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冠縣崇文街道辦事處中學 田素霞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人生就讀時間最長的一所學校。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復,更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繼續(xù),而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一條重要途徑。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家校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利用常規(guī)性、研究性、探索性的教師與家長聯(lián)系途徑,對轉化家長教育心理層次是有效的,但要真正達到聯(lián)系目的,學校和教師還應形成“三個重視?!?/p>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長還沒真正認識到自己就是教育者。這就需要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讓家長積極擔負起教育者的責任,這樣才能形成合力。
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一些家長,他們往往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把一切都交給老師了,自己只要給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師的事。所以,我們應首先轉變家長的這種不正確的觀念,通過交談、講座、書面聯(lián)系、向家長推薦一些談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慢慢地擔負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我們還應幫助家長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好子女的表率。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機,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長的道德修養(yǎng),言行舉止都會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有位學生,父親晚上常外出跳舞、搓麻將。為此,父母常半夜吵架,結果這個往日活潑可愛的女孩變得心事重重,整天擔心父母離婚,對什么事都覺得不耐煩。后來,班主任了解后,及時與其父母談了這樣做的危害,談了一些教育建議,并給他們看了女兒寫的日記。他們倆各自改變了自己的態(tài)度,終于和好如初,孩子也恢復了往日的活潑。
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必須做到目標一致,觀念一致。然而,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仍有少數(shù)家長只盯著學生的分數(shù)。為此,我們在家校聯(lián)系時,就要努力改變家長的分數(shù)觀念,通過家長學校的培訓、各種機會的談話等,把學校培養(yǎng)目標、辦學思想、教育觀念等灌輸給家長,提高他們的認識,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步調一致。
要提高家長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的積極性,光提高認識是不夠的,還必須給他們信任與激勵。我們在家校聯(lián)系時,如果一味地進行批評與責怪,甚至把一切過錯都推到家長身上,這不但不能使家長更好地發(fā)揮作用,而且還會使他們失去信心,甚至產(chǎn)生反感。只有讓家長從你說的每句話,你寫的每行字里都感覺到你是信任他的,他(她)是有一定能力與作用的,家長才會盡力合作。
在家校聯(lián)系中,我們應注重對家長的信任與激勵。家訪時,我們應多采用獎勵家訪,即當孩子取得進步時,就去家訪。此時家長的心情特好,他往往感到這是他(她)跟孩子共同的光榮,心中更是充滿希望與信心,老師若有什么提出與他商討的,他當然坦誠相待,密切配合。書面聯(lián)系時,也應把學生取得的進步歸功于家長,造成學生落后的原因首先劃給老師自己。如學生進步了,我們可以這樣寫:“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在你的支持和努力下,你孩子獲得成功了!”“你可真是個好家長。怪不得孩子這么有出息。”當學生犯了錯誤和退步了,我們能否這樣寫:“出乎意料。你孩子這次考試退步了,也許是因為我平時對他關心不夠的緣故吧,今后我一定多關心指導。其實,你孩子是聰明的,只要我們家校共同努力,定會進步!”這些話,字里行間都流露出教師對家長的信任與激勵,家長參與教育孩子的積極性就會提高。
家校聯(lián)系的目的之一,是為了爭取家長的配合。然而家長畢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許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與經(jīng)驗。這就需要我們在進行家校聯(lián)系時,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導,要指導家長怎樣有效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切實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
方法指導要抓住機遇,要注意將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我們可以利用家長學校指導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何培養(yǎng)孩子做個實實在在的人,如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幫助學校搞好教育等;可以通過家訪、寫便條、通電話、請家長來校等方法進行個別輔導,針對家長所面臨的問題,提出 有效的、可以被家長所接受的建議,指導家長解決問題。如有位學生,父母離異,外公外婆格外疼愛,百依百順,連不做作業(yè)也舍不得說他一句,母親則有點恨鐵不成鋼,有一次竟一氣之下把他關在家里不讓上學。結果,孩子常無緣無故缺課。后來,班主任王老師通過聯(lián)系,及時了解了情況,耐心分析造成現(xiàn)狀的原因,懇請外公外婆別再這樣溺愛他,懇請他母親別再這樣用簡單的方法教育孩子,并提出了如何引導、教育的建議。這位母親深有感觸地說:“都怪我以前太心急,今后我一定多關心,多引導?!比缃?,這位學生進步了。
教育離不開社會、家庭的配合,在爭取家長合作時,如果說提高認識是基礎,積極參與就是重點,家教方法則是關鍵。因此,家校共育中我們應注意這“三個重視”。
總之,教師與家長聯(lián)系的目的是讓家長了解學校、班級近期的教育內(nèi)容,孩子成長的教育氛圍讓教師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況,以便正確地把握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溝通教師和家長思想的過程中,可以盡力克服家長的依賴、應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威信,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同時,也可以增進和培養(yǎng)相互間的情感,把師生之愛和親子之愛融為一體,同心協(xié)力,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諧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