從專業(yè)的角度來闡釋現代生活中的實踐問題。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實踐的定義一般是這樣表述的:“實踐是人能動地改造物質世界的對象化活動?!睆膶嵺`的定義表述中我們找到兩個關鍵詞,一是“能動地”,二是“物質世界”。要想理解實踐的定義,我們必須理解這兩個哲學術語及與其緊密聯(lián)系的哲學術語。首先,我們要理解“物質”這一哲學基本概念。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體系中最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就是“物質”了。學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一般知道,馬克思主義的俄國繼承者列寧給“物質”下了一個非常經典的定義:“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1]物質范疇其實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世界本質及其基礎的最高概括和抽象,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物質概念是唯物主義理論大廈的基石。在這里,我們有必要了解與唯物主義哲學物質概念相對應的概念,它就是“意識”,我們需要理解它,這樣才能明白實踐的定義。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一般這樣來表述意識的含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與屬性,并且依賴于人腦這種無比高度完善的物質器官。通常,從本質上看,意識一定是物質世界在人的腦中的主觀映象?!鞭q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認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物質的東西而已?!盵2]這是馬克思本人的話,它表明:“意識他所反映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它所反映的內容是客觀的?!睆囊庾R的具體內容看,意識是知識、情感、意志三者的的統(tǒng)一。我們了解“意識”的概念,這是為理解“能動地”這一詞打下基礎?!澳軇拥亍敝傅氖蔷哂兄饔^能動性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稱作“自覺能動性”。能動性屬于意識范疇,在實踐活動中,人的目的性、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就是屬于自覺能動性。通過以上對實踐定義中關鍵詞及其相關聯(lián)的哲學名詞的闡釋,我們已經領會實踐的定義了吧。
在對實踐定義的闡釋過程中,我們會頻繁用到“客觀”與“主觀”,“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哲學術語,再接下來對實踐的要素、特征、環(huán)節(jié)、作用等的解讀時也需要這些哲學術語,所以,在這里,我們有必要給大家解釋一下這些哲學術語的含義。物質的就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改變的;主觀的就是有意識的,可以以人的意識為改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一般認為:“客觀世界,就是指‘物質的、可以感知的世界’,就是人(世界上所有人)的意識活動之外的,一切物質活動的,總和。”從內容上來分,在馬克思主義者中就分成自然存在與社會存在這兩個部分。主觀世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是這樣認為的:“它是指人的意識的、觀念的世界,就是指人的大腦反映、把握物質世界的,精神活動的,總和?!敝饔^世界是抽象的世界,需要介質表達出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主觀世界不僅僅包括意識活動的過程,還包括意識活動過程中,它所創(chuàng)造的所有觀念,即是意識活動的成果?!庇纱丝芍?,實踐活動的對象是物質世界,就是指的是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通俗的說就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
我們可以想到,作為一項具體的實踐活動,首先,一定要有實踐的主體;其次,實踐的客體;再次,還有要聯(lián)系主體與客體的中介,否則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活動。這就引出了實踐的要素問題,所謂要素是一事物能夠成為該事物不可或缺的因素。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活動一定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它們分別是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客體、實踐的中介?!本褪钦f實踐要具有三個要素。我們從哲學的角度來理解實踐的三個要素的含義,是這樣的“所謂主體,就是指從事著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的人們。所謂客體,就是指人們的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其實,主體與客體,這兩個哲學范疇,是從人的活動的視角去考察人與世界的關系的。關于實踐的中介,馬克思主義哲學一般是這樣表述的指“實踐活動中,人們所運用的,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方法,及其人們所運用、操作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與方法,就是實踐的中介?!痹趯嵺`活動中是中介把實踐活動的“兩極”,即主體與客體現實地連接起來,形成主體與客體這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人的活動,如果缺少實踐活動的三個要素任一要素,此活動,就不是真正的實踐活動。
人類實踐活動的內容非常豐富多彩,形式也是多種多樣。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有三種基本形式,即生產實踐、社會交往實踐、科學實踐?!边@是從實踐活動的對象與特征來劃分的。所謂生產實踐,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這樣表述的:“人類處理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活動,就是生產實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物質生產活動。”由此可見,生產實踐活動主要反映的是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從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來分析:“生產實踐活動毫無疑問的是人類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實踐活動?!比祟悮v史上最先出現的實踐形式,理應是生產實踐。所謂社會交往的實踐,馬克思主義哲學一般是這樣表述的:“它是指調整與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活動?!鄙鐣煌膶嵺`活動主要反映社會中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生產實踐與社會交往的實踐關系緊密相連:“生產實踐決定社會交往的實踐;社會交往的實踐反映生產實踐,并且制約生產實踐?!瘪R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科學實踐,不但是指人們以觀察、實驗為內容的,科學活動,而且還指以科學創(chuàng)新為內容的實踐活動?!笨茖W實踐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推動人類向前發(fā)展的強大動力。科學實踐的作用是無限巨大的。
實踐活動形式除了以上三種基本形式之外,還有教育活動、文化藝術活動、醫(yī)療衛(wèi)生活動、體育活動,各種服務行業(yè)的活動等。這些實踐活動形式都與社會交往實踐活動、生產實踐活動及科學實踐活動三種基本實踐活動形式相聯(lián)系。這些實踐活動形式是構成我們人類社會實踐活動整體不可或缺的方面。
可見, 人們的實踐活動形式可謂多種多樣,可以,從事物質生產的實踐、社會交往的實踐、科學實踐,教育活動、文藝活動、醫(yī)療衛(wèi)生活動、服務活動等等。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實踐活動具有三大方面基本特征,一是,客觀物質性;二是,自覺能動性;三是,社會歷史性?!蔽覀儚膶嵺`的定義就能夠分析出實踐的三大基本特征。首先,實踐的客觀物質性,我們是從實踐的主體與客體及中介構成實踐的三個要素,分析出來的。其次,實踐的自覺能動性,是從實踐的主體(人)來分析的,人的實踐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論的指導下有意圖、目的的活動,同時也是人把自己的本質力量施加到客觀對象的活動。再次,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簡單的認為“就是指人類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fā)展的實踐活動?!蓖ㄋ椎卣f,實踐具有歷史繼承性,我們能夠從實踐的中介,其中的生產工具的歷史演變軌跡來分析證明。
任何一項實踐活動,都要具有實踐的運行機制,即實踐的主體與客體在一定時間特定的空間處在一種相互作用的過程之中。實踐的運行機制邏輯地分為實踐目的的提出、手段的運用、實踐的結果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具備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一項具體的實踐活動才算結束。
實踐的作用,在這里,我們依然從哲學的視域來闡述。這里說的實踐的作用的實踐是指一般的實踐,是從各種實踐形式中抽離出來的抽象概念。“實踐改造自然,不僅僅是改變自然物的形態(tài),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物中貫注人的需要、目的和本質力量,使其從‘自在之物’轉化為‘為我之物’,從而創(chuàng)造出按照自在世界本身的運動不可能產生的事物。實踐改造世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創(chuàng)造世界的過程。實踐因此具有世界觀意義?!盵3]“實踐的世界觀意義首先體現在,實踐創(chuàng)造出一個與自在世界即對立又統(tǒng)一的人類世界?!盵4]人類社會的產生與發(fā)展何以可能?從哲學的視域來解答,就是通過實踐得以實現的。即是說實踐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本身。實踐是構成人的存在方式。
稍微知道一些哲學知識的人可能知道,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其實,實踐就是人的特有的運動,其它事物不具有的活動。人處在實踐活動中,這一獨一無二運動方式中就體現了人的本質。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出了對人的本質的論斷:“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5]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實踐的作用,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大腦受損傷的昏迷不醒的“植物”人還是人嗎?回答是否定的,因為“植物”人只有生理運動,不能做社會運動,既不能從事實踐活動,不能體現人的本質屬性,所以,可以說“植物”人不是“社會”人。
每一項具體的實踐活動都有它自己的作用,這是不言而喻的??赡艽蠖鄶抵袊硕贾馈凹埳险劚边@個成語故事的由來,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道理:實踐很重要,懂得再多理論,如果自己不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去實踐的話,理論不可能變?yōu)楝F實的。 接下來,我們應該思考一個問題:實踐與理論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關系?
最后,我們談談與實踐相對的又是緊密相聯(lián)系的一個哲學名詞,大家可能猜到了,它就是理論。簡單地說理論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反映,是屬于意識的。理論的載體或者說介質,主要是人的語言、符號和文字。人的理論從哪里來?答案是實踐。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決定理論,科學理論能夠指導人們的實踐。此種關系形成的哲學的又是邏輯的根據就是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實踐與理論的關系,還有一層關系:實踐是檢驗理論(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人類全部認識活動(認識活動之后,會有理論的產生)的基礎與出發(fā)點,認識依賴于實踐,實踐決定認識?!睘槭裁凑f實踐是人的認識基礎呢?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第一個原因,實踐是認識(理論)的來源。從哲學的視域來分析,那是因為,一是,認識(理論)產生于實踐的需要;二是,實踐為認識(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并且把這種可能變?yōu)閷崒嵲谠诘默F實。第二個原因,實踐是認識(理論)發(fā)展的強大動力。那是因為,一是實踐推動認識(理論)向前發(fā)展;二是,實踐為認識的發(fā)展提供可能性與其實現的必要性;三是,實踐歷史地促進了人類認識能力的不間斷發(fā)展,并改造了人的主觀世界。實踐與認識之間還有這樣的層進關系:第一、實踐是人的認識目的;第二、實踐是檢驗認識(理論)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通俗地說實踐是檢驗認識(理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
總之,實踐與理論的關系,像一個螺旋上升的圓圈:從實踐到理論,從實踐檢驗過的科學理論再到實踐,又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科學理論去指導實踐......循環(huán)往復,以致無窮。
本文,從哲學專業(yè)的視域,在現代語境來解讀實踐的系列問題,以期民族職業(yè)院校的大一學生,理解領悟實踐的系列問題,更好地做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引下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1] 列寧全集,中文2版,第18卷,[M] .13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 .112頁,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4]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M] .5版,88---89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