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山東聊城 252000)
村上春樹是日本文壇的著名作家,他的小說不僅受到日本讀者的喜愛,而且在其他國家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村上春樹文學作品中有著明顯的失落、空虛和孤獨,引起了讀者的共鳴。其中孤獨意識是村上春樹文學作品中的鮮明特征,是村上春樹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人們在孤獨的生活中借助死亡逃避、物質享受、回歸自然等方法尋找心靈凈土。在與孤獨對抗的過程中,有些人積極品味孤獨,勇敢面對現(xiàn)實。村上春樹文學作品中的孤獨意識不僅展示了現(xiàn)代人在現(xiàn)實面前的心態(tài)和選擇,而且為人生價值的追求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為現(xiàn)代人心靈療傷和心靈凈土的追求提供了可能。因此,村上春樹文學作品中的孤獨意識受到文學界的重視,成為文學界的重要研究內容。探索孤獨意識在村上春樹文學中的呈現(xiàn)不僅能夠加強我們對村上春樹文學作品的了解,而且對文學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意義深刻。
村上春樹的童年時期比較孤獨。村上春樹的出生地是日本的京都。京都有著豐富的日本古代文化,并且,日本古代文化吸引了大量的觀光者。在孩童時期,村上春樹一家搬遷到了大阪市郊,村上春樹是家里的獨生子,沒有兄弟姐妹,從小便學會了獨處。而且,村上春樹的父母曾從事語文教學,對村上春樹有著較大的影響。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從父母口中了解中世紀的戰(zhàn)爭故事和八世紀的詩歌,激發(fā)了村上春樹的閱讀好奇心。雖然,村上春樹的父母的要求比較嚴格,但是給他留下了比較自由的閱讀空間。在村上春樹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便允許他自己到書店購買圖書。因此,村上春樹成為了一個喜愛讀書的人。除了讀書,村上春樹還比較喜歡音樂。他節(jié)省自己的午餐費來收集唱片,對爵士音樂、古典音樂和搖滾音樂的興趣較大。從村上春樹的童年經(jīng)歷我們可以看出來,他的童年物質上比較滿足,沒有較大壓力和創(chuàng)傷。然而,他的精神生活十分孤獨和寂寞,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
村上春樹成名之后,深受孤獨性格的影響,甚少與其他作家來往,不愿意接受記者采訪,也不喜歡參加作家協(xié)會。在閑暇時間,他更喜歡出去旅行,享受異國風情。他的不善交際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是他內心孤獨的體現(xiàn)。村上春樹并沒有為了融入群體而迎合他人,他堅持自己的想法,享受自己內心的孤獨。
村上春樹文學作品中的孤獨者除了必要的學習、工作、購物之外,很少與外界進行交流,不會參加社交活動,通常自己一個人在室內度過。這些孤獨者并不會輕易走進其他人的世界,也不會允許其他人輕易踏進自己的世界。并且,這些孤獨者都具有自我封閉的特點,處于一種病態(tài)的心理狀態(tài)。例如,《且聽風吟》中的孤獨者“我”患有心靈自閉癥,無法與外界進行溝通,并采取疏離、冷淡的態(tài)度對待外界。《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與木月是青梅竹馬的戀人,兩個人經(jīng)常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缺乏與外界的聯(lián)系,僅僅依靠彼此生活。當木月自殺之后,直子沒有了心靈的寄托,失去了生活在世界上的意義,最后也封閉自己,選擇自殺。村上春樹文學作品中的孤獨者經(jīng)常與其他人保持距離,十分注重自己內心的感受,使得作品被孤獨的氛圍所籠罩。孤獨者經(jīng)常因為自身的孤獨而感到困惑和迷茫,找不到人生的出路。
村上春樹文學作品向人們展示了日本的都市生活,揭示了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緊張的內心,向讀者呈現(xiàn)除了都市人空虛孤獨的精神世界。心靈異化是村上春樹文學作品的重要內容。《眠》中的主人公“我”作為一個家庭主婦,每天重復著做飯、購物、照顧孩子和家庭、打掃房間等內容,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像一個操縱簡單的機器,在繁瑣的生活中失去了激情和個性。而丈夫忙于診所,無暇顧及妻子的內心和情感,妻子長期失眠他卻不知道,體現(xiàn)了夫妻關系的冷漠和人們內心的孤獨。
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心靈異化、扭曲現(xiàn)象十分嚴重,機器生產(chǎn)將人束縛在機器旁邊,限制了人的精神自由和身體自由,人們長期與機器打交道,被機器吞噬了豐富的情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因而產(chǎn)生強烈的異化感和孤獨感。例如,《舞!舞!舞!》中,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時候也體會著心靈異化的焦灼和人們情感的隔離。小說中的人物都成為物質世界的附屬品。人們在異化的世界中逐漸感覺到自己的情感分離了,感覺自己變得陌生,由一個精神實體逐漸變?yōu)榱藱C器生產(chǎn)中的替代品?!妒澜绫M頭與冷酷仙境》將人們的異化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村上春樹借助非現(xiàn)實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向我們展示了高科技對人們實體的掠奪,導致人成為機器的傀儡物種。村上春樹文學中的孤獨者被孤獨所包圍,孤獨感擠壓著他們的內心,進而導致孤獨者行為和精神的異化。
在經(jīng)濟發(fā)展、城市化加快的進程中,城市商業(yè)化現(xiàn)象更加嚴重,城市中到處充滿了競爭和利益,沒有了之前的溫馨與純凈。村上春樹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放棄了都市夢想,回歸自然,追求本真狀態(tài)。村上春樹昔日的故鄉(xiāng)和童年歲月都出現(xiàn)在了他的作品中,成為了村上春樹的美好回憶。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體驗著自然本真的狀態(tài),充滿了對青春的傷感與眷戀。例如,《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的“我”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異化感而對生活產(chǎn)生了乖離的感覺,為了脫離這種異化感和乖離感,“我”選擇到直子家鄉(xiāng)尋找狗,并舉行了配電盤的葬禮。這些行為其實是“我”對過去美好生活的懷念與尋找。當人們在異化世界中充滿孤獨感的時候會回憶之前美好的事物來尋找自己的存在感。“我”在直子家長回憶與直子的過去,回憶自己的愛情,見證自己的存在。
孤獨感是創(chuàng)傷和缺失所造成的病態(tài)心理,村上春樹小說中孤獨者充滿了對愛的渴望,他們希望通過愛情的追求來脫離孤獨的牢籠。例如,《挪威的森林》中的幾個核心人物都在追尋著自己的愛情,主人公在遇到直子之后,感覺到了愛情,卻不知道如何與一個人相愛。直到在與直子相處的日子里,他才明白了靈魂與肉體的互相忠實,并真正地愛上了直子。在與直子相處的過程中,渡邊感到了充實,孤獨的內心被直子填滿。而綠子十分渴望占有渡邊孤獨的內心,綠子從小沒有父母的關愛,希望得到渡邊的愛情,盡力引起渡邊的注意,然而卻得不到渡邊的青睞。另外,小說中的初美深愛著永澤,但是自私的永澤不愿意接受初美的愛而放縱情欲,穿梭在多個女孩子之間。小說中的主人公內心都有屬于自己的森林,有些人在森林中迷失了,有些人卻達不到這片森林。直子與木月的愛情十分純真,卻缺少了性愛,他們的愛情中存在著性愛障礙。直子與渡邊發(fā)生性行為之后,她試圖愛上渡邊,但是卻無法違背自己的內心。
[1]萬人立.淺析《挪威的森林》中年輕人孤獨的原因[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3(2):50.
[2]王月?lián)P.論村上春樹文學作品對孤獨意識的呈現(xiàn)[J].讀天下,2017(5):294-295.
[3]韓春紅,馬曉光.析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中男主人公渡邊的戀愛孤獨感[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4,28(2):8-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