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南海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251)
覃智穎 張樹勛 蘇敏儀梁曉芬 羅 東 顧瑞基張應和
隨著MR軟、硬件迅速發(fā)展,圖像空間分辨力不斷提高,MR對血管性病變的準確診斷成為了可能。MR診斷血管性疾病包括注射釓造影劑的對比增強血管成像(CE-MRA)及不需要注射造影劑的非對比劑增強MRA。CE-MRA不使用碘造影劑,減少了腎毒性和變態(tài)反應,但容易引起腎源性的系統(tǒng)纖維化,使皮膚、肌肉和內臟的功能減弱甚至引起致命性疾病[1-2]。非對比劑增強MRA具有無創(chuàng)性、無輻射及不需要注射對比劑等諸多優(yōu)點,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血管診斷技術。流入翻轉恢復(inflow inversion recovery,IFIR)是一種基于平衡式穩(wěn)態(tài)自由進動序列(balance steady-state free precession,balance-SSFP)的非對比劑增強MRA技術。本研究通過IFIR、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A)及多普勒超聲(doppler ultrasound,DUS)對腎動脈狹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診斷的比較,進一步探討非對比劑增強MRA對RAS的診斷價值。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4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臨床上疑診為RAS患者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齡43~69歲,平均57.2歲,平均收縮壓:(186±30)mmHg,平均舒張壓:(115±26)mmHg。所有患者均以不明顯原因高血壓就診。
1.2 檢查方法46例患者均行DUS、MSCTA及IFIR檢查,以MSCTA作為標準,比較三種檢查方法的優(yōu)、缺點。
超聲檢查:使用日本ALOKA prosound a10超聲診斷儀。首先用二維超聲觀察雙腎形態(tài)、大小及腎實質厚度;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觀察腎動脈主干及其走行,測量并記錄收縮期峰值流速(PSV)、收縮期加速時間(AT)、阻力指數(RI)、腎動脈與腎動脈開口處腹主動脈峰值流速之比(RAR)及腎血管床血流灌注情況。對DUS診斷為RAS的患者,再選擇高頻探頭掃查。
MSCTA檢查:使用GE Br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掃描參數為:管電壓120Kv,管電流290~380mA,層厚及層間距10mm,螺距1.375,0.8s/rot,重建層厚1.25mm,間隔0.625mm。增強掃描時注入碘海醇(350mgI/ml)90~100ml,速度為3.5~4.0ml/s。將圖像數據傳送至ADW4.3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積再現(Volume rendering VR)及血管生長技術(Add vessel AV)進行血管重建。
IFIR檢查:使用GE Signa 1.5T Hde MR 掃描儀,8通道體部線圈。掃描前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使呼吸幅度較均勻。掃描參數:TI 200 ms,TR 5.2 ms,TE 2.6 ms,Flip-angle 70°,FOV 32.0cm,矩陣 256×256,層厚2.0mm,層間距 1.0mm,呼吸門控置于上腹部,采集時間約3-4分鐘。所有圖像數據采集完成后傳送到AW4.4工作站使用Functool軟件進行MIP血管重建。
1.3 狹窄程度分級標準將MSCTA和IFIR圖像進行后處理,以腎動脈最窄處管徑與近端血管管徑相比較,如果狹窄位于起始部者則與遠端正常管徑相比較[3]。判斷依據為:腎動脈狹窄率(%)=100%×[1-(狹窄段管徑/正常血管管徑)]。狹窄程度分級標準采用2011年David標準:Ⅰ級:0-50%,Ⅱ級:51%-75%,Ⅲ級:76%-99%,Ⅳ級:動脈閉塞(100%)。
腎動脈的顯示情況 46例中,DUS檢出腎動脈95支,有6支未被檢出,檢出率為94.1%,未被檢出者均為較細小的副腎動脈,其中狹窄率>50%有22支,陽性率(狹窄率>50%)為23.2%(22/95)。MSCTA及IFIR均檢出腎動脈101支,其中有8例檢出副腎動脈,1例為雙側各見一副腎動脈。101支腎動脈圖像質量均較好,顯影清晰,均能達到診斷要求。IFIR診斷RAS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及陽性預測值分別為87.9%、98.5%、86.4%、96.7%及94.4%。MSCTA及IFIR診斷的腎動脈狹窄及分級見表1。
RAS是一種血管性疾病,臨床上主要引起頑固性高血壓和缺血性腎病,是導致老年人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在患病早期發(fā)現病情,及時采取治療措施,使病變血管盡量恢復正常血流,就能治愈其所致的高血壓,且能改善或恢復減退的腎功能[4-7]。一直以來,RAS的診斷金標準是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但是DSA屬于有創(chuàng)性,必須接受較多的放射性輻射、需要注射碘對比劑及費用昂貴等,決定了其不能作為篩查手段。
DUS可以直觀顯示腎臟大小、腎動脈管腔,能發(fā)現腎動脈內膜增厚及管壁上的斑塊,還能進行頻譜測量??赏ㄟ^測量PSV、AT、RI、RAR等指標聯合診斷RAS,但其敏感性不夠高。本組中有6支較細小的正常副腎動脈未被檢出,說明DUS對于存在副腎動脈的敏感性較低。且其對RAS診斷的準確性也較低,本組中MSCTA及IFIR分別診斷RASⅡ級(狹窄率>50%)以上者33例和30例,但DUS只發(fā)現22例,占比僅為66.7%(22/33)和73.3%(22/30),估計造成其陽性率較低的原因可能與本組病例Ⅰ級和Ⅱ級狹窄較多有關?,F在已有研究表明[4,8],DUS診斷RAS當程度>50%時敏感性較高,但對于狹窄程度<50%時其能檢測出的可能性較小。可能此時血流通過狹窄段其頻譜改變不明顯,且需要測量的參數較多,這些血流參數受全身和局部血流狀況的影響比較大,如果某個參數敏感性及準確性不高,就會造成誤差,導致最后的診斷結果不準確。所以臨床上高度懷疑RAS而DUS檢查正常者并不能排除Ⅰ級和Ⅱ級狹窄,而要進一步檢查。
表1 MSCTA及IFIR診斷的腎動脈狹窄及分級
圖1 IRIF原始軸位、圖2 MIP重建、圖3 曲面重建均可清晰顯示右腎動脈起始部Ⅲ級狹窄及遠端管腔稍微擴張。圖4-5 MSCTA VR重建示雙腎各見一副腎動脈,左腎副腎動脈較細??;圖6 IRIF也清晰顯示雙腎副腎動脈,IRIF較MSCTA能顯示更多的腎內Ⅱ、Ⅲ級分支。
MSCTA是近年發(fā)展起來的用于血管性疾病診斷的新技術,相對DSA而言,它屬于無創(chuàng)性,檢查時間短、操作簡便且費用相對低廉,而且診斷RAS的準確性也已經得到臨床的公認[1]。MSCTA不僅能顯示血管各個斷面的影像,且能顯示DSA不能顯示的鈣化斑塊和軟斑塊[9]。通過多種三維重建技術能清晰顯示血管壁的情況以及斑塊的位置、形態(tài)及大小,對狹窄段血管行多方位觀察,能更準確測量狹窄段的長度及狹窄程度。還能根據腎實質內造影劑充盈的時間和程度來間接評價腎臟的功能,且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靜脈腎盂造影。國內余元新等研究表明MSCTA能顯示變異的腎動脈、副腎動脈及腎動脈病變,并與DSA結果完全一致[10]。而周存升等報道MSCTA診斷RAS的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94.1%、100%[11]。這些結果均表明MSCTA基本能夠取代DSA作為診斷RAS的標準,這也是本研究以MSCTA作為參考標準的原因。但是由于MSCTA需要注射碘對比劑,對腎功能不全、嚴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不能使用,且存在碘過敏的風險及對比劑腎病的發(fā)生,限制了其使用范圍。
非對比劑增強MRA不需要注射對比劑,不會發(fā)生對比劑過敏或對比劑腎病。檢查方法包括時間飛越法(time of flight,TOF)、相位對比法(phase contrast,PC)及IFIR。由于TOF法及PC法掃描時間較長,患者難以配合而產生的呼吸運動偽影較大,目前已很少使用。而IFIR采用呼吸觸發(fā)技術,能在呼氣末至下一次吸氣前呼吸運動相對停止期進行信號采集,明顯減少了呼吸運動偽影,即使對于一些年老的、屏氣困難的患者,也能獲得高質量的圖像。IFIR采用有效反轉恢復技術和選頻翻轉脂肪抑制技術,在清晰顯示腹主動脈及腎動脈的同時,能夠抑制腎實質及下腔靜脈、腎靜脈等背景信號,使得腎動脈腎內分支顯示更加清晰[12],而CE-MRA由于不能抑制腎實質信號,明顯強化的腎實質往往能掩蓋腎動脈腎內分支的顯示。
MSCTA和IRIF均能獲得滿意的腎動脈圖像(圖1-3),本組中兩者發(fā)現Ⅱ-Ⅲ級狹窄者分別為33例和30例,說明兩者一致性很高。MSCTA在顯示血管壁鈣化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且其血管重建的方法有多種,在顯示腎動脈的走行、腎外動脈邊緣的清晰度、銳利度上優(yōu)于IRIF,但對腎內分支的顯示以IRIF更好,IRIF能顯示更多的腎內Ⅱ-Ⅲ級分支(圖4-6)。腎動脈血液循環(huán)快,腎動脈顯影2-3秒后腎皮質就開始顯影且密度很高,高密度的腎皮質往往可掩蓋腎內小分支的顯示。MSCTA掃描技術的要求也高于IRIF,如果延遲時間把握不準,過早或稍晚均會造成檢查失敗,而造影劑的代謝需要幾天時間,使得短時間內不可重復檢查。而IRIF由于無需注射造影劑,掃描時相由呼吸門控來控制,且可重復掃描,使得IRIF檢查更易于操作。MSCTA雖然掃描速度很快,一個序列的掃描時間較IRIF短,但其注射碘對比劑需要較長的準備時間,所以兩者總的檢查時間相差不明顯。
綜上所述,DUS、MSCTA及IFIR均能診斷RAS。但DUS的敏感性及準確性均明顯低于后兩者,后兩者敏感性及準確性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相對MSCTA而言,IFIR不需要注射對比劑,避免了對比劑過敏及對比劑腎??;掃描操作較簡單,成功率高且可重復性。因此IRIF是診斷RAS的可靠檢查方法,可作為臨床上懷疑RAS的首選篩查方法,尤其是對過敏性體質、腎功能不全、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
[1] 楊學東,房剛,郭雪梅,等.非對比劑增強腎動脈MRA的可行性研究[J].放射學實踐,2009,24(11):1265-1269.
[2]劉為英,馮建偉,高沁怡,等.影像技術對腎動脈狹窄的形態(tài)學和功能性評估[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3,7(9):157-159.
[3]王建軍,馬大慶.MSCTA與DSA對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的臨床應用[J].放射學實踐,2008,23(9):1049-1051.
[4]徐敏,劉春風,李明珠,等.腎動脈狹窄的超聲、MSCTA、DSA影像檢查對比分析[J].臨床影像技術,2009,24(11):119-121.
[5]陶維靜,柏根基.US、CTA、MRA、DSA對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的影像診斷價值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yī)學,2013,42(31):3829-3831.
[6]王建軍,馬大慶,高宗輝,等.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的SCTA與DSA對比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8,19(8):577-580.
[7]單巍.動態(tài)增強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診斷腎動脈狹窄的對比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1):95-98.
[8]祁小龍,王蕾,周方宇,等.腎動脈狹窄的影像學診斷及其研究進展[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9):1482-1484.
[9]陳燕浩,金朝林,張樹桐,等.64層螺旋CT的CTA和DSA在腎動脈狹窄研究中的應用[J].放射學實踐,2008,23(4):414-416.
[10]余元新,梁長虹,張忠林,等.多層螺旋CT腎動脈成像的圖像后處理技術及臨床應用[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5,14(2):96-98.
[11]周存升,袁振國,柳澄.螺旋CT血管造影診斷腎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8,32(4):410-411.
[12]秦丹丹,史大鵬,竇社偉,等.磁共振流入反轉恢復序列在布-加綜合征中的診斷價值.實用放射學雜志,2015,31(1):136-139.
[13]劉乃全,孫廣萍,等.多層螺旋CT(MSCT)灌注評估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5):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