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欣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第一中學,山東東營 257300)
近些年來,音樂教學的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此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新課程標準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在實際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說學生的樂感不好,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較差這一問題。面對這一問題,高中音樂教師在實際開展音樂教學過程中,就應采取有效的手段來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yǎng),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教育教學中,音樂這一學科并不受人們的重視,在如此重要的高中三年中,很多主科教師會占用音樂課的時間來補課,此種情況就導致音樂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下降,而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效率也不高。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從而導致教學形式單一,無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音樂鑒賞,但忽視了音樂演奏以及創(chuàng)作等方面的內(nèi)容,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沒有趣味性[1]。上述情況存在于很多高中音樂教學中,這樣就導致我國高中音樂教學的效率并不高,學生無法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學生的樂感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在高中教學體系中,音樂這一學科能夠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音樂的作用下,學生能夠緩解壓力,能夠懂得欣賞,懂得發(fā)現(xiàn)美。音樂對學生更好地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開展中,教師就應采取有效的策略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yǎng),以此來促使學生能夠在音樂的世界中收獲更多,能夠在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涯中留住一抹亮麗的色彩。
課堂是音樂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師想要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yǎng),就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經(jīng)典、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將自己融入其中,進而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是一種享受,這樣學生就會自主地學習音樂知識,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提高樂感。在營造音樂課堂氛圍過程中,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比較落后的,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營造音樂課堂氛圍。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多媒體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將多元化的音樂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視覺、聽覺沖擊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了興趣之后,在興趣的推動下,可以在課堂上認真聽教師講課,這樣課堂教學效率就會有所提高,學生會在潛心聆聽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樂感。例如:當教師在講解《士兵小唱》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和軍營有關的視頻,讓學生觀看士兵的訓練情況,通過畫面和音樂的有效結合,讓學生感受到軍人堅強、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實現(xiàn)對學生樂感進行培養(yǎng)的目標[2]。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視唱練耳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教師通過這一教學內(nèi)容的開展,通過讓學生參與到視唱練耳訓練中,可以促使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更好,這樣一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就會提升,對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教師應從聽、唱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對學生的節(jié)奏感進行培養(yǎng)。在音樂世界中,節(jié)奏感是最基礎的內(nèi)容,教師想要讓學生的樂感能夠得到提高,就應對學生的節(jié)奏感進行提升。教師應多為學生播放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讓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能夠準確地把握音樂的節(jié)奏,這樣長期鍛煉下來,學生的節(jié)奏感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這對學生樂感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3]。
第二,引導學生大膽地唱。在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yǎng)過程中,單單讓學生聽是不夠的,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大膽地唱。教師在讓學生唱之前,教師應將音階內(nèi)容講解給學生,教師應幫助學生準確把握變化多樣的音階中的每一個音的音準。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聽單音,分辨每個單音的音準、音高,并進行記憶。最后,教師還應該對音階的過渡旋律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記錄下來,當學生掌握了音階知識之后,學生在唱的時候才能是有技巧地唱,唱的效果才能更好。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會更加深刻,這樣有助于學生樂感的提升。
音樂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在音樂的作用下,國界,語言都不是阻礙,音樂是全世界人們緊密相連的主要渠道。在音樂無國界的情況下,我國的音樂能夠流入不同的國家中,同時其他國家的音樂也能夠流入到我國,在音樂相互流通的過程中,衍生出了不同風格的音樂,這些音樂中包含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國界文化,所以引導學生對不同風格的音樂進行欣賞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對于音樂風格有了自己的喜好,很多學生喜歡聽古典音樂,就忽視了現(xiàn)代音樂,而學生在喜歡現(xiàn)代音樂的同時,也會忽視古典音樂,這樣的情況是較為普遍的,有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是正常的,但不能貶低或者是不理解其它音樂風格,因此教師想要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yǎng),就應該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能夠進一步的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而與此同時,學生的樂感也可以得到更好地培養(yǎng)。
教師在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yǎng)過程中,不僅要從理論方面入手進行培養(yǎng),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來鞏固樂感。教師在讓學生實踐過程中,應給予學生充分地自由,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樂譜,然后給學生提供視唱練耳的機會,促使學生能夠練習自己喜歡的樂譜,能夠在練習過程中不受到拘束,自由發(fā)揮。學生提供切實的實踐,對音樂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同時自身的樂感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單一的知識型人才已經(jīng)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因此面對這樣的情況,高中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就應承擔起教學責任,在教學中不僅要將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yǎng),以此來促使學生能夠在音樂的道路上前進。教師在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yǎng),應該深入到教學現(xiàn)狀中,通過采用新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從而促使音樂教學更有活力,學生能夠在教學中更好地提高自身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