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荷
每年農(nóng)歷正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是河南滑縣道口鎮(zhèn)傳統(tǒng)的火神廟會的舉辦時間。這幾天,滑縣道口鎮(zhèn)萬人空巷,方圓上百里的百姓前來助興,觀看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到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當(dāng)?shù)匕傩照f,這也是華北地區(qū)“正月里的最后一個廟會”,它在當(dāng)?shù)厝诵闹械奈恢蒙踔脸^春節(jié)。
道口火神廟會獨具特色的民間文藝表演,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蘊,是具有傳承價值的民間藝術(shù)瑰寶。2007年,道口火神廟會被評為“河南民俗經(jīng)典”,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據(jù)史料記載,道口火神廟會已經(jīng)有700多年歷史。滑縣道口鎮(zhèn)素有“水旱碼頭”之稱,是水陸交通要道。宋末元初,這里人口稠密,店鋪林立,商貿(mào)繁榮。正月是冬春交替時節(jié),天干物燥,又正逢過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辭舊迎新,因而造成火災(zāi)不斷。祈求平安,避免火災(zāi),是當(dāng)?shù)匕傩盏淖畲笮脑?。民間傳說正月二十九是火神的生日,人們就在每年此時供奉火神,祈盼火神保佑一年紅紅火火,莊稼豐收,能有個好年景,于是就有了娛神活動。
最初,請神送神之人化妝抹臉,扮成戲文里的人物,載歌載舞,引得香客云集,摩肩接踵。由此傳承,漸漸形成了為期3天的道口古廟會。后來,道口古廟會規(guī)模越來越大,表演形式越來越多,表演技巧越來越高超,成為了當(dāng)?shù)氐囊淮笫⑹隆?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3/06/bxsh201802bxsh20180228-2-l.jpg" style=""/>
道口鎮(zhèn)傳統(tǒng)的火神廟會,是個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會。道口鎮(zhèn)共有“三關(guān)六鋪”九大會社,分文會、武會兩種。每年的火神廟會期間,各個會社組織的社火表演隊,操起鑼鼓家什,拿出踩高蹺、舞獅子、舞龍、跑旱船、背閣、抬閣、扭秧歌等看家本領(lǐng)上街“過招”。 身穿麟袍的小伙腳踩高蹺,威風(fēng)凜凜地做出大空翻的絕活;揮龍耍獅的漢子頭扎方巾,呼呼生風(fēng)地把火龍舞起在空中盤旋,把獅子舞得沖撲躍起活靈活現(xiàn);濃妝淡抹的姑娘身著彩衣,手捧蓮花,臂挎花籃,扭秧歌劃旱船輕盈好看;抬閣裝飾出古裝戲文的畫面,或“青蛇白蛇鬧許仙”,或“秦香蓮抱琵琶”,或“穆桂英掛帥”;背閣上架的童子頭頂鳳冠腳踏蓮花,舞動著長長的水袖,隨著下架一步一搖,如騰云駕霧,又如天女散花。還有竹馬奔騰、雜技飛車、游藝活動……精彩紛呈的表演,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幾百年來,道口火神廟會男女老少齊上陣、載歌載舞同歡慶的民間文藝表演,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成為當(dāng)?shù)匕傩盏目駳g節(jié)。有人說,“東西南北都看遍,不如道口古廟會轉(zhuǎn)一轉(zhuǎn)”。正因為它深受百姓喜愛,所以能久盛不衰。endprint