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zhèn)大立學校 謝春麗
閱讀是小學生了解自然與社會獲取知識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徑,加強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需要。同時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有豐富知識,鍛煉思維,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培養(yǎng)品德的作用。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進行閱讀培訓,使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可開闊視野,提高成績,開發(fā)智力。
教育家們發(fā)現(xiàn),兒童的閱讀經(jīng)驗越豐富、閱讀能力越強,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讓學生變聰明,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閱讀、閱讀、再閱讀?!笨梢哉f,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
下面是我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興趣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最好的老師和動力??鬃?,中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曾說過,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善者。他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只要是喜歡做的,愿意做的,都可以做得很好。有句老話:“興趣是把每件事做好的先決條件?!币虼?,同樣的道理也可以說:如果學生對閱讀感興趣,他們可以從內(nèi)心深處積極地進行課外閱讀。因此,教師應該盡力激發(f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享受課外閱讀,并愉快地接受他們想要學習的中文知識。
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生因其身心發(fā)展幼稚,認知能力較差,最易產(chǎn)生的是模仿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首先對讀書要有較大興趣,給學生以表率作用,產(chǎn)生強大的感染力,來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自己首先要喜歡讀書。每天晨讀,教師一定要率先朗讀,非常投入地讀,讓自己的閱讀作用產(chǎn)生“閱讀情感場”,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讀書“磁場”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讀書的隊伍中去。教師的示范作用潛移默化,引人入勝,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情趣,引發(fā)學生的讀書愛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jīng)常向?qū)W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因為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jié)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跳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養(yǎng)成閱讀的樂趣。故事人人都愛聽,尤其是從小就伴著奶奶的童謠、媽媽的童話長大的孩子,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雙耳立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并茂,娓娓渲講,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jié)早巳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結(jié)局之際,教師嘎然收聲無不動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節(jié)交錯復雜,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qū)W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
適當?shù)墓膭?、表揚,可以使人們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就是產(chǎn)生興趣的源泉。北師大教材語文一年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加大識字量,多認少寫。我們要借助這個有利的因素,加上適當?shù)墓膭钤u價,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成就感、喜悅感,從而調(diào)動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當學完一篇課文時,我會說:“看,你又會讀一篇課文了,而且很少看拼音,學了這篇課文,你又懂了一個道理。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你高興嗎?”從而挖掘?qū)W生興趣的源泉,使學生主動積極的閱讀。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茍方法地去茫茫課外讀海中“瀟灑走一回”其意義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jié)的內(nèi)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qū)W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我這里所要談的是幾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自己就必須掌握一些常用的讀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能靈活地運用這些讀書方法以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如邊讀邊想的方法,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聯(lián)系自身情感體驗的方法,圈畫批注的方法,略讀法,精讀法,默讀法,摘抄評價法等等。
指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主要靠教師有意識地把方法滲透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使學生經(jīng)過一次次的閱讀實踐,一點一滴地逐漸領悟方法,并且反復地練習運用,這樣才能慢慢地形成閱讀能力。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運用科學方法去閱讀,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
1.讀前提出要求
教師在備課時應將讀書方法的指導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寫進教案,并設計出實施步驟和方法等;
2.讀中相機指導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點、難點給予適當?shù)狞c撥、啟發(fā)等,指導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從而讀懂課文。
3.讀后歸納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讀完某段或某篇后,應引導學生回想剛剛經(jīng)歷的學習過程,小結(jié)讀書方法。如引導學生說出一句話、一段話是如何讀懂的,段落是怎樣劃分的,段意是如何概括的,中心思想是如何歸納的等等,并鼓勵學生把學到的這些方法不斷地運用于閱讀實踐,逐漸形成獨立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以感悟、理解、體驗為基礎的重要能力。獨立閱讀能力,我認為,學生至少應該達到以下兩條:一是讀懂;二是會讀。
讀懂,即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學生基本閱讀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師的指導和有針對性的訓練。 “帶領學生從文章走個來回?!本褪钦f,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再從思想內(nèi)容走出來,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從整體思考也指明閱讀是一個“整體——局部——整體”、“語言——思想——語言”的反復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體,教師任務是使學生度的更好,最終能夠自己去讀。
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邊讀邊思考的辦法。讀有多種辦法,有誦讀、朗讀、默讀、個別讀、齊讀、范讀等等。不管是那種讀法,教師都要提出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讀一遍就要一遍的收獲,而不是一味的讓學生去讀。
會讀,即初步形成正確的閱讀的策略:初步學會瀏覽、略讀、精讀的方法,初步具有整體上把握自己閱讀方向、正確運用閱讀策略的能力。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具體地說是:
會用精讀的方法,正確而又創(chuàng)見地理解閱讀材料,從而達到自己的閱讀的目的。精讀,就是對文章逐句誦讀,仔細揣摩,領會要旨的一種閱讀方法。精讀有利于透徹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形勢,有助于提高閱讀的深度。精讀訓練的要求是:(1)規(guī)定閱讀的方向。即精讀前確定精讀的主要問題。(2)指點閱讀的程序。一般都應該按“整體感知——局部分析——整體綜合”這三個邏輯步驟訓練學生精讀,使之理解課文。(3)指點閱讀的方法。包括運用基礎知識指導讀解的方法和運用閱讀思考剖析讀物的方法。指點閱讀的常規(guī)。如:查檢、參考、圈點、批注等。
1.精選讀物,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讀物的選擇要根據(jù)不同年齡的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和兒童知識積累的基礎,選擇適合各階段學生閱讀物,讓學生能理解,能接受,學生才會對書感興趣。選擇讀物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書籍
據(jù)有關方面調(diào)查,因?qū)W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
(2)推薦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讀物
所謂有益于身心發(fā)展,主要是指有益于培養(yǎng)健康情操和有益于智力開發(fā)、有益于語言發(fā)展等。一般宜向低年級學生推薦童話精讀物,向中年級學生可增加推薦戰(zhàn)斗故事、科幻作品類讀物,向高年級學生又可增加推薦偉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歷史類讀物。這親不同年級的學生均能讀到最適合自身需要同時又最有利于自健康發(fā)展的課外讀物。
(3)推薦與自身生活緊密相關的讀物
從生活的角度講,與學生有密切聯(lián)系的讀物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指導學生培養(yǎng)生活能力的讀物,包括安全防范方法、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的書籍;另一類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的讀物,包括家鄉(xiāng)的地理環(huán)境。
學生從“不愛讀書”到“喜歡讀書”有一個過程。讀書是一種智力活動,不同于體力勞動。如果不調(diào)動閱讀者的內(nèi)驅(qū)力,“強按著牛頭喝水”是徒勞的。因此,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首先要重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把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你不要他讀,他也會找書來讀。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做法有很多。
2.注重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濃厚的讀書氛圍
(1)設立班級“圖書角”
創(chuàng)設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和激動人心的“書林”境界,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置身于精神文明寶庫的神圣感。我在班里設立了“圖書角”,其中的圖書都來源于班里的每個學生,有些是學生捐的,有些是學生定期更換借給班級的。下午放學前,學生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書,在教室或帶回家中閱讀。有時我也帶領幾個學生參觀書城,讓學生感受到書海之浩瀚和讀書之樂趣從而激發(fā)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
(2)舉辦閱讀交流沙龍
不少課外閱讀難見成效就在于學生一讀了之,或各人埋頭讀書“不相往來”。讀書交流,是開展課外閱讀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蔼殞W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蓋須切磋相起明也?!保ā抖Y》)。英國肖大戲劇家肖伯納這樣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相,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边@兩段話都說明了讀書必須切磋的道理。讀書交流實際也是對課外閱讀情況的了解與檢查,應該不斷進行。教師可根據(jù)各年級段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形式。如:舉行故事會、人物評論會、詩歌朗誦會、作品評講會等。要營造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相互推薦喜愛的讀物,通過交流閱讀,不僅能增長見識,也能促進友情。
(3)重視閱讀成果的反饋
為了保證學生的讀書熱情,我十分重視學生讀完書后的成果與收獲。利用活動課時間,我在期中舉辦小型的讀書筆記展覽,讀書報告交流會,利用“黑板報”,“手抄報”等比賽介紹名作家,名作品及自己的讀書方法。
在每學期將近期末時,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考核”?!翱己恕钡膬?nèi)容可由學生自己選擇,可以上臺給大家講一則這學期讀過的最有意義的故事;給大家讀一篇讀后感,或進行一次演講,然后給學生評上等級,獎勵那些態(tài)度認真,博覽群書的學生,封他們做“讀書小博士”。
閱讀是以學生的大量閱讀為基礎的。然而,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特別重視對教科書中的文章進行細致的閱讀。結(jié)果,學生的閱讀視野狹窄,他們失去了對閱讀的熱情。因此,老師們必須盡一切可能引導學生去課外活動。擴大閱讀空間,增加課外閱讀的數(shù)量,鼓勵學生閱讀有用的書籍、報紙和雜志,并鼓勵學生在線閱讀。學生獲得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受到情緒的影響,并受到思想的啟發(fā)。享受審美樂趣,從而提高漢語的修養(yǎng)。
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指他們成功完成閱讀任務或閱讀活動的能力。它是影響閱讀結(jié)果的一個基本因素。由一位有目標、有組織、有計劃的小學語文教師指導和協(xié)助。通過學生積極的閱讀實踐和實踐,逐步形成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小學生獲得知識、提高洞察力和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能力密切相關。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而且可以使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形成良好的語言意識。
總之,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興趣是前提條件,是最好的老師,也是行動的先行者;接著應重視方法指導,促進學生讀書積極性;再是閱讀應以理解為重點;最后要引導學生由課內(nèi)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這是我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體會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