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龍津小學 譚雪賢
小學語文課堂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課堂,是一個振奮人心,撩人心智的課堂,是一個綻放奇光異彩的課堂。讀到悲傷時,如歌如泣;讀到興奮時,凌云壯志;讀到煽情時,淚下鼻涕。如果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能做到這一點,去牽動整個課堂,那我認為,他(她)是非常成功的。怎樣才能做到呢?要語文課堂聲情并茂,引人入勝,就必須要深入扎實地運用朗讀法,就必須把朗讀法貫穿到整個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騰出更多的時間來朗讀。那么,如何根據(jù)不同的課文類型,由淺入深地進行朗讀呢?具體可采用如下幾種方法。
朗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得準確,讀得準確不僅要求讀準字音,不漏字,不添字,更重要的是讀準節(jié)奏,即不讀破詞,把握好詞句間、句段間的停頓,點到為止。我在教學中采用節(jié)奏劃分法幫助學生讀準節(jié)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教學人教版《七律·長征》這首詩歌時,我是這樣劃分節(jié)奏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樣一劃分,即使朗讀素質再差的學生也不會讀破詞,沒感情,沒重點了。戰(zhàn)士們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也能躍然而出。經常進行節(jié)奏感的訓練,能使學生讀得準確,增強語感,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較低,理解能力有限,讓他們掌握一些朗讀技巧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可采用比較明確辨析的方法,幫助學生讀好課文。也就是教師對同一語句或句段采取兩種截然不同的讀法,讓學生比較辨析,領會朗讀中語氣、聲調、速度的微妙變化,這樣,學生就能較好地模仿教師的讀法,逐步學會并運用朗讀技巧。如在指導學生朗讀人教版《狼牙山五壯士》英勇跳崖部分時,我先用平淡的語氣讀這一部分,再用充滿感情的語氣讀這一部分,學生馬上就指出第二遍讀得好,讀出五壯士英勇跳崖激動人心的時刻,這時我讓學生模仿我的讀法去讀一讀,果然,學生讀得很好。
課文中的一些人物對話,不僅表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身份,而且是人物品格的自然流露。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品味不同身份、不同品格人物的語言特色。如指導朗讀人教版《一面》一文的人物對話時,我先讓學生聯(lián)系當時情景想一想:1.要怎樣讀?2.要讀出什么語氣?3.用什么語氣讀能表現(xiàn)出人物心理活動?再讓學生分角色、分旁白朗讀。這樣,學生就能根據(jù)不同的人物身份,進入了角色,把情感完全沉浸到了課文中,所以朗讀效果相當好。
感情朗讀是朗讀訓練的重點和難點,它要求教師首先要有感情投入,并創(chuàng)設一定的氣氛把學生的情感帶入課文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當學生產生表達感情的欲望而又有困難時,教師再因勢利導,給予點撥,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我先播放音樂,再配上插圖,然后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口述文中的情境,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使他們體會離別的傷痛和不舍。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學生用傷感的、不舍的語氣有感情地去朗讀課文。由于我的感情深深地感染了學生,學生很快就融入到了課文中,自然就讀出了依依不舍之情。這難道不是理解的升華嗎?
總之,教無定法,教學有法。好的朗讀方法的運用,與人如沐浴春風,神清氣爽的感覺。朗讀的方法是多種多樣,只要我們重視朗讀方法的運用,語文教學的效果將隨著學生朗讀素質的提高而不斷提高,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就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多些瑯瑯讀書聲,讀出地震中的父與子凝結的父子深情,讀出與珍珠鳥相處的信賴,讀出初春時節(jié)的新鮮活力,讀出竊讀中那份對書本、對知識的渴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