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溶溶
我小時候在廣州過過十個春節(jié)。可能我跟別的孩子不同,我怕過春節(jié)。我這個人害羞,過年要來許多親戚,又要讓大人帶著一家家去拜年,這就要記住許多稱呼:舅父,舅母,姑婆,姑丈,大姨媽,小姨媽,四公,五公……五婆就有兩位,一位肥五婆,一位瘦五婆。雖說向長輩鞠個躬(幸虧已經不興叩頭)可以拿紅包,可紅包到不了手,讓大人拿走了。
在廣州過年有一個重要節(jié)目,就是大年夜逛花市買花。我學校的那條多寶路,到了除夕,整條街擺滿了花攤,看花的買花的路人擠得水泄不通。到半夜十二點,花攤一下子就撤掉,因為大年初一到了,大家要回家過年。我很小的時候,有一年除夕夜深了,我爸爸忽然心血來潮要去逛花市,把已經睡意蒙的我拖了去。我像做夢一樣讓他攙著走,回家時還讓我吃云吞面,我也是糊里糊涂地吃了的。逛花市跟我們孩子沒關系,只是初一早晨醒來看到滿室鮮花,有吊鐘花、小甘橘等,眼睛一亮,很開心。
不過過春節(jié)有一件事還是讓我想想就開心,那就是大年夜炸煎堆。煎堆是廣東人過年必備之物,用爆米花加上糖漿搓成大圓球,外裹一層面粉皮子,粘上芝麻,在油鍋里炸。過年時,八仙桌上總放著一盤煎堆,有客人來就切開待客。炸煎堆要用許多油,一家人不好辦,一般都是左鄰右舍幾家人合作,每家人拿來一兩斤油,在一個大鍋里倒在一起。幾家人一面做煎堆炸煎堆一面聊天,像開聯(lián)歡會,熱鬧極了。而小孩呢,吩咐我們不可早睡,說是早睡會“崩田基”,即把田埂睡坍,于是我們在一旁熬夜。不過也有回報,就是半夜前煎堆炸好了,油仍舊分好由各家端回去,可油鍋底還留下許多油,這時便拿來芥菜在油鍋里燒湯,這湯味道好極了,還讓我們吃點剛炸好的東西。煎堆是留著過年用的,但炸煎堆時還炸點小食品,如炸油角,就是黃糖餡的“角仔”(餃子),用芋艿絲拌上面糊炸的芋蝦。這真是一次享受。想起芋蝦我至今還流口水,離開廣州幾十年,再沒吃到過。
煎堆炸完,打掃干凈,掃帚藏起來,要到年初二才拿出來。打小孩子一般用掃帚,年初一既然不能拿出掃帚,那么按規(guī)矩,年初一就不許打小孩,要打也要到年初二開年這一天才打。年初一真是小孩的節(jié)日。也因此,廣東人不管什么時候打小孩,也說是給孩子開年。孩子們吃飽了,這才在初一快到的爆竹聲中去睡覺,一覺醒來便是年初一。
多年前我回廣州過過一個年,這種舊風俗似乎沒有了。煎堆還是吃的,不過可以到食品店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