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 光電子技術是光子技術和電子技術結合而成的新技術,涉及光顯示、光存儲、激光等領域,是未來信息產業(yè)的核心技術。首先,本文以引力波的發(fā)現(xiàn)為藍本,解釋了引力波的概念,分析了引力波探測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機制。
其次,以華中科技大學和浙江大學兩所高校、烽火科技公司和光聯(lián)OPLINK公司兩個企業(yè)以及上海光機所為代表,從研究特色、典型代表成果和代表人物三個方面,闡述了國內光電子技術的發(fā)展,從而更深入了解光電子技術領域。最后,本文肯定了光電子技術未來的發(fā)展。
關鍵詞: 光電子技術;引力波探測器;華中科技大學;烽火科技
1 引言
光電子技術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它圍繞著光信號的產生、傳輸、處理和接收,涵蓋了新材料、微加工和微機電、器件和系統(tǒng)集成等一系列從基礎到應用的各個領域。本文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提到引力波,闡述了引力波的概念,講述了引力波探測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機制,還對未來引力波給予積極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以華中科技大學和浙江大學兩所高校、烽火科技公司和光聯(lián)OPLINK公司兩個企業(yè)以及上海光機所為代表,從研究特色、典型代表成果和代表人物三個方面分析國內光電子技術發(fā)展。
2 引力波探測器
2.1 引力波
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描述引力波,引力波就是時空彎曲的漣漪,并以波的形式向外傳輸能量。通過圖1可以更好的理解引力波,圖中有兩個黑洞,黑洞是質量非常大的天體。根據(jù)廣義相對論中“物質使時空彎曲”可知,兩個黑洞周圍的時空會彎曲,由于黑洞質量很大,它的周圍彎曲程度也會非常大。同時兩個黑洞還會彼此環(huán)繞運動,這時時空不僅會產生彎曲,還會出現(xiàn)時空彎曲的漣漪。
2.2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4-5]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美國科學,以表彰他們?yōu)長IGO項目和發(fā)現(xiàn)引力波所做的貢獻,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如圖2所示。LIGO的主要部分是兩個相互垂直的干涉臂,臂長均為4km,其工作機制就是基于邁克爾遜干涉儀原理的引力波探測器。
引力波激光干涉儀的基本思想,簡單理解為一束單色、頻率穩(wěn)定的激光從激光器發(fā)出,在分光鏡上被分為強度相等的兩束激光,一束經分光鏡反射進入干涉儀的Y臂,另一束透過分光鏡進入與其垂直的另一X臂。在經歷了相同的時間之后,兩束光返回,并在分光鏡上重新相遇,產生干涉。
如果有引力波通過,便會引起時空變形,一臂的長度會略變長而另一臂的長度則略為縮短,這樣就會造成光程差發(fā)生變化,因此激光干涉條紋就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2.3 引力波干涉儀工作機制[1]
本文僅分析引力梯度噪聲及其涉及的相關知識。由萬有引力定律可知,測量懸掛起來的物體質量,其周圍物體都會與該測試物體發(fā)生引力相互作用,局部質量分布的變化使測試質量周圍的質量密度發(fā)生變化,產生噪聲,將這種噪聲稱為引力梯度噪聲。此處引入公式,引力梯度噪聲使測試質量產生的運動幅度的方均根值x(ω)。
(1)
其中,ρ測試質量附近局部的質量密度,G是引力常數(shù),W(ω)是在三個方向上平均得到的方均根位移,β(ω)是一個無量綱的減弱傳遞函數(shù), ω是探測頻率。
由公式可以初步分析得到,引力波干涉儀要建在局部質量密度容易發(fā)生較大變化的地區(qū),建立在地下是最合理的。
2.4 引力波干涉儀未來展望
此次探測到的引力波是黑洞并合釋放的引力波,比較強大的引力波被成功探測到。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很難探測的引力波,旋轉中子星釋放的引力波,這種引力波強度微弱,對數(shù)據(jù)分析非常高的要求,要把這種引力波在茫茫噪聲里找出來,很有挑戰(zhàn)性的。
3 國內光電子技術發(fā)展[6-8]
分析國內的技術發(fā)展,這里選擇了五個代表企業(yè)、高校和研究所,并且從研究特色、典型代表成果和代表人物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如表1所示。
4 結束語
本文淺談了光電子技術這一領域,目前一些國家把大量資金投入光電子學和光電子技術的研究和開發(fā)中,許多有許多以光子學命名的研究中心、實驗室和公司。中國的光電子技術也在持續(xù)發(fā)展,但離國際頂尖水平還有一定距離。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已經預言:光子時代已經到來,光子技術將引起一場超過電子技術的產業(yè)革命,將給工業(yè)和社會帶來比電子技術更大的沖擊。
參考文獻
[1]王運永.第三代激光干涉儀引力波探測[J].現(xiàn)代物理知識,2017,29(01):39-51.
[2]明鏡.如何理解引力波,怎樣具體探測?[EB/O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079693,2016-02-17/2017-11-12.
[3]殷業(yè),金尚年,胡昌偉,胡素輝,張操.紀念廣義相對100周年及其科學方法分析[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7(02):73-77.
[4]劉辛味.LIGO是如何探測到引力波的?[N].北京科技報,2017-10-16(032).
[5]陸默. 從設想到成功:LIGO的漫漫長路[J]. 世界科學,2016,(10):8.
[6]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光電子器件與集成功能實驗室[EB/OL]. http://oei.hust.edu.cn/index.htm,2017-06-21/2017-11-12.
[7]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光電子技術研究所[EB/OL]https://www.baidu.com/linkrl=9lZjrWNkmLQWHgzPNdCWak0PXXBYf1F98HE4aLSlMEu&wd=&eqid=a7 4453ed0006e169000000055a0857ba, 2017-05-20/2017-11-12.
[8]烽火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企業(yè)產品[EB/OL].http://www.fiberhome.com/default.aspx, 2017-10-28/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