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從小學教師語言暴力的現(xiàn)狀、小學教師語言暴力的危害和小學教師語言暴力的消除策略三方面開展論述。就教師層面來說,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二是善于緩解壓力,調節(jié)不良情緒,三是自覺杜絕使用不文明語言。就學生層面來說,學生既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師權威觀念,又要強化維權意識。就社會層面來說,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建立監(jiān)督體制,加大監(jiān)督力度,二是加強宣傳,倡導文明教育,三是減輕教師心理壓力,營造良好的執(zhí)教環(huán)境。
關鍵詞小學教師語言暴力 危害 消除策略
近年來,國家嚴令禁止教師對學生進行體罰,但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的言語刺激、冷暴力,多表現(xiàn)為嘲笑、誹謗、歧視等不文明語言。這種語言暴力具有隱蔽性、持久性等特點。體罰大多造成學生身體上外顯的危害,而教師語言暴力則給學生心理帶來消極影響,使學生感到自卑、情緒低落、學習缺乏動力,進而影響教學效果。筆者致力于研究這一現(xiàn)象的危害及其消除策略,進一步補充現(xiàn)行教育理論,給教學工作提供理論指導。
一、小學教師語言暴力的現(xiàn)狀
語言暴力是指訴諸口頭或書面語言的暴力行為,教師語言暴力是指教師在學校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或間接對學生使用侮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語言,致使學生的人格尊嚴、個人名譽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損害[1]。
1.對教師語言暴力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筆者在對L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教師及有關教育工作者的訪談和觀察中發(fā)現(xiàn),他們對教師語言暴力缺乏充分了解。通過對教師的訪談,發(fā)現(xiàn)25%的教師認為對學生的謾罵、侮辱等行為具有積極作用,是為了激勵學生奮發(fā)圖強,向成績好的同學學習,其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并不會對學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87%的教師表示使用語言暴力是處于無意識狀態(tài),并不是有意為之,也沒有有意識地克服。說明部分教師仍沒有意識到教師語言暴力的危害。另外,筆者對L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采取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的方式,發(fā)放了2 000份問卷,回收了1 874份,其中有效問卷1 786份。通過問卷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對于學生而言,37%的學生認為教師有權利使用語言暴力,56%的學生表示自己可以接受教師使用語言暴力,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敢于對教師語言暴力行為說不,說明部分學生沒有注意到教師的語言暴力實質上是一種侵權行為。在對學生訪談的過程中,筆者還發(fā)現(xiàn)學校也沒有專門就教師語言暴力問題展開討論,提出解決方案,以消除教師語言暴力的危害。家長、校方等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2.小學教師語言暴力頻繁發(fā)生
學生是教師語言暴力的受害者,因此他們最具有發(fā)言權。調查發(fā)現(xiàn),52%的學生曾遭受過教師的語言暴力,其中,15%的學生表示教師經(jīng)常使用語言暴力,37%的學生表示教師偶爾使用語言暴力批評自己。筆者在觀察師生課前、課后的行為表現(xiàn)時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由于學生成績差、過于調皮、不遵守紀律等原因,常常罵學生“你智商怎么這么低,笨得跟豬一樣”“笨蛋”“白癡”之類的,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長久以來尊師重道的觀念在師生的心里根深蒂固,人們普遍認為教師有絕對的權威、絕對的話語權,使得學生不敢違抗教師的命令。小學生更是如此,其對教師的依賴更大。此外,小學教師心理壓力大,生活待遇相對較低,實際地位低下,教學任務繁重,各方面的壓力使得教師將不滿的情緒發(fā)泄到學生身上。通過訪談,有部分學生向筆者透露,由于筆者在學校做調查研究的緣故,教師對學生語言暴力的頻率有所降低??梢?,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教師語言暴力現(xiàn)象時常發(fā)生[2]。
二、小學教師語言暴力的危害
1.導致校園人際關系的惡化
(1)師生關系的惡化
調查結果顯示,將近28%的學生在遭受教師語言暴力后,會產生厭惡老師的情緒。教師語言暴力的實施者是教師,而承受者是學生,當教師對學生施以諷刺、嘲笑等言語時,這必然導致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F(xiàn)代教育倡導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即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方面,學生不僅僅是教育的對象,同時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要理解學生,一視同仁地與學生交往。另一方面,學生要尊敬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和人格,對教師有禮貌。教師的教應該促進學生的學,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親密,情感融洽,平等合作。而教師的語言暴力無疑破壞了這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總是用自己的不文明語言影響著學生,導致師生之間產生隔閡。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談,來深入了解學生的特點、想法。以根據(jù)其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如果師生之間缺乏交流,便無法進行進一步的教育??梢姡處熣Z言暴力嚴重破壞著師生之間的關系。
(2)生生關系的惡化
調查結果表明,14%的學生會學習教師語言暴力行為,去攻擊其他學生甚至是老師。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教師的勞動具有示范性,教師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學生容易效仿教師的某些不文明和不恰當?shù)恼Z言,這種現(xiàn)象在小學階段尤為明顯。小學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而且模仿能力極強,當教師用諷刺、歧視性語言批評學生時,其他學生往往也會如法炮制,造成同伴之間的摩擦。教師對某個學生的看法會直接影響同學相互之間的看法。教師的語言暴力不僅發(fā)生在課下,而且經(jīng)常發(fā)生在課堂上,具有公然性。當教師公開對某一學生進行語言暴力,極容易導致其他學生對該生形成固定看法,認為他是老師眼中的差生,應該遠離他。這就必然會減少學生之間的交往,同學之間缺乏交流,不能相互了解,就會增加彼此之間的隔閡,不利于建立良好的關系。有些學生甚至用同樣的語言暴力去攻擊他人,破壞了同伴之間友好的感情,使班集體處于不和諧的狀態(tài)中。班集體不僅是教育的對象,而且還能夠發(fā)揮巨大的教育作用。良好的班集體的形成,需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教師語言暴力行為不但沒有為班級學生樹立榜樣,反而成為同學之間互相攻擊的反面教材[3]。筆者在進行問卷調查、訪談、觀察中發(fā)現(xiàn),學生經(jīng)常使用“笨豬”“白癡”等語言給其他學生起綽號,而這些不文明用語恰恰是教師經(jīng)常用來形容學生的??梢姡處熣Z言暴力已逐漸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損害同伴間的感情。endprint
2.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1)影響學生的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曾提出社會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人類的大多數(shù)行為都是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及其結果,進而學會某種復雜行為,即一種替代學習。教師在學校教育中居于主導地位,是教育的組織者,引導著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都會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產生影響。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言行舉止,來學習所需要的知識。教師的言語行為勢必會影響學生的行為,而教師語言暴力行為則會導致學生養(yǎng)成不良行為,背離了教育的目的。教師語言暴力通常發(fā)生在班級,這就為全體學生模仿教師提供了條件。筆者訪問過一些學生,他們承認會仿照教師的行為去攻擊同學或教師,認為“老師都是這樣做的,我這樣沒有什么不對”。在學生當中,有部分遭受過教師語言暴力的學生表示,自己曾經(jīng)動過輟學,甚至是自殘等極端行為的念頭。小學生的心理發(fā)育還未成熟,難以承受過多的壓力。在面對教師語言暴力時,往往會感覺到巨大的壓力,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歧視自己,這種情緒發(fā)泄出來,便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
(2)影響學生的心理
教師語言暴力不單會影響學生的行為,對學生心理的傷害更為嚴重。教師語言暴力的對象常常是一些成績差、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這些學生帶有“不被老師喜歡”的標簽。語言暴力時常伴有侮辱人格的詞語,當教師以特定的思維和看法去對待學生時,會使學生自己也產生這樣的看法,不斷地否定自己,產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我封閉。這樣的消極暗示越多,越會讓學生產生負面情緒,自我效能感也就隨著降低了,最終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影響自己的未來。當學生受到教師語言暴力時,除自卑的心理之外,還會產生恐懼的心理。這種恐懼一方面表現(xiàn)為對教師本人的恐懼,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未完成教師要求的恐懼。未遭受語言暴力的學生,也會因為目睹了教師嚴格甚至是可怕的一面而感到恐懼。學生為了避免教師的責備,會作出一些不誠實的行為,甚至有些學生因為害怕教師,不愿意去學校學習。學習本應該是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進行,這樣才能更高效。教師語言暴力行為使得學生在一種緊張的氣氛下學習,必然導致效率低下。
3.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教師語言暴力是沒有考慮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這顯然是一種不合理的、不民主的教學方式。教師由于缺乏耐心,以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態(tài)度進行教學。采取語言暴力的教師只顧將自己的不滿情緒發(fā)泄到學生身上,忽視了學生在經(jīng)歷一番痛罵以后,身心所發(fā)生的消極影響。這種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教學態(tài)度并沒有讓學生真正透徹地理解知識。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影響著學生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是學生學習的模板,不正確、不客觀的教學態(tài)度使學生的思想發(fā)生變化。教師語言暴力無疑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羅杰斯曾提出非指導性教學模式,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學生害怕教師的責罵,于是出現(xiàn)不敢說、不敢做的現(xiàn)象,不利于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這與如今的教育宗旨顯然是背道而馳的。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yǎng)活動,教學質量既受教師教的影響,又受學生學的影響。運用語言暴力進行教學的教師,其教學方式往往是機械的、呆板的,不重視發(fā)揚民主教學的作用[4]。
三、小學教師語言暴力的消除策略
1.從教師方面消除語言暴力
(1)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語言暴力之所以發(fā)生,歸根結底是因為教師沒能夠從心里上真正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念,仍以教師自我為教育中心。早在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教育家盧梭就提出教育應尊重兒童、順應兒童的天性。隨著現(xiàn)代教育學的發(fā)展,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逐漸盛行,主張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不再只是教育的對象,更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能動的接受者。教師對學生的發(fā)展起重要作用,但這些作用僅僅是外力,需要學生自己學會吸收知識。教育最終都要內化為自我的成熟。一個成功的、負責任的教師,既要堅持自我又要尊重學生。教師只有發(fā)自內心地真正愛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教師語言暴力的發(fā)生。
(2)善于緩解壓力,調節(jié)不良情緒
教師扮演著多重角色,這使得教師職業(yè)面臨巨大的壓力。在重壓之下,教師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如生氣、憤怒、煩躁等。當遇到不聽教導的學生時,便容易將這種情緒發(fā)泄到學生身上。為了消除語言暴力,教師應學會緩解壓力的方法,減輕自己的精神負擔,如適量的體育運動、多與他人交談、轉移注意力等。在教學過程中,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包容學生,多給學生機會,以熱情、耐心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使學生敢于并且樂于親近教師。同時,教師要學習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根據(jù)自己的心理狀況,找出根源,有針對性地解決,及時進行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釋放,讓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3)自覺杜絕使用不文明語言
消除教師語言暴力現(xiàn)象,教師除了要改變以往錯誤的認知,還要從行為上杜絕語言暴力出現(xiàn)。教師往往對不喜歡的學生施以語言暴力,而對于聽話的、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關懷備至。每個人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都會犯錯,對于發(fā)展尚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犯錯是很正常的。教師一定要掌握語言技巧,切忌用不文明語言去批評他們,應多使用鼓勵話語去激勵他們。教師一句鼓勵的話可以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圖強的斗志,給予他們學習的動力,而諷刺、嘲笑等不文明語言則會讓他們自尊心受挫。言為心聲,教師語言暴力說明教師從心里不尊重學生,不考慮學生的感受。要消除教師語言暴力對學生的危害,教師必須以身作則,自覺杜絕使用不文明語言。
2.從學生方面消除語言暴力
(1)轉變傳統(tǒng)的教師權威觀念
教師語言暴力頻頻發(fā)生,除了教師自身的原因外,學生的思想觀念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消除語言暴力現(xiàn)狀需要從學生方面入手。長久以來,教師的權威地位在學生觀念里根深蒂固,對于教師的語言暴力行為,學生不敢反抗,害怕再次受到懲罰。學生這種恐懼權威的心理使得教師更加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覺,語言暴力的現(xiàn)象也就越頻繁。學生必須認識到,教師并不是完全的權威,教師所說的也并不是全對。學生應該樹立教師和學生是一種交互主體關系的觀念,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不存在主體和客體之分,也不存在權威和非權威之分。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而不是控制者。教師權威的觀念已經(jīng)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這種錯誤的觀念一直影響著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認知和行為。為消除語言暴力,教師和學生都要轉變傳統(tǒng)的權威觀念,建立相互尊重的平等關系。endprint
(2)強化維權意識
教師語言暴力出現(xiàn)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并未認識到教師的辱罵、污蔑等語言屬于冷暴力的形式,是暴力的一種類型。因而,對于教師語言暴力以及這種暴力帶來的種種危害,學生沒能清楚意識到其嚴重性,缺乏維權意識。在目前國內的法律法規(guī)中,雖然沒有明確將禁止教師語言暴力納入其中,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卻對教師的一些行為和語言進行了限制,其中就包括教師侮辱學生人格的行為或語言。學生有權利也必須學會維護自己的身心安全,避免教師隨意對學生進行語言暴力。學生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維權知識,在遭受教師語言暴力時,及時向學?;蛘呒议L反映,而不是默默地承受,任其發(fā)生。學生強化自身的維權意識,并敢于同教師語言暴力作斗爭,是有效消除教師語言暴力的重要措施。
3.從社會方面消除教師語言暴力
(1)建立監(jiān)督體制,加大監(jiān)督力度
針對教師語言暴力,人們普遍不重視,更談不上監(jiān)督,致使這種現(xiàn)象得不到根本解決。社會應建立對教師語言暴力的有效監(jiān)督機制,杜絕教師使用語言暴力危害學生。一方面,需要學生、家長對教師的監(jiān)督以及教師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及時向學校反映校內的教師語言暴力現(xiàn)象。另一方面,國家應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從制度上消解教師語言暴力,將教師語言暴力納入對教師的考核范圍,明令禁止使用教師語言暴力。加強校內和校外的雙重監(jiān)督機制,能夠更嚴厲地打擊教師語言暴力,消除其危害[5]。
(2)加強宣傳,倡導文明教育
在對教師語言暴力進行監(jiān)督的同時,社會應加強文明教育的宣傳,普及文明教育。文明教育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以耐心、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教育學生,以文明禮貌的用語和學生交流。為此,學校可以開展教育研討會,就文明教育進行討論,傳播文明教育的好處,還可以建立獎勵機制,對于教育方式文明有效的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莫剟睢2煌诒O(jiān)督機制的強制手段,采用鼓勵和宣傳的方法,更能讓教師從側面意識到語言暴力的危害,讓教師明白正確的教育方式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從心里真正接受文明教育,杜絕使用語言暴力。
(3)減輕教師心理壓力,營造良好的執(zhí)教環(huán)境
教師語言暴力發(fā)生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教師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減輕教師壓力是消除語言暴力的必要措施。教師的壓力來源于各個方面,經(jīng)濟能力是反應一個人能力的重要指標,在現(xiàn)實社會中,教師是令人羨慕的職業(yè),但工資待遇卻比較低。這必然會導致教師心理的不平衡,要想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教學中,必須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教師的工作時間不僅僅限于學校內,結束學校一天的工作后,教師還須備課,批改學生的作業(yè),教師的勞動時間遠遠大于從事其他職業(yè)的工作者。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下,教師負面情緒難免增多,因此,學校應該適量減少教師的工作,為教師營造輕松的執(zhí)教環(huán)境。另外,學校內部應建立心理咨詢機構,方便教師就自己的心理問題及時咨詢相關人員,幫助教師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教師語言暴力無論是對教師、學生還是教學質量都會產生了負面作用,杜絕教師語言暴力刻不容緩。教育不只是面向少數(shù)學生,也不是面向多數(shù)學生,而是要面向每一位學生。過去的課堂教學,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學生應該是主角,教師是配角。教師的表揚和鼓勵對學生來說,是“錦上添花”“雪中送炭”。教師作為學生發(fā)展的引路人,應該言傳身教,杜絕用語言暴力危害學生的身心,背離教育宗旨[6]。
參考文獻
[1] 桑青松.小學教師語言暴力成因及消解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07(12).
[2] 辛學偉.教師語言暴力的成因及對策淺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0(23).
[3] 李倩.教師語言暴力對師生關系影響的審視[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6(5).
[4] 王秋芳.教師語言暴力現(xiàn)象的多視角透析[J].前沿,2010(5).
[5] 秦雯,竇田田.農村小學教師“語言暴力”現(xiàn)象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5(24).
[6] 張志斌,張悅.德育教師語言暴力的歸因與消解——基于倫理學視閾中尊重的視角[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2).
[作者:柯菁芳(1982-),女,海南??谌耍偱_師范學院音樂舞蹈系講師。]
【責任編輯 陳國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