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馬夏爾西獄的鐵門第一次在威廉·杜麗身后關上時,他羞紅了臉,緊張不安,兩手不知往哪里放才是。他隨身只帶著一只旅行皮箱,心里在懷疑是否需要把皮箱打開,因為“顯然,無疑,一定,他馬上又可以出去了”。他不知道,他將要在這里生活上四十年,成為“馬夏爾西獄之父”。
這是兩百多年前,英國的一種特殊的監(jiān)獄——債務監(jiān)獄,拖欠債務、無力償還者被囚禁其中,直至他們把錢還清為止。威廉·杜麗入獄的這一段精彩描寫來自英國大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作品《小杜麗》。少年時代,狄更斯和他的家人曾有一段相同的債務監(jiān)獄的生活經(jīng)歷。他的父親負債被捕,不久后,陷入極端貧困的一家人只好舍棄尊嚴,遷入監(jiān)獄內。
年僅12歲的狄更斯是家中的長子,早在父親破產之前,他就失去了上學的機會,被送去鞋油作坊當童工。白天,他在作坊里做著艱苦、重復的手工,夜晚到監(jiān)獄里去探望家人。他時常饑腸轆轆,內心又憂慮重重。困苦的生活沒有使他沉淪、墮落下去。受正統(tǒng)的學校教育已經(jīng)沒有了可能,他便嘗試自學,在工作中學習。離開鞋油作坊后,他到律師事務所當學徒,一邊學習法律的同時,一邊練習速記,到法院中當速記員。隨著速記和寫作能力的提升,他又得到了為報社工作的機會。當上記者后,他發(fā)現(xiàn)觀察世界并寫作,似乎是他的天性,他開始嘗試寫小說。
一個又一個虛構但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在他的筆下誕生了,滑稽可笑的匹克威克,溫柔善良的耐麗,孤苦伶仃的小奧立弗,邪惡兇殘的老費金……他在慢慢描繪著,描繪著19世紀的倫敦以及英國,描繪著各個階層不同的人物,他們的困境與期望。他在描繪著人類心靈深處的美德、善意、貪婪、惡念,描繪自己內心的愿望。他的作品逐漸獲得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成為一名享有盛名的作家。
從困苦、低下的出身,到受人尊重、生活富裕的作家,狄更斯所獲得的成就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艱苦奮斗而得來的,而他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回報是無比珍貴的。他所創(chuàng)作的每一部小說都堪稱世界文學寶庫中無價的瑰寶:《雙城記》《大衛(wèi)·科波菲爾》《霧都孤兒》《遠大前程》……
時至今日,這些小說仍為廣大讀者所喜愛。他為我們留下一幅幅工業(yè)革命時代的珍貴畫面,更用幽默、樂觀、愛和善良為我們點亮一盞心靈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